长
2016-05-14王彧浓
治天下,就盼望长乐未央,山长水远,久安长治,地久天长。
自明永乐皇帝朱棣,横刀立马夺取政权后,安稳天下、迁都北京、编撰永乐大典、沟通南洋、差遣郑和下西洋、五征漠北、平定安南、打压蒙古。明王朝经过几十年休养生息和对外开放,已经变得越来越强大。荒地被开垦,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仓库堆满粮食和钱币,经济科技文化民生得到极大发展。朱棣不算是好臣子,但真是位好皇帝。他打造出了一个真正的太平盛世。在他的余荫下,继任两位皇帝朱高帜、朱瞻基,接手祖上福泽和基业,推动大明王朝这驾庞大的马车稳步向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产品的极大丰富,货物流通数量增大,城镇店铺发展迅猛,中小城镇日益勃兴。市民人数大增,商贾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得到提升和尊重。丝织、棉织、制瓷、造纸、印刷、采矿等行业空前发展。明代城市的繁荣,奠定了全国城市的基本格局。商业的繁荣,又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一种新型的生产关系悄然萌芽。在江浙地区,以纺织为业,出现了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机工”和以生产丝绸获取利润的“机户”,以“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形式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出现。尽管英宗朱祁镇,经历过“土木之变”,但并未引起全国哗变。宪宗朱见深好方术、溺女色、致使宦官奸欺国政,随后“中兴之令主”孝宗朱佑樘又力挽狂澜。顽主武宗朱厚照出名的荒唐,智商极高的世宗朱厚璁却又重拾河山。
朱厚璁看似不理朝政、求仙问道,其实聪明的他把控着一切。40多年的皇帝生涯,没一天懈怠过国家大事,没一事瞒得过他的火眼金睛。就这样,大明王朝在起起伏伏中稳步向前。伴随政治、经济的平稳发展,文化、科技、军事、医药、民生等各项社会事业也健康运行。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横贯9省,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俗称“万里长城”。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了《本草纲目》。明代科学家徐光启,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一起翻译了《几何原本》。他还充分认识到几何学的意义,说出“窃百年之后,必人人习之”的高见。此外,徐光启还撰写了《农政全书》。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撰写了《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由王阳明开始,明代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大解放运动。王学左派将王阳明的思想不断阐释发挥,在社会上掀起了重人欲、张扬个性的思潮。文化艺术界更是空前繁荣,精英汇集,精品荟萃。明代小说兴盛,创作了《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此外还有《三言》、《二拍》等。戏剧大师汤显祖,创作了《牡丹亭》、《紫钗记》等优秀剧目。素有“百戏之母”雅称的昆曲,也在明代产生并盛行。这些都与明代经济繁荣和社会安定,工商业发展迅猛,市民阶层日益壮大息息相关。明代苏州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全国工商业最繁荣的地区,也是人口第一大城市;还是全国手工业中心,艺术文化中心,思想舆论中心,消费娱乐中心;同时也是出版质量最高的三大出版中心之一。家具、古玩、服饰、首饰、器物,时尚风向标,全国看苏州。
