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秘的“撒哈拉之眼”

2016-05-14

奇闻怪事 2016年5期
关键词:撒哈拉同心圆火山

世界最大的沙漠在哪里?你可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非洲的撒哈拉。没错,这片横贯非洲北部大陆的沙漠实在太大了。可你知道吗,在这片渺无人烟的大荒漠里,隐藏着许多人类未知的秘密,其中,被称为撒哈拉“眼睛”的一处圆形地貌更是充满了神秘和诡异的色彩。

这处圆形地貌是如何形成的?它为什么被称为撒哈拉的“眼睛”呢?

宇航员的发现

黄沙漫漫,无边无际,人类进入其中,仿佛沧海一粟,这便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它东西长5600千米,南北宽约1600千米,总面积约906.5万平方千米,约占非洲总面积的32%。这个巨大的“沙坑”可以绰绰有余地装下整个美国本土。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一艘宇宙飞船在太空遨游。当飞船经过非洲上空时,宇航员在远离地球几百千米的太空,观察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撒哈拉沙漠西南部出现了一个圆形的东西,它像一只睁得圆溜溜的眼睛,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太空中的人们。撒哈拉沙漠从眼前消逝后,宇航员仍感到那只“眼睛”紧紧盯着他们的后背,有如芒刺在背。

这只“眼睛”就是被人们称为“撒哈拉之眼”的奇异地貌。其实,很早以前,它就已经出现在撒哈拉沙漠西部,并在荒凉、枯寂里沉睡了若干年。如果不是宇航员在太空中“唤醒”了它,它可能还会继续沉睡下去。

巨大的同心圆

好了,咱们现在就去看看那只巨大的“眼睛”吧。

这只“眼睛”位于撒哈拉西南部的毛里塔尼亚境内,是一个出现在沙漠地面上的巨大同心圆。它的外形从空中看起来酷似圆睁的眼睛,其海拔高度在400米左右。过去,这里荒无人烟,即使偶然有人经过,也是“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因为“同心圆”如此之大,其直径有50千米左右,置身其中,你根本不知道它是圆是方;只有太空中的宇航员或者天上的人造卫星,才能一览全貌。

这个“同心圆”实在太像一只眼睛了,或者说,它像一个菊石。从卫星拍摄的照片来看,它一共分为3层:最中心一个圆圈很像一只眼珠,它的一侧边缘稍有破损,但并不妨碍其整体效果;“眼珠”的外围是一个更大一些的圆圈,它把中心的圆圈紧紧包围起来,无可争议地成为了“眼瞳”;最外围的大圆圈自然便是“眼睑”了。更绝的是,大圈的外沿还有丝丝缕缕的环状物,仿佛眼睫毛一般。

“撒哈拉之眼”的内部十分平坦,四周则是一些浅山丘;再远处便是漫漫黄沙了。站在“眼睛”边上观察,“撒哈拉之眼”犹如山岩雕琢而成的大木盆,又像一只巨大的碟子。人走在“眼睛”边缘,宛如一只在巨大的蓝色圆盘上行走的小蚂蚁。

那么,这处奇怪的地貌是如何形成的呢?

陨石撞击形成的大坑?

自从“撒哈拉之眼”被宇航员发现之后,到这里考察的人络绎不绝,科学家们都试图揭开这处神秘地貌的成因。

最初,科学家认为,这是一个由陨石撞击形成的陨石坑。因为在撒哈拉沙漠里,有人曾经发现过一个宽达45米、最深处距离地面16米的巨大陨石坑。据估测,撞击地球的陨石重约5000~10000千克,坠落的速度超过了3500米/秒。“撒哈拉之眼”虽然深度较浅,但在地面上的痕迹十分明显。据分析,能在地球上留下直径达50千米“圆圈”的,只有天外来客——陨石才能做到。这块陨石在撞击地球时,表面最大的一边先接触地面,由此形成直径很大的坑,但坑并不深。

近看“撒哈拉之眼”

不过,科学家在进一步考察后发现,陨石撞击之说并不成立。因为“圆圈”中心的地势太平坦了,而且地面上并没有高温和撞击过的地质证据。

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口?

那么,会不会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呢?

