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防电信诈骗6招
2016-05-14
据北京市刑警总队反诈骗中心警官介绍,犯罪分子境内外勾结,分工明确。有的不法分子专门负责诈骗剧本设计,一个好的诈骗剧本居然可以卖到50万元。还有的专门倒卖银行卡和客户的信息及制作克隆卡。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十分猖獗。
你涉案了
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等机关工作人员,打电话或发短信、微信,告诉你身份信息被盗用或其他原因已经涉嫌重大案件了(如贩毒、洗钱和非法集资等),有的甚至把你的照片做成了一个假的通缉令,有的则留有所谓公安机关的固定电话,让你不信可以查询等等,然后为了证明清白或保护资金财产安全,把你名下所有的财产全部转到所谓的公安机关安全监管账号或资金比较对账号,从而实施诈骗。近日,就有老人中招。他们的资金转到的不是安全监管账号,而是犯罪分子控制的账户,犯罪分子迅速把钱转走,他们的钱大多情况下是肉包子打狗一去无回。
防范对策:接到此类电话、短信等,首先不必紧张,不去理会,因为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办案从不会叫你把钱转到某账户的。其次,把这件事告诉子女、亲戚和朋友商讨对策,也防止他们上当受骗。再者,若还半信半疑,可直接打110报警。
你欠费了
冒充电信、邮政和公积金管理中心等单位的工作人员,通知你电话欠费、电视网络欠费、取包裹快件和公积金账户冻结等,先套取您的身份信息和家庭住址,然后再实施诈骗。
防范对策:接到此类电话,不要告诉对方自己的信息,要么立即挂断电话,要么学会套对方信息,问清楚了自然也就不会上当受骗了。
高息诱惑
冒充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和理财公司、P2P网贷平台公司等金融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诈骗。如告诉信用卡透支欠费、推销高收益理财产品,进行民间借贷和非法集资及传销等。你看中的是比较高的利息,诈骗团伙看中的则是你的本金。
防范对策:要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相信电话、短信、微信和网络推销,高收益的理财往往伴随高风险。只要不贪心,稍加留心,就不难识破骗局。买理财产品到正规金融单位营业网点比较靠谱。
威胁恐吓
假扮黑社会老大或马仔给你打电话,称你子女或孙子、孙女人在他们手上,拿钱放人,否则要撕票。或称你的儿子犯罪了,有难等等。
今年2月29日,家住北京永定门附近的老年客户杨女士来到某银行网点,神色慌张但情绪较为激动,要求将卡中58万现金宝快速赎回并且提现。银行大堂经理及时发现并立即提示客户的手机一直保持通话状态,但该客户表示不能挂断电话,并且要求银行员工不能出声。大堂人员就用纸笔和客户沟通,得知在家中固定电话和手机均接到其女儿被人控制且殴打致伤的消息,并通过电话向杨女士播放了其女儿的哭喊声和求救声,随后要求杨携带20万现金到指定地点并且不能挂手机,否则就会将她女儿杀掉。了解情况后,银行人员高度重视,初步判断该客户接到的电话为“电话诈骗”,并拨打110电话报警;然后又要了杨女士家人的电话,与其进行了联系,其“家人”在电话中说“我让他们绑架了,你们不用管了”就挂断了电话。10分钟后,永定门派出所民警赶到银行,一同对杨女士进行劝解,但杨女士执意不挂电话,并且不让银行员工说话。此时银行工作人员坚持劝说客户和电话中的诈骗人员进行周旋拖延时间。突然客户的手机有多次呼入电话,银行人员反复提醒客户挂断电话并接电话,客户终于在银行工作人员劝说下,挂断了诈骗嫌疑人的电话,接听了呼入电话,此刻客户突然听到电话中传来了自己女儿的声音,其女儿正在单位工作,没有发生任何意外。至此,在警方和银行员工的努力下,成功堵截了一起电话诈骗案,使杨女士免遭资金财产损失。
防范对策:此类诈骗,恐吓、恫吓是手段,诈骗才是目的。因此,接到此类电话、信息,不去理会。如果不放心,要么先挂断电话与家人联系核实,要么打110报警,不必惊慌失措。
冒充熟人
通过冒充亲戚、朋友、同学、战友、老部下等身份进行诈骗。有的通过伪装基站虚拟熟人电话号码、声音进行诈骗。有的则通过QQ盗号和微信设置与熟人一样的头像进行诈骗。
防范对策:识破此类诈骗关键点在于电话向熟悉的本人进行核实。若是多年未见的熟人最好见到本人才能相信。特别是通过QQ和微信聊天借钱和要红包的,大多为诈骗。
你中奖了
冒充电视台、彩票公司和税务机关等单位工作人员,通过电话、短信等谎称你的发票、彩票、手机摇一摇、观看节目等中奖了,请你把个人信息和地址发给他们,给你免费寄奖品,或您先交少量的税或邮费,再领大奖等。或设置和发送钓鱼网站诱人点击和上当受骗。这是诈骗分子玩的“大数法则”,总有人因所谓“中奖”而上当受骗。当有人看中他们的奖品,他们骗的是“中奖人”的税或邮费及个人信息。
防范对策:识破此类骗局很简单,就是不信。若有疑问,上网或打电话到其单位查询,而不要相信所谓的工作人员及其所留的电话号码,不点击和浏览陌生的网址,确保自己的资金财产安全。
(责编:刘美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