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无线发射监控技术中的应用

2016-05-14宫茂庭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6年5期
关键词:抗干扰计算机技术广播电视

宫茂庭

摘要:随着我国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脑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与此同时,广播电视技发射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也随之有了更为迅猛的发展。本文首先介绍计算机技术如何在广播电视监控系统中发挥主要功能,再介绍现代电视发射实时监控系统设计原则与整体结构,最后对微机抗干扰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广播电视 监控 计算机技术 抗干扰

中图分类号:TP2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05-0000-00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推动广播技术迅猛的发展,计算机运用领域不断扩张,推进广播发射技术实现了智能化管理,实现了广播电视监控技术的自动化,使广播电视信号传输有了与以往不同的变化。

针对广播电视实施发射监控,计算机技术应用部分如下。

(1)监测数据。临测的数据有:发射机工作状态参数、量值超限、非正常状态参数、设备运行参数、开关机时间。计算机对所有数据进行监测和记录,遇到监测到的异常状态报警。(2)远程监控。计算机通过遥测、遥控、遥信等技术手段对其他地方的广播电视发射设备进行远程访问。(3)故障诊断。数据监测记录的参数值如果出现异常,计算机即时分析判断是否发生故障。(4)自动处理。当计算机接到工作异常报告,也就是发射机处于非正常状态时,系统采取即时处理措施。(5)开关机。计算机利用预告设置的系统软件,按预设时间、定时开关机完成发射任务。根据广播电视发射的要求,一次设定,按预定周期循环。(6)报警。报计算机系统在全天候监测广播电视发射装置及时辨别工作状态,并留下记录。当判断为故障时,发出光线闪烁、声音鸣响报警信号,提醒当值人员,迅速处理事故。

1现代电视发射实时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1.1系统设计原则

计算机系统设计原则应从运行操作、实时监控、故障处理、经济性等方面着手。一般来说,它具有计算机系统的普遍原则:操作维护简便、运行稳定可靠、自动化程度高、硬件性价比高且可扩展。除通用原则外,针对广播电视发射还需实时监控系统,系统功能有实时控制、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图像监视、安全防范、故障报警、网络通信。

1.1.1控制系统

(1)控制发射机开启和关闭时间。 计算机系统根据预先准备的节目播出安排确定时间。发射机按预设时间定时开启;节目播出时间和停播时间可以预先设置;如设定三分钟没有输入信号或延长节目播出时间时,待节目播完后自动关机。(2)故障诊断和处理。预告采集发射机正常工作时的开关量、模拟量,以便与实时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差别故障。当发射机故障出现时,及时通过声光报警,并在规定时间(如20S)内自动切换到其他备用发射机。 (3)断电恢复功能。电源中断(包括电网断电、系统局部断电)后,供电恢复时能快速地、自动地开启发射机。按照预设程序恢复发射机工作。(4)实时监控备用信号(发射机),防止发射机出现故障时,不能迅速自动地切换到备用信号的情况出现。

1.1.2显示系统

(1)主控窗口。所有发射机的工作状态、重要参数数据应有监视窗口显示,且是实时的、动态的。监视窗口设在上位机。监视窗口能人机对话,用户根据各自的权限操作。主要指标有:工作电压、工作电流、工作频率、发射功率、输出功率、驻波比等等。(2)信号监测。节目信号调幅度通过条形光柱在监视窗口显示,条形光柱的高低变化反映信号调幅度的大小。(3)工况图。关键环节作为发射机的取样点,实时监测取样点的状态。通过对比分析,确定工作状况,正常工作时绿灯亮,发生故障时,声光报警。报警的同时记录故障,包含故障时的数据。(4)发射机运行参数,通过计算机按设置的时段定时记录,并存贮在上位机数据库,也可形成报表,随时调取数据并根据需要打印出来。(5)根据开关机时间、临时播出时间等参数进行模块设定。(6)根据用户权限调协的用户管理模块。

1.2系统结构设计

发射机系统结构(见图1),主要包含发射机实时监控、信号监控子两个子系统。

1.2.1发射机实时监控系统:

自动化控制发射机系统主要采用PLC 技术,是因为这各技术梯形图编程语言容易学习、操作灵活、功能强大。

发射机实时监控系统分为设备层、现场总线层、网络层三层结构,排列自下而上分。现场总线层大体有两种类型:RS485 总线 和Controller link总线 ,数据传输用RS485 总线, PLC 的数据收发用Controller link总线,速率可达 2Mbps满足系统的实时性技术要求。

