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肥少女毁容案背后:两个女孩的重生

2016-05-14凤在江湖林子树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16年5期

凤在江湖 林子树

2016年3月22日,一直备受社会关注的“合肥少女毁容案”终于尘埃落定,安徽省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宣判:被害人周岩获得医疗费、残疾赔偿金、精神赔偿抚慰金等共计180余万元。至此,她和家人终于长舒了一口气。

而在北京,周岩的“人生导师”王嫣芸正在为受邀参加宋庄美术馆建馆10周年展览做最后的准备。这个王嫣芸就是当年化名苏紫紫,因“裸模”事件而“成名”的中国人民大学学生。一个是烧伤致残的少女,一个是掀起舆论风暴的女大学生,两人相互扶持,惺惺相惜,4年光阴,见证了彼此的成长与蜕变。她们之间到底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呢?

帮助你是我最大的心愿

见到周岩的那一刻,记者怎么也想象不出这个坚强的女孩是怎么挺过来的。脸上的烧伤依稀可见,一头飘逸的长发,搭在胸前,简单的一抹淡妆让她的气色看起来好了很多。身边的王嫣芸温柔地帮她捋着头发,像是对待自己的小妹妹般亲切、自然。如今,王嫣芸已经摘去了“苏紫紫”的标签,周岩也不是当年的“周岩”,她们彼此见证,共同成长,“每周一约”的约定从未间断。

2011年9月17日,年仅14岁的花季少女周岩因不愿接受同学陶汝坤的纠缠而惨遭毒手,被其泼油火烧。事件一出,立即牵动全国亿万人民的心。这其中就有当年盛极一时的裸模“苏紫紫”。当年,她还是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的大二学生,尽管自己被媒体“围攻”,但是她依然关心着这位受伤的女孩。

2012年3月初,北京一家整形医院愿意无偿帮助周岩,把她和父母接到北京来调养。不久,一审判决陶汝坤有期徒刑12年零1个月,但是这个结果并没有让周岩一家满意,而之后的打击更让周岩很伤心,有人开始在网络上咒骂周岩,“劈腿的后果就要有承担”“玩什么早恋,知道后果了吧”……

彼时的周岩感到很困扰,自己经历了如此大的创伤,为什么还有人要给她再添一抹新伤。微博里,她感慨道:“且行且吟。这是我初一的命题作文,当时为此苦恼良久。苦恼,不在于怎么写,而是那时候并不知道此间含义。现在想想,那时年少,最为困扰我的竟是—没有烦恼。”这则微博恰恰被刚申请退学、重新换回本名“王嫣芸”的苏紫紫看到,她准备对周岩做一个采访。

结果,出于对记者“挖隐私”的反感,周岩回绝了。

当时,周岩一边要应对10多台手术,还要应对陶汝坤家人的种种刁难。陶汝坤虽然判刑,但周家与陶家的民事赔偿官司始终没有结果。为了打官司,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周岩已经被安排做了4次医学鉴定,而每次鉴定都要等周岩的伤情稳定才能做,一来二去,案子拖得毫无进展。

一直到2013年年初,眼看案子还是没有新的进展,母亲闹着要上访,善良的周岩决定找媒体试一试。这时,她想到了半年前约访的王嫣芸。抱着侥幸的心态,她主动联系了王嫣芸。

为了能更好地采访周岩,王嫣芸准备了5页纸的采访问题,还没采访就有些紧张。这倒不是因为采访技巧的生疏,而是怕自己触及周岩的伤心处。到了约定的那天,王嫣芸如约来到周岩就诊的那家整形医院。

她悄悄地推开307病房的门,里面光线昏暗,墙角病床上侧身躺着个瘦弱的身躯,微微颤抖着。虽然背对着她,可是后背、腿部、手臂都有巨型“肉瘤”弓在那里,这让她有点害怕。周岩的妈妈李聪赶紧起身招待王嫣芸,当她慢慢转到床前,才看见那双企盼已久的眼睛,清澈却充满着失望与忧伤。脖子、手臂、后背、腿上全是一道道褶皱的伤痕,并不像媒体报道的只是毁容这么简单。

据周妈妈介绍,因为周岩全身烧伤面积很大,院方给出的方案是自体皮肤移植,但因为周岩身上大部分皮肤已经移植殆尽,所以目前只能用扩张器,帮助皮肤恢复。但这种方法非常痛苦,注水后的扩张器像个山包背在周岩身后,夜里睡觉不能翻身,院方只能把周岩绑在床上。

可以想象,此时不管是鼓励还是采访,对周岩来说都是一种伤害。可是为了寻求媒体帮助,她只能再次把自己的伤撕开。“周岩妹妹,这是我送你的一个小布偶,希望你能喜欢,这本书也希望你抽时间看看。”王嫣芸小心翼翼地说着,她把自己带来的两份礼物放到周岩面前。

