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关怀”需要“关怀”
2016-05-14
晚晴 2016年5期
清明节刚过,与生命相关话题趋热。一篇讲述临终患者感受如何、家人应如何照护的文章在社交网络热传。“发达国家有70%~80%的老人享受到了临终关怀,我们的老人却只有1%享受到”的说法,更挑动人们的神经。生命的最后一程,应当在家里、养老院,还是医院的病床上度过?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当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每个人都希望平静而有尊严地离开这个世界。“临终关怀”的目的既不是治疗疾病或延长寿命,更不是加速死亡,而是通过消除或减轻病痛来提高临终者的生命质量,排解心理问题和精神问题,使其平静地面对死亡。换言之,就是让生命有尊严谢幕。因此,不用纠结于在家、在养老院,还是在医院里离世,能让患者“无憾、无惧、无痛”地走完生命最后一程,这才是临终关怀的终极目标。
谁来关怀“临终关怀”?首先,需要死亡教育。在国内,死亡教育课程还停留在医学院的选修课中。正是因为缺乏这种教育,死亡才无法“脱敏”,这也导致“临终关怀”不被重视,很难得到发展;其次,需要转变死亡观念。当明确进入无治疗意义的临终期,完善的生活护理、心理疏导、疼痛护理等,才是患者最需要的。可许多人并不明白这一点,多作无效的抢救,最终导致患者在冰冷的仪器中过世;再次,“临终关怀”需要国家增加投入,一方面需要发展拥有专业技巧的团队;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增加“临终关怀”的地点,比如医院或养老院。现在许多医院没有临终关怀,这既受条件限制,又受利益驱使。
离世之前,绝大多数人都需要有人陪伴,有人关怀,才能走得更平稳、更安详,才会有尊严的离世。(前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