实时监控系统既要计算机实时监控发射机,还要自动切换。尤其是发生故障时,节目信号立即切换到备用设备。时间很短,几乎是无缝转换。每个频道应配置主、备发射机,两套发射机都要控制硬件。

(1)PLC:PLC直接关系控制质量,位于系统最底层。数据采集的实施,需结合 PLC 和组态软件,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服务器,达到实时控制的目的。为服务器故障时不干扰系统运行,各级系统独立工作。(2)取样接口电路:手动时, PLC 命令不起作用即屏蔽自动时PLC动作,应增加手动/自动开关。为防止控制系统与发射机电路,应采取抗干扰措施,必要时分离。(3)Controller link PCI 支持卡:选取网络层与现场总线层的接口,决定整个系统性能,也是技术难点。Controller link PCI 支持卡是采用 PLC +通信模块,作用是采集和控制PLC 信息的。发射台电磁环境复杂,干扰多,为确保数据和控制的准确性,要采取抗干扰措施和方法。如串行通信方式,误码校正技术,加上隔离、屏蔽、高压保护、安装避雷器、UPS 供电等物理措施。(4)GPS 自动校时单元:校准服务器时钟,实现网络自动校时,保持客户端与服务器的时钟一致。这需要通过 GPS 授时来完成。(5)功率检测单元:作用是功率取样。检测的功率为发射机输出功率。功率有两种:图像和伴音。并随之变换、输出直流检测电压。(6)视音频检测单元:检测视音频信号,并将检测到的数据,形成控制信号传送到控制系统,再来控制发射机。

1.2.2信号监控子系统

统一监看和处理发射的节目信号与空间布局在系统设计时存在矛盾。所有信号集中到一个控制室,会显得拥护和杂乱,连接布线繁琐,不方便维护检查,能量消耗大,热量不易散发,传统的电视墙格外突出。

采用 N×1 切换系统的大尺寸显示屏,同时显示多路信号,实现多画面监视系统,集中监看信号源和无线发射信号质量。声音信号以VU 表(棒条)表现,可随时监听。

2微机监控系统的抗干扰技术分析

发射机的电磁波、电源的脉冲、电动机是干扰的最主要来源。计算机系统易受高频干扰攻击。从途径主要有:空间的电磁波辐射干扰,针对主控机和前端机;从接地线进入计算机系统干扰;从取样信号传输线窜入计算机系统干扰。

采取抗干扰的措施,要依据干扰源的性质的传播途径 ,只有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才能有效抑制了强高频干扰,保证计算机监控系统稳定可靠地运行。

正确接地避免地线引起的高频干扰,因为发射机的高频接地,通常采取紫铜带连接下地,地线阻抗极高,地线两点间干扰电压达数(数十)伏以上,而取样信号只有几伏,若受到干扰,监控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设计和施工要正确结合接地和屏蔽使用,同时应用其它抗干扰措施,有效地扼制高频干扰。信号地与高频地共用,也就是发射机的取样点与前端机输入端口联接传送信号,那么计算机系统将遭受严重干扰。采用信号地与高频地不共用的技术,利用传感器隔离传输全部的取样信号至前端机。例如,光电合传感器把电信号转换为带有信息的光信号,隔离发射机的高频地与监控系统的信号地,避免共地干扰。

利用计算机技术监控广播电视发射,可降低运营维护成本,提高效率,可实时掌控设备运行状况以及参数,抑制信号干扰,充分发挥了系统与设备功能,确保广播电视信号能够安全播出。

参考文献

[1]李洪超.浅谈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后期制作及广播电视发射监控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5):64-65.

[2]金艳辉.电视发射机逻辑控制系统的智能化技术研究及应用[D].河南郑州: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8.

[3]傅培鑫.大功率广播发射台计算机实时监控系统的抗干扰及取样技术[C].福建: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首届中青年优秀科技论文集,2000:156-159.

猜你喜欢

抗干扰计算机技术广播电视
探讨办公自动化中的计算机技术应用
舰载雷达面临的电子对抗威胁及防范措施分析
变频器控制回路抗干扰措施及调试故障处理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基于矩阵LU分解的并行处理
政府机关档案计算机管理的有效应用分析
异步电动机节能控制方法及抗干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