火山喷发时,由于大量岩溶物质被喷出,往往会在喷发中心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火山口。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口位于日本阿苏山,它南北长24千米,东西宽18千米,面积达250平方千米,形成于距今3.3万年前一次剧烈的火山喷发。有人推测,“撒哈拉之眼”可能与阿苏山火山口类似,是由于一次剧烈的火山喷发形成的。

可是,科学家在分析火山成因时发现,这种推测站不住脚。因为,地球上的火山一般都出现在地壳(包括洋壳)开裂处和板块俯冲地带;而“撒哈拉之眼”所处的地方属于大沙漠的一部分,这里既不是地壳开裂处,又非板块俯冲地带,因而不具备火山喷发的条件。

科学家们进一步考察后还发现,这里既没有火山喷发的痕迹,当地的岩石又都不是火山岩,更主要的是,这里没有火成岩堆积的圆顶。

地形抬升和侵蚀的结果

“撒哈拉之眼”到底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多年来,人们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外星人造访地球留下的痕迹;有人说,是某超级大国秘密进行核试验的产物;更有人说,这是上我们决定首先寻找一位熟悉喀斯特森林的向导,从贵州省的麻尾出发,经历了三小时的汽车、一小时的电动三轮、半小时的摩托和一小时的步行以后,我们终于来到了茂兰森林的边缘瑶所村。一个当地人热情地挽留我们在他的家中住下。谈到我们要穿越的森林,这家的布依族男主人说:“穿越森林虽然不像外面的人说的那样,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确实是非常容易迷路,而且也确实经常有野兽伤人的事情,所以很多当地人虽然祖祖辈辈生活在这森林的边缘,也没有过进入到森林深处的经验,更不要说横穿。”他建议我们在森林的边缘随便玩玩,不要去冒险。后来我们一再坚持,他终于同意帮我们找向导。几经辗转,最终为我们找来了两个十八九岁的男孩子做向导。这两个男孩子是兄弟俩,哥哥叫阿卓,弟弟叫阿木。他们的姐姐几年前嫁到了森林另一边的村子里,所以阿卓和阿木横穿过两三次,而且平时他们又喜欢到森林里打猎,所以积累了不少在野外生存的经验,做我们的向导真是最合适不过了。哥哥少言寡语,看上去腼腆稳重,弟弟就活跃些,像我们一样为我们的森林之旅激动不已。临走的头一天,又加入了第三个向导,是一个布依族的男孩,他与其说是向导倒不如说是游伴,因为他也没有过横穿森林的经验,只是为我们的行程所打动,执意要跟着去。走的时候我们从向导的家里拿了一顶简易的帐篷、三把柴刀、一口铝锅和足够的米、一些腊肉和一些调料,又因为森林中有狼、野狗之类的野兽和野鸡之类的野味出没,我们还带了两条枪。

惊醒森林

穿过好几个村庄之后,慢慢地人家就少了,又爬过几座高山以后,树木开始越来越浓密了。到第一天的下午,我们就慢慢进入了密林的深处。放眼望去,四周三四个人难以合抱的大树越来越多。资料表明,这种地质条件下的树木生长极其缓慢,胸径仅几厘米的小树,很可能已经是五六十年的高龄,而胸径三四十厘米的树木已阅历了几个世纪的沧桑。真是不知道我们身边这些胸径一两米的古树,究竟经历了多少年的风雨。那些大树之间又杂以粗粗细细的小树和灌木,密密麻麻,有些地方甚至连飞鸟都难以穿行。地面苔藓类植被非常茂盛,它们一直延伸到树干上三四米高的地方,在林间忽明忽暗的光线的反射下,绿森森的非常诡异。而丛林的顶部和各种莫名其妙的地方生长出来的藤条,粗的有人的手臂粗,细的如同牵牛花的茎,有的和树缠绕在一起,有的在地上勾连牵扯,经常绊到我们的脚踝。同时也是因为潮湿的缘故,常年堆积的落叶和树枝逐渐腐烂,发出一些潮湿的腐木味道。越往森林深处走,离奇的事情越多。地上经常会见到一些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原因倒下来的大树,看上去都是潮潮的、黑黑的,没有什么异样,可是因为千百年来人迹罕至,有一些直径半米多的树干,已经腐烂到当你的脚踩上去的时候,它就立即像豆腐一样碎成了渣子。很多时候我都因为踩空而摔倒,回首那大树还有些飞沫在升腾,看上去就像童话里森林精灵要出现的样子,惊慌失措中,心里也颇为惭愧,是我们打扰了此处多年的宁静。