明代苏州群英会:沈周、文征明、周臣、唐寅、仇英、祝允明、徐祯卿、王宠、陈淳、张溥、冯梦龙、金圣叹等,各路豪杰,济济一堂。艺术是势利的,依附太平盛世方能茁壮开花。艺术家生而逢时,又占尽地利,兼有众人一齐赛跑,无异于身居福地洞天。“明代四大画家”,亦称“吴门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就是这样的幸运儿。四人中沈周最年长,文征明与唐寅同龄,仇英岁数最小,但都生活在永乐皇帝朱棣之后、世宗朱厚璁在位之前的苏州。史料记载,沈周、文征明、周臣、唐寅、仇英、祝允明、徐祯卿、王宠、陈淳等人之间相互来往,可谓当时的豪华阵容版朋友圈。仇英,字实父,一作实甫,号十洲,原籍江苏太仓,后移居吴县(今苏州)。画上钤印有“桃花坞里人家”,其居处盖离唐寅桃花庵不远。他后世以明四家之一而享誉盛名。有关他的文献记载很少,其生卒年多有争议。一说,他约生于正德四年(1509)左右;另一说,他约生于弘治十一年(1498)左右;卒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据董其昌说法与传世画迹看,考证大致约弘治十五年(1502)至嘉靖三十一年(1552)之间。他出生低微,工匠出身,早年为漆工,兼为人彩绘栋宇,后从而业画。仇英曾拜师周臣学画,苦学成功。很年少时,仇英就以善画结识了许多当代大家,为文征明和唐寅所器重。仇英好友彭年记载,“十洲少既见赏于横翁(文征明)”。文征明赞其为“异才”;一向苛刻的董其昌也称赞他“十洲为近代高手第一”。他曾在著名鉴藏家项元汴、周六观家中见识了大量古代名作,临摹创作了大量精品。仇英的创作态度十分认真,一丝不苟,每幅画都严谨周密、刻划入微。
仇英天资不凡、深得理法,绘画题材广泛,擅写人物、山水、走兽、车船、楼阁等,无所不精。他尤长山水图,兼擅界画。他既工设色,又善水墨、白描,能运用多种笔法表现不同对象,或回转流美,或劲丽艳爽。他偶作花鸟,也明丽有致。仇英一生都在不断地汲取文人画家的审美情趣,但始终傲然保持自己的个人风格,并开创了青绿山水的新典范。他是明代工笔之杰。仇英尤长于临摹,功力精湛;临摹唐宋名笔十分刻苦,规仿之迹自能乱真。如,《临宋人画册》、《临萧照高宗中兴瑞应图》。前册若与原作对照,几乎难辩真伪。就画格而言,仇英与唐寅相近。他的画上,一般只题名款,尽量少写文字。仇英的绘画以“秀雅纤丽”的院体风格著称,而在华丽之中自带一种飘逸优雅的气息。他的这种画风是受沈周、文征明、唐寅等文人画家的影响,加上自己深厚的临古功力和极高悟性而形成的。画中也蕴含着浓重的文人情趣,与文人画家的书斋画作在情趣上有相似之处。山水画,仇英画作多是表现文人士大夫优游林泉,诗酒留连的隐遁情景。画幅气息留露着清新之风,飘逸之感。然而,他巧妙地避开了文人笔下的冷寂空疏和寥落,洋溢着明丽清新之气;有时还表现出欢乐蓬勃的气息;虽师出传统青绿和“院体”画法,但并不拘泥一家一派。如,《桃源高隐图》、《蕉荫结夏图》、《月下吹笛图》、《春夜宴桃李园图》、《莲溪渔隐图》、《桃源仙境图》等。他的山水画风雅清新,工而不板,妍而不腻。一向眼高于顶的董其昌,从来瞧不起职业画家和院派画家,也不无感慨万端地赞美仇英是青绿山水画的一代名家。他说,“仇实父是赵伯驹后身,即文、沈亦未尽其法”。
