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征途中红军与藏族结谊(连载)

2016-05-14叶介甫

文史月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德格甘孜喇嘛

叶介甫

泯灭恩怨求团结

1936 年 4 月初,红军进占甘孜县城并到达了绒坝岔,这个消息很快就被德格上司泽旺邓登获悉。泽旺邓登是康区最大的世袭封建土司,管辖康北的德格、邓柯(今已并入石渠等县)、白玉、石渠和昌都地区的同普(今属江达县)共五个县,并拥有雄厚的武装力量。早在 1935 年 6 月,国民党政府为了利用地方势力防堵红军,即对德格土司极力笼络利用,为其加官晋爵。除泽旺邓登原任的“德格民兵第一营中校营长”外,另加封了“德、白、邓、石、同五县民兵督察长”一职,同时送给他不少枪支弹药和马匹。国民党还通过诺那做德格土司的工作。 1935年8月,诺那在康定举行“宣慰”大会,泽旺邓登派其首席军事涅巴(头人)夏克刀登赴康定参加大会。会后,诺那即亲自拜访夏克刀登,商谈了堵截红军等事宜。以后,诺那又和夏克刀登不断书信往来,互通军情。

红军到甘孜绒坝岔后,泽旺邓登惧怕红军进入德格,立即在他所辖五县内,纠集了两千余名以骑兵为主的藏族士兵,由夏克刀登率领,自德格的马尼干戈奔袭驻防绒坝岔的红军。德格土司的武装人多势众,骑兵又有较强的攻击力,来势凶猛。当时驻绒坝岔的只有由红四方面军三十军八十八师政委郑维山带领的二六五团,兵力单薄。为了不与德格土司武装发生激烈冲突,争取和平解决间题,二六五团对于藏族士兵的武装进攻,采取守势,边打边撤,全部退入绒坝岔的里拉村,利用房屋坚守。德格土司的骑兵,几次企图冲进里拉村,都被二六五团顶了回去。当天晚上,由于长途奔袭作战,已人困马乏,十分疲惫,骑兵都下马卸鞍,三五成群地搭起了帐篷睡觉。就在此时,经师政委郑维山和团长邹丰明商量,决定乘夜抓一批俘虏回来,再通过他们回去做工作,以便和平解决冲突。二六五团是红四方面军出名的“夜老虎”团,长于夜战。半夜,他们组织了若干个小分队,偷袭士兵营地。由于土司武装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没有受过正规作战训练,再加上白天鞍马劳顿,都已蒙头酣睡。二六五团派出的小分队乘着夜色,潜入士兵营地,摸到了宿于顾乃山的夏克刀登指挥部,巧妙地将夏克刀登和另一名头人曲朱土登等人俘获,带回红军营地。

夏克刀登等被俘后,被送到甘孜县的朱倭官寨子。红军对他们以礼相待,红三十军政委李先念等领导人亲自和他们交谈,向他们宣传党和红军的民族、统战政策。甘孜绒坝岔的藏族群众,也把红军对他们的态度与国民党有什么不同之处,告诉了夏克刀登等人,希望他们不要和红军作对。经过反复的宣传解释,夏克刀登亲眼看到红军待人和善,更未加害自己,深为感动。于是他对红军开始有了新的认识,随即用藏文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到绒坝岔,命令集结在那里的德格土司武装不要再与红军作战,马上退回德格。

4 月 23 日,夏克刀登征得德格土司泽旺邓登的同意,在土司授权下,作为德格土司的代表,与代表红军的李先念同志订立了《互不侵犯协定》:红军不进入德格地区;德格土司不打红军,并帮助红军筹集粮食和军需物资。《协定》签订以后,德格土司的武装就再也没有和红军发生过武装对抗,红军也未进军德格。夏克刀登为了认真履行《协定》条款,便留在甘孜,为红军筹集了一百五十头牛、五十三匹马和大批粮食等;红军也回赠夏克刀登不少银元和枪械作为酬谢。5月初,甘孜中央博巴政府成立后,夏克刀登担任了博巴政府的重要领导职务。直到7月红军离开甘孜,他才从甘孜回到德格。

