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课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分析
2016-05-14孙芸
孙芸
领袖与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拥有创新意识。创新意识属于在人类意识活动中富有积极性与成果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类进行创造行为的基础与前提,可以说,当今我们所拥有的良好物质条件基本上都是通过创造行为获得的,所以培养创新意识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它不是教师个人的责任,它是家庭、学校、社会必须相互协调、配合的结果。那么,如何帮助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呢?通过笔者这几年来自身的教学实践,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增强“问题意识”,合理创设质疑环境
清代散文大家刘开曾教导过:“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可以说问题对于政治课堂教学就是“心脏”,因为通过引发质疑可以把学生引入教学重点上,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内部动机。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常常把重心摆在了第一步——学,学而不思则罔,学生很难养成勤思好问的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我十分注意对问题的引导,帮助学生启迪思维,让学生内心充满悬而未决的求知状态,而不是先把结论告诉他们,让他们死记硬背。
例如:在学习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时,我首先引出:“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离不开个人”的观点。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再进行讨论后得出正确的结论。最后让学生以自己的身份和切实经历谈谈与社会的关系。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增添许多情境的创设以及贴近实际的案例分析,设置若干情境和问题,如:假如你现在是一名教师、假如你是一位农民……你可以对社会做出哪些贡献?合理创设质疑环境,这非常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同时赋予初中政治课鲜活的生命。
二、强化“批判意识”,跳出思维怪圈
学习的途径分为间接与直接两种:间接即通过书本或老师教等方式让学生接受与掌握知识;直接方式即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这两种途径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应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发现知识并鼓励学生不盲目信任书本和老师的“权威”,而是大胆提出疑惑之处。我的做法如下:
在课堂上,我从不对学生吝啬鼓励,还常常要求他们对书本以及老师说的话进行质疑,从而超越老师,这样收获的知识才真正属于自己。譬如:在讲我国继承法的继承方式分为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遗嘱继承优于法定继承。这时一位学生提出他自己的疑问:假如遗嘱是伪造的怎么办?又或是遗嘱没有公证人见证,这遗嘱还有效吗?我当即表扬了他,还让大家为他的勇敢发问鼓掌,再一同讨论这位同学提出的我们现实中经常发生的一些情况,这不仅仅可以鼓励更多的学生以他为榜样,还能够激起学生们参与课堂的热情。
三、要求学生锻炼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平时作业习题较多,老师会以直接通过公布答案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对照批改,这样反而让学生变得越来越不愿意思考,而是形成依赖参考答案的心理。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着重去锻炼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把答案直接呈现给学生,省略了思考的时间也就是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机会,让他们有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多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并利用思维和所学的知识去将一个个难题迎刃而解。
要想培养多方面能力出众的高素质人才,关键还是看教育,思想政治课作为帮助学生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树立正确价值标准的学科,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应该针对学生们可塑性强的特点,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以满足学生在发展中的不同需要。
四、多元评价机制,有效实现均衡发展
学生发展的方向是需要不断调整的,这离不开教师的评价与指引,才能帮助学生们少走弯路。由于许多教师以课堂积极程度与考试成绩作为对一个学生优秀程度的衡量指标,但我认为这些并不是评价的全部内容,因此,在课堂的多个环节我都会设置评价机制,并且为了激励大家,把这些因素最后都算入总评成绩,如:比一比谁的课前准备最完善,谁收集的学习资料最全面。
总之,随着我国教育深化改革进程加深,虽然当前初中政治课教学仍然处于较为薄弱的状态,但初中政治教育已经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对其投入也愈来愈多。此外,我还相信在学习中不论哪一门学科,哪一方面,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但如果我的学生中出现了许多死读书、读死书的人,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我将会有一种失职感,一种羞愧感。所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激励、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让其在成长的黄金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思考问题的习惯,在今后踏入社会也能够懂得如何进行创造去解决所面临的一切问题。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南陈集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