文人画在元代之后就成为画坛主流,青绿山水画法的一些精华妙处,被聪明博学的文人吸收到文人画后,青绿山水就开始积弱不振。仇英的艺术贡献之一便是,他复兴了明代的青绿山水画。他在“院体”画风的基础上,精研“六法”。由于他临古功夫着实深厚,在借鉴唐宋绘画传统的同时,也吸收民间艺术和文人画的长项,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仇英的青绿山水以“院体”笔法取“气”,以文人画墨法取“韵”,以青绿着色取“妍”。他的画作,多以细劲的“院体”笔法勾皴,强调用笔的力道;并以文人画追求墨韵的擦染方法,把山的阴阳向背交待清楚。设色时,以不伤墨色为主旨,尽量保留水墨气韵,有一种清雅之气,绝缘俗气。但亦需承认,仇英在文化修养底蕴上,不如唐寅和文征明等一干能诗能书的全能文人。他虽然功力深厚,技艺高超,但内涵不足。他的多数作品,欠缺一种美在意象的画外意境和浓郁的书卷气息。故而,他的画作几乎从不题写诗文,大多只写名款,甚至很少题写年款。值得一提的是,仇英与唐寅一样,都以擅长作春宫画而留名天下。春宫画的兴盛,也是盛世妓院多、性解放,饱暖思淫欲应运而生的。据记载,在一轴明春宫画卷的卷首中,曾提到他画了一套相当有名的“十荣图”,即十种不同的性交姿势。春宫画,分“明春宫”和“暗春宫”两种。“明春宫”,是描绘男女的性爱情景,有些是赤裸裸的姿态各异的性交,看了让人心惊肉跳。“暗春宫”,是男女着衣的亲密行为,有性前戏的感觉,着重心理刻划。仇英的“暗春宫”,比“明春宫”更具撩人的挑逗性,引人遐思,意味甚浓。《燕寝怡情图》,画了一个显贵如何与妻妾们嬉闹的性生活情景。其中一幅画,描绘了床帐严密,床前有男人的鞋子和女子的绣花鞋,暗示俩人已入帐。丫鬟则在外面,好像津津有味地偷听。
仇英个人绘事机缘极为幸运,见高手真迹数量繁多。因为他见识非凡、绘画一上手就起点极高、临摹古画名画稠密、加上自身刻苦悟性强,作画技艺提升飞速迅猛。仇英能稳定驾驭水墨、青绿、浅绛、工笔、写意等诸多技法。这是他作为工匠出身,却与沈周、文征明、唐寅这些大文豪、大书画家齐名的重要原因。他有缘师法和临摹的阵容,蔚为壮观。这些前辈主要有:吴道子、李思训、王维、周昉、顾闳中、李成、郭忠恕、吴元瑜、赵伯驹、李公麟、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赵孟頫、张渥、沈周、周臣、文征明、唐寅等。纵观中国古代书画史,就临摹之众而言,仇英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是工匠出身的仇英,胆敢挑战传统的夯实底气。正如王宠说,“仇实父工于绘事,笔不妄下。树石师刘松年,人物师吴道子,宫室师郭忠恕,山水师李思训。其余唐宋名家无不摹仿,其妙以一人而兼众长”。由于悟性高,仇英在学习上能巧妙地“无体不化”。他学王维,得“沉著之气”;学李公麟,得“在鬓眉间变换用笔”;学刘松年,得“秀润工致”;学赵孟頫,得“轻清之致”。仇英有此造化,除了自身资质优异外,也是时代和地域赋予了他天赐良机。仇英生活在富庶之地苏州,用唐寅诗云:“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又擅雄。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通画难工。”盛世搞收藏。作为全国经济最富足之地苏州,领航全国风向标,文化收藏业成为一时兴盛,那是顺理成章的。项元汴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私人收藏家。前承吴门文氏父子鉴藏之风雅,后启董其昌之集大成。项元汴与仇英交往繁密,其实仇英就留住在项元汴家中。
仇英绘画创作的极大优势就在于,他住宿在收藏家阔绰宽裕的宅第里专心作画,没有生计方面的困扰和拖累。收藏家海量的古画名画珍藏,又滋养和哺育了他的画功。他的绘画资源太过得天独厚。仇英时代,其实就是经济、文化和收藏盛世的时代。幸运的仇英,单就身世、经历看,好似不具入流之资。但他却以贫民工匠出身,通过自己一生的不懈努力,与才高八斗、眼空四海的文人雅士们平分秋色,争得艺术史上的一席之地;并通过自己对美术史上的独特贡献,赢得了身前身后,不能不说是中国画坛上的一席佳话。
事丹青,就指望长材茂学,从长计议,气贯长虹,山高水长。
作者简介:
王彧浓,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