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后”是谁?
2016-05-14孙永剑
孙永剑
他们与新中国同龄,经历过抗美援朝战争、社会主义改造、三反五反、大跃进、文革、上山下乡,又在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50后”们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
他们有着怎样的性格和个性?
专于实干甘做“铺路石”
他们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是人民共和国的同龄人。他们被时髦地冠以“50后”。如今他们已成为“70后”、“80后”、“90后”的父辈。特殊的时代背景,使他们成为后人的“铺路石”。
他们曾经吃过大苦,是命运多舛的一代人。在人生的黄金阶段赶上了上山下乡运动,几乎使整个青春岁月蹉跎和荒废。他们曾经热血沸腾,梦想着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但又有人因理想被愚弄而反叛或玩世不恭。他们当中有人曾经看破红尘又坠入红尘。还有人在抱怨中自暴自弃。也有人不甘沉沦而自强不息……
他们是在历次运动中“折腾”出来的一代人:还在幼年时期,就赶上了抗美援朝战争、社会主义改造、三反五反、大跃进。在长身体时遇上了三年自然灾害,饿得“三根筋挑一个头”。在人生的花季他们走南闯北,背井离乡。在返城时又曾横遭白眼,在苦闷和彷徨中尝遍人生的酸甜苦辣。但改革开放让他们用青春的尾巴抓住了重走人生路的机遇,或考上大学,改变一生的命运;或返城工作,扎稳生活的根基;或闯荡商海,展示人生的价值和智慧……
他们曾意气风发,又曾失魂落魄。或许正因为经历了这样一种历练,这一代人格外坚强和理性,他们敢想、敢讲、敢做、敢胜、敢爱、敢恨、敢于战斗……或许,又因长期在基层的摔打和实践,以及在大跃进、上山下乡、战天斗地的“壮志豪情”中因蔑视自然规律的肆意妄为而吃尽苦头,他们很少唱高调,在刻苦学习理论的同时,骨子里专注于实干,真正做到了仰望星空的同时脚踏实地。在经济建设的大潮中,他们埋头苦干且很少脱离实际。这是这代人最可贵的品质。
他们当中有的人下海经商,日后成长为优秀的民营企业家,有的人成为国企领军人物,有的成为国家领导人,更多的人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家庭的顶梁柱。
铁杵淬火的锻造
同为“50后”,人生却迥异。有人上了老山前线,有人下海经商,有人漂洋过海想换种活法,在不同的人生道路上,敢于挑战、敢于探险成为这一代人共同的特征,他们的人生也因此而充满传奇。
一位曾经参加过1979年南疆作战的“50后”老兵这样说:“我们这一代人是最坚强的!我们曾经受到命运的捉弄,但如今我们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他以一种充满敬畏的口吻提及一位金融高官,他说:“是时代造就了这样一位传奇人物!”
这个人当过知青,在老山前线打过仗、负过伤,曾是感情澎湃的诗人,又是铁面的审计署高官。他在天津蓟县从事审计工作时曾遭歹徒电话恐吓,但他的回答却震慑住了对方:“告诉你,我参过军,打过仗,负过伤。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什么我没见过?”
他是学者,又是金融高官。他还是电视屏幕上的“总编剧”,其中最出色的是与审计有关的反腐影视剧比如《人民不会忘记》。他也出版过学术著作《结构经济学——从结构视角看中国经济》。但或许是他过于低调、远离媒体,人们从未把电视屏幕上“总编剧”和一位央行副行长的名字联系在一起。
“如果说这样的勇气和魄力,是经过重锤敲打出来的,是用淬火淬出来的,那么这样的才情却需要扎根于生活的积淀,日积月累,靠着铁杵成针的顽强毅力,一点点地打磨。”老兵感慨着说,人民需要这样的官员!人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人来管理事业、企业和国家,他会勤于调查研究,会悉心考察社会事务的复杂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为百姓讲真话,办实事!
创业精神在骨子里
改革开放始于“50后”。他们敢于对“铁饭碗”说“不”,创业精神渗透到他们的骨子里。这批人经历着改革开放浪潮的每一个瞬间,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脚步,捕捉着每一个商业机会,演绎着最富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明和创业文明。他们中的许多人现在已经成为富有影响力的财富人物。
在全国工商联新一届执委会的领导班子当中,一批“50后”企业家已经成为副主席,他们当中有广州长隆集团董事长、四川科创董事局主席、东岳集团董事长、百步亭集团总裁、民生银行董事长等等。
“老李”,是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50后”,他50岁才创业,他说:“创业不是年轻人的专利。只要有了这种精神,多大年纪创业都不晚。”
2005年,50岁的他从山东某乡镇正科级的位置上退休。按照国家规定,他退休时每月领取3000多元的退休金,加上老伴每月接近千元的养老保险金,可以过上富足的日子。然而,他退而不休,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带着老伴来到湖南,开始了创业生涯。
他选择的项目是鞋底加工。受尽白眼,尝尽劳累,操心劳力,与工厂的合作慢慢有了起色,市场打开了,有了稳定的经销渠道,在生产工艺流程上,他已经摸得门清,而在整个销售、物流、仓储、采购环节,更是亲力亲为,自有一本心经。他也开始物色到不错的工人,帮助自己撑起这个局面。
他对鞋厂的未来充满着信心,按照一年400万双的产量,一年的净利润在200万元左右,再过几年或许就能做到300万元,甚至400万元……
当被问及姓名时,他只简单地说:“老李。”
在全民创业浪潮下,老李的经历似乎属于另类,他游离在主旋律之下,却独具慧眼地发现并填补了一个个市场空白。而正是像老李这样的一批“50后”们忍辱负重,凭借庞大的量产,在地广人稀的农村,滚动着资本的雪球,凭借着不为主流人群熟知的产业链和运作模式,创造着属于“50后”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脉络。
大浴脱胎
“50后”们在事业上敢于拼搏,在家庭生活中含辛茹苦,家庭责任最为重大。在“上有老下有小”的重压下,他们为长辈和晚辈的辛勤付出,所换来的是家庭的和睦、社会的稳定。
“50后”们大多经历过“上山下乡”,远赴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他们在缺衣少食的老少边穷地区,经历贫穷和饥饿,和农民一样撅着腚挣公分,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浇灌着社会主义的幸福花。或许正是因为曾经经历的贫穷和拮据,他们更懂得财富的价值,他们养成了保守的消费习惯。
在如今的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50后”,他们或是成功的企业家,或是下海经商的个体老板,他们拥有千万财富,却往往身无分文。当被问及:“您的钱呢?”他们总是支支吾吾地说,好像给孩子卖房了吧?又拿去投资了吧?捐给希望小学了吧?
如果有人想不明白,“50后”的非凡才智究竟从何而来?那么,去问问北大荒、大草原、黄土高坡;去问问荒原上吼叫的狼、暴风雨中瑟缩的羊;去问问当年的伤痕文学、朦胧诗;再去问问1977年那份连初中生都跃跃欲试的高考试卷;去问问墙皮斑驳的筒子楼和摆放在楼道里的煤气罐;去问问未名湖、清华学堂、图书馆;去问问新华书店和中国书店;也去问问街头的煎饼摊……
这就是“50后”,他们一度站在基层的跳板上,之后一跃而起、大浴脱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