动物凶猛

最常见的还是猴子。因为很少见到人,我们窸窸窣窣的声音打扰到它们的时候,这些机灵的家伙通常躲得远远的,但是在一些猎人常走的便道两旁,几乎随处可见刚刚被猴子们拔出来的一种块根植物,上面的齿痕还很新鲜。偶尔运气好,能看到一些不谙世事的小猴子,在不远处的树枝间哗哗啦啦地跑掉了。野鸡也经常见到,而且它们的警惕性和反应速度非常差。我们赶路的时候惊动了它们,它们甚至会扑拉拉地飞到路上来,看见我们之后才仓皇逃窜。这时候阿卓和阿木哥俩就会扔下手里的其他东西,背着猎枪追上去,只听得一声枪响,不一会儿阿木就会拿着几根野鸡的羽毛不好意思地回来,一边帮我们插在帽子上,一边自己嘲笑自己的枪法,说自己的枪口离那野鸡只有一米,竟然还是没有打中。半夜里我们休息在帐篷中,可以清楚地听到狼的嗥叫声。我们把火堆架得很旺,不敢稍有挪动,后背一阵阵凉风嗖嗖。有时候向导一夜都不能合眼,一直小心地照看着火堆。

原始体验

在森林里我们切切实实地生活了四天三夜,当地的男孩子取火技能都非常高,森林里潮湿的树枝在他们手中轻易就能点燃,而且燃烧得很旺。离开宿营地的时候,他们也会很仔细地把火完全扑灭,不留一点火星,可以看出,他们也是非常小心地保护着这片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我们把腊肉和青菜——有些是采自森林边缘的农田,有些是挖来的各种野菜,还有我们从树干上搜集到的新鲜木耳、蘑菇统统乱炖。不到半小时,饭就做好了,简单但是很可口。遗憾的是始终没有打到过野鸡,否则还能品尝一下真正的野味。

最后疯狂

经过四天三夜的风餐露宿和艰苦跋涉,我们终于慢慢地走出森林了。在我们以前的印象中,森林总是像一座秘密宫殿或者山洞,和外界有着明显的界线,就好像是一扇门打开了,我们走进去,迎面而来的都是古木参天。事实上走进森林是不知不觉地,翻几座山,农户没有了,树木越来越粗……不知道什么时候,一抬眼才惊觉自己已经到了密林深处。在回程的那天,我们经历了真正的“夜行军”。夜晚森林里阴风嗖嗖,本来就不明亮的森林此刻更是一片黑暗。当我们爬上一座山的山脊,忽然发现几盏小小的灯光在山下忽明忽暗地闪烁着。看到它们的一刹那,我的内心被喜悦、感激、留恋等等复杂的感情充斥着,我想在汪洋中看到灯塔、在沙漠中看到绿洲,可能就是这种感觉吧!那一点灯光,那么微弱,竟能化作我们心中如此巨大的希望。回到瑶所村后,我们两个女孩横穿了森林的事在附近传开了,经常有人来找我们聊天,话题时常被扯到他们所向往的“大城市”,他们让我讲讲,我竟然无言以对。回到城市里,喀斯特森林始终在我的心里郁郁葱葱地生长着,我的性格好像有了些改变,更沉静,更宽容,更坚强……我想这一定是森林的力量。 帝之手的杰作。

后来,地质学家通过大量勘探认为,这是地形抬升与侵蚀作用同时进行造成的结果。

原来,在撒哈拉的漫漫黄沙之下,是坚硬的岩石层。数十万年前,由于地质运动,沙漠下的岩石受到抬升,从沙土中脱颖而出。岩石层露出地面后,在大自然风吹、日晒、雨淋的侵蚀下,逐渐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凹地。由于岩石层的结构不尽一致,有的岩石十分坚硬,有的相对较松软,在相同的自然条件下,坚硬的岩石受侵蚀程度较低,特别是一些硬度较高、不易受侵蚀的古生代石英岩基本保持了原貌。巧合的是,这些石英岩恰好组成了3个同心圆。于是,这个奇异的地貌便出现了。

不过,这只“眼睛”为何这么大、这么圆?还有,古生代石英岩为何独独出现在同心圆的圆弧上?这些谜题,科学家们尚未给出合理的解释。

猜你喜欢

撒哈拉同心圆火山
同心圆梦再出发
同心圆梦再出发
绣出里下河畔最美“同心圆”
同心圆变变变
DESERT ECHO
《撒哈拉的故事》
撒哈拉的甘露店
有趣的火山图
火山
我是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