没人知道,见到周岩的一刻,那个曾经天不怕地不怕、不畏惧世人眼光、裸体直面媒体镜头的王嫣芸,竟然担心害怕起来。不是因为周岩烧伤的身躯,而是怕自己过多的关心,会触及她更大的伤痛。所以她改变了采访的初衷,只叫了周岩的妈妈李聪到隔壁的房间进行采访。

彼此慰藉舔伤口

采访在隔壁的房间进行,周岩在病房静静地等待着。扩张器把皮肤撑得厉害,疼痛一阵阵袭来,没有妈妈的陪伴,周岩显得有些孤寂。她随手翻看着王嫣芸送给自己的那本书《房间》,竟对她产生了一丝好感。

一直到傍晚5点多,妈妈才焦急地回到病房,看到女儿正聚精会神地看书,她向周岩讲述自己和王嫣芸会面的情况,王嫣芸并未问及周岩的任何事情。周岩奇怪地问:“这记者太不负责任了吧?连我的事都没问就走了?”“她什么都没问,只是说了她自己的事。”“她自己的事?”

原来,王嫣芸很小的时候母亲出轨,在父亲、爷爷奶奶(其实是外公外婆)的咒骂中长大,父亲长年打工,她由重男轻女的奶奶抚养。在这样一种从小缺爱的环境下长大,没有磨灭她求学上进的本能,2009年她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为了给生病的奶奶看病,她还利用业余时间打工,起早贪黑,每月却只能挣到三四百元。

有一天,王嫣芸看到一个影楼招人体模特,对外宣传要研究光影结构。凭借着对艺术的热爱,王嫣芸走进了影棚。正当她褪下衣衫,从容地走到镜头前时,突然涌上来很多“摄影师”对她一阵狂拍。她这才知道,对方以人体模特的名义招人,参与拍照的却是直接来消费和观看女孩儿身体的。可是,为了要到那500块拍摄费用,她忍了下来。

就在王嫣芸以为这仅仅是个教训时,噩梦才刚刚开始。大一的她,在学校举办了第一个人体艺术照片展览,之后便陷入了舆论风暴。她之前的照片被人发到了网上,各种难听的字眼不绝于耳。

李聪说完王嫣芸的故事,对周岩说:“她也不容易,才比你大4岁,也还是个孩子,却要承受这么多。”周岩若有所思,没来由地对这个女孩有了怜惜之情。妈妈最后说:“如果你愿意,她愿意陪你看书,她说等你的电话。”那一天晚上,周岩辗转反侧,她想到王嫣芸作为一个女孩承受这般流言蜚语,竟然逼得她去裸体面对媒体的采访,这是怎样的一种勇气。于是她再次回复了王嫣芸,邀请她一同和自己看书。就这样,她们彼此约定,以后每周六下午一点,相聚在医院共同读书。

5月23日,王嫣芸第二次来到医院。看到周岩的枕头边放着上次送她的书籍,王嫣芸很是高兴,“这本书你看了?”

“看了,那个小男孩的母亲很了不起,在那样的环境下还能一直带着孩子不断学习新知识。”《房间》写的是一位遭到强暴和禁闭的少女在阁楼里生下儿子,在一个如同周岩病房一样大小的房间里教导儿子学习的故事。

“周岩,你可以像那个男孩一样,即便你现在不出病房但是也不可以停止学习。要不断学习新知识,这样以后你回 到社会时才不会与这个世界脱轨,而我们更不应该因为过去的事掩藏了自己内心的本质。”

“可我不知道自己能否做到回归社会……”“咱们先别管其他,只要把你自己想象成故事里的人物,沉醉在书本里的境界好吗?”

王嫣芸拿起书兴奋地朗读起其中一段:“今天我5岁了。昨天晚上我在衣柜里睡着的时候还是4岁,但当我躺在黑漆漆的床上醒来时我变成5岁了,一派胡言嘛。在此之前,我3岁,两岁,然后一岁……”

整个下午,病房里是两个女孩朗读、分享的快乐声音。直到下午6点,王嫣芸才与周岩告别。

“以后你想看什么书就直接跟我说,我带给你。”与王嫣芸见过两次了,这个看似不像记者的记者至今都没有问周岩一个采访问题,倒是周岩急了,问王嫣芸:“你就不想像其他媒体记者一样知道我的一切?”“看到你,我就知道一切了,只要你活得好,其他不重要。除非你自己想对我说,否则我不会问你。”

“可是媒体不就是想知道我活得如何可怜吗?”