红军团结、争取了泽旺邓登和夏克刀登,与雄踞康北的德格土司签订互不侵犯的协定,不仅解除了后顾之忧,而且使党和红军的民族、统战政策在这一带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除创建了甘孜中央博巴政府外,道孚、炉霍等地的博巴政府也相继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夏克刀登一直是党和人民的亲密朋友,他曾担任过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等重要职务。

贺龙和藏族喇嘛头

1936年4月下旬,红二、六军团在云南石鼓渡过金沙江,翻过玉龙雪山,于5月初经中甸进至四川得荣县进藏民区。

5月15日,部队从得荣县城出发,走了半天路程,来到一个小山村。这个山村只有二三十户人家,部队到达时,居民都跑光了。部队在这里宿营后,当即组织人员到附近山野去找老乡。不一会儿,通司找来一个藏语说得很流利的汉人。他首先自告奋勇出面接待红军,并带着部队几个机关干部到山沟里呼叫,找回了全村老乡,而且专门把当地的几个头人和一名有声望的“喇嘛头”请来与大家相见。

这位喇嘛头已五十出头,身材魁梧,据说,这位喇嘛不是活佛,但当过住持僧,不仅在本村本县是一位管事的喇嘛头,而且在附近方圆几百里乃至整个康巴地区都是有影响的人物,与康区各有名寺庙都有来往。当部队向他讲述了红军为了北上抗日路过康区,和红军有关民族宗教政策后,他表示理解和钦佩,并愿意同红军合作,帮助红军做工作。大家一听非常高兴,随即报告贺总指挥。贺老总十分重视,让带他们当面谈判。

贺老总等首长当时住在一个喇嘛的闲房里,客人进屋后,按照藏民的礼节和习惯,一下都跪倒在地,躬身弯腰,双手前撑,向前低头,几乎挨近地面,口中不断地说:“卡起欧!本巴!”(谢谢长官!)贺老总等赶忙上前搀扶,连声说:“别这样嘛!快起来,咱们是共产党的军队,都是一家人,藏汉人民都是一家人嘛!” 贺老总请他们坐下,问他们为什么跑上山。头人们回答说:“汉官说啦,红军青面獠牙,杀人放火,破坏寺庙……现在我们亲眼看到了,你们红军跟我们一样,是好人,汉官说的统统是造谣。”

贺老总哈哈地大笑说:“那些汉官都是胡说八道,你们不要相信!不过我们确实与国民党汉官不一样,他们欺负老百姓,欺压藏族同胞,而我们红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保护人民的队伍。这次是为了北上抗击日本侵略者才路过贵地的。来到这里以后,你们都看到了,红军决不伤害群众,而且保护寺庙,保护牛羊,请你们回去转告乡亲们,安心生活,照常拜佛念经,上山放牧,做生意。”

喇嘛头一边听一边点头,连声说:“喔呀,喔呀!”(对呀!是罗!)

贺老总又接着说:“请诸位头人回去好好向老乡讲讲,红军北上打日本,为的是全中国的老百姓不受侵略压迫。红军要顺利北上,要打胜仗,也离不开老百姓的支援。我们一路上已经得到了包括汉族、苗族和藏族同胞的帮助,这才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封锁阻拦,渡过金沙江,翻过玉龙山。现在来到你们康区,山高路险,人不熟,路不熟,话也不懂,有很多事要请教你们,请你们帮助解决哩!”

喇嘛头一边听一边点头,连声说:“喔呀,喔呀!”(对呀!是罗!)

贺老总又接着说:“请诸位头人回去好好向老乡讲讲,红军北上打日本,为的是全中国的老百姓不受侵略压迫。红军要顺利北上,要打胜仗,也离不开老百姓的支援。我们一路上已经得到了包括汉族、苗族和藏族同胞的帮助,这才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封锁阻拦,渡过金沙江,翻过玉龙山。现在来到你们康区,山高路险,人不熟,路不熟,话也不懂,有很多事要请教你们,请你们帮助解决哩!”

头人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愿意为红军效力。”

部队在得荣县住了两三天后继续北上。这位喇嘛头还带了两个头人一起,参加向导联络。他们的行装很复杂:帐篷、铜锅、青稞、糌粑、酥油、砖茶,七八匹马都驮满了,成了一支小小的队伍。出发时,喇嘛头村里的男女群众都来送行,说着“平安”“吉祥”这一类的祝愿话,很是热情。

部队把当天行军的目的地和沿途经过的主要地名告诉喇嘛头,他拿出纸和笔写成信件让人预先送出。他用的纸是写经文的发灰的土造纸,那支笔既不是毛笔,也不是铅笔,而是一根一尺左右的窄窄的木片,下端削成斜面刀口状,和木匠的划线笔差不多,没有墨,而是用木匠用的“墨斗”,把笔醮着墨斗里的墨汁写字。不一会儿,一串串弯弯绕绕的藏文字写了好几行,大家不认识,但意思是按我们的要求写的。写完之后,还和翻译念给何辉听了一遍,然后,把信卷在一根小木棍上,用牦线捆了好几道,最后插上两三片鸡毛。这一切,都是喇嘛头事先就准备好的。何辉是平生第一次看到这种插上鸡毛的信,便好奇地问他:“这有什么讲究?”他说:这是这一带藏民祖辈传下来的规矩,插上鸡毛就是表明此信紧急重要,送信人和收信人都特别重视,路上无论谁人都不得阻拦破坏。”

这样,喇嘛头把信交给一个从村里雇来的年轻藏民,快马加鞭,将信按地址送去。按要求,信送到第一站后再换人送第二站,一站接一站地传送。

红二军团左纵队部队,沿着金沙江边的崇山峻岭逶迤北上,一直有一封小小的鸡毛信在前面飞驰引导,一站又一站,一天又一天,准确无误地从得荣到仁波、到中咱、到巴塘……一路上不仅没有人阻拦红军前进,而且马不惊,犬不吠,更没有遭到藏匪的袭扰。所经之地,藏民见了红军都是笑脸相迎,热情相送。

在喇嘛头的引导下,出得荣行军个把月,经白玉到了甘孜。部队到达甘孜,贺龙专门请喇嘛头等吃了一顿饭。其间,贺老总特地把那支象牙烟枪赠送给喇嘛头。这支象牙烟枪淡黄色,一尺多长,很精致,工艺很高,是贺老总在云南境内打土豪时缴获来的,从金沙江到翻过雪山,走了几千里路,一直由贺老总保存着,可算是珍贵的了,喇嘛头接在手里,看了又看,不住地道谢。贺老总说:“礼轻情意重,这表示我们对藏族同胞的一点谢意。我们红军要大大地感谢你呀。有了你,有了你的鸡毛信,使我们红军一路平安,顺利通过了历来多事的康巴高原。你们为红军立了一大功劳。这点礼物留作纪念吧!祝你们回家一路平安,吉祥如意!”这位喇嘛头也用藏语夹着四川话说着祝红军一路平安。

新中国成立后,听说这位喇嘛头从甘孜返回得荣的途中,在路过理塘时,当地的反动藏民与国民党反动派勾结,以通共为由抓捕了喇嘛头,并将他残酷杀害。贺老总听到这个消息后,想起当年这位喇嘛头在长征途中红军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的大义之手;想起他对红军千里相送的友好行为,心里无限沉重和惋惜。1956年4月,西藏自治区召开成立大会,贺老总特意写信委托参加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的陈毅副总理,中共西藏自治区工作委员会书记张国华等,帮助寻找这位喇嘛头亲属,并对这位喇嘛头的家属予以适当的抚恤和照顾。

(下)

退避三舍

退避三舍,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出自《左传》:“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春秋晋公子重耳出亡至楚,楚成王礼遇重耳,并问:“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重耳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后重耳返国执政,晋楚城濮之战,晋军果“退三舍以辟之”。

猜你喜欢

德格甘孜喇嘛
守望绽放
星星
新时代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对策研究
星星
喇嘛洞
漫画
你可以等一下吗
大喇嘛和小老鼠变革要重塑内心
身家百万英镑的流浪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