“你不能被其他人这么搅扰地活着,否则你就永远活在别人的可怜之中。”王嫣芸的一句话点醒了周岩,她对王嫣芸说:“我也没什么特别喜欢的,以后你来就带你看过的书吧。”

接纳自己,走向阳光

从此,王嫣芸与周岩的关切更加亲密了。周岩亲切地称呼王嫣芸为“芸姐”,王嫣芸则称她“周妹妹”。王嫣芸知道“书不借不读”的道理,就把自己看过的书带给她看。王嫣芸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看到书的精彩部分就喜欢批注,常常结合自己的心境进行分析:“如果换作是我,我会……”“我终于明白……”看着书中的笔记和签注,周岩也模仿王嫣芸在旁边写着自己的心境。

每当看完一本书,王嫣芸就会通过周岩的反馈,跟她分析自己的见解。一次次分享与交流,让周岩不再孤寂,慢慢地开始接受她的意见去外面看一看,走一走。对于周岩来说,王嫣芸像是一位闺蜜,也像是位心理老师,在一点点矫正周岩的心态。通过看书与王嫣芸近距离沟通,周岩终于明白王嫣芸为什么会勇敢地裸体面对媒体,要求面对面采访,为什么又会憎恨“苏紫紫”的标签,选择退学。

当初她积极宣传人体艺术,却被人扣以“裸模”标签,盛怒之下,王嫣芸裸体面对媒体,并喊出“现在我可以坦然地面对你,你是否可以坦然地看着我?”不料,当年她在私人影棚拍照的事被人挖了出来,就像一个人勇敢地向前冲锋,却被同伴“出卖”一样。所以她憎恨当“苏紫紫”的那几年,更恼恨自己在受到侵犯时,不会通过正确的途径为自己维权,以至于反被其所伤。

跟随王嫣芸的反省,周岩也回忆起自己的过往。当陶汝坤追求自己时,她和家人完全可以通过报警保护自己,但出于对陶家人的顾虑,一直没有报,一次次退让,造成了自己的懦弱,最终导致对方有机可乘伤害了自己。

相似的经历和遭遇让周岩对这个大姐姐又心疼又敬佩。同样是被人伤害,姐姐却能勇敢地挑战世人眼光,而自己只能遭受痛苦。从那以后,周岩习惯于分析自己,慢慢学会与自己相处,不再变得焦躁不安。有一天,竟然还让妈妈把镜子放在床头,时刻观察自己的心态。她还把自己的头发接上长发,想让自己变得更漂亮。

半个月后,王嫣芸如约来到病房,这次她带来的不仅是书,还有一个不好的消息—由于写周岩的稿件没有新的热点,最终并没有发表。王嫣芸不知该如何向周岩交待,对她充满了愧疚。周岩知道后,并没有多么失望,反而安慰她说:“姐姐,你已经尽力了,谢谢你。”这时,王嫣芸看见柜子上多了一面镜子,疑惑地问:“为什么放上镜子?”

“我不想再做胆小的逃跑者了。我要与新的‘周岩交好。”周岩一边说着,一边收拾自己的秀发,眼神里透露着对未来的憧憬。一句简单的话,让王嫣芸十分欣慰。

王嫣芸一直为自己的“爱莫能助”惭愧,所以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帮助周岩。不仅仅陪她看书,还经常代替周母照看周岩做复健。在一次痛苦的复健过程中,周岩完全失去耐心和信心,强忍着做完,说再也不想做了。可是周岩的手部肌肉受到严重损伤,必须要让她练手的灵活性,王嫣芸灵机一动,提出教她画画,去代替枯燥的复健过程。

可是画画哪有这么简单,刚开始周岩一拿起笔就掉,王嫣芸就一次次地捡起来帮她重新架起。慢慢地,周岩拿起笔的时间越来越长,还可以画上两笔。没想到,学了几次画画之后的周岩对绘画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感觉画画能让人沉静,专心做一件事情,没有牵绊。”

2014年7月,周岩又完成了一次手术。这时,王嫣芸的工作也变得忙碌起来,她正准备重新起航,完成自己出书的心愿。看到日渐恢复的周岩,王嫣芸提出带她到画室进行专业的学习,让她融入社会中与同学、老师相处。一听到嫣芸姐要离开北京,周岩变得很没有安全感。这一年,除了爸爸、妈妈,医生、律师,王嫣芸是她最信任的人,如今她又要离开自己,这让周岩显得局促不安。

本能的恐惧感再次来临,她拒绝道:“我能画画又怎么样?以后又成不了画家,别人还会说我就是被烧的周岩。”“这是你自己给自己贴的标签吗?别人以为你是,你就认为你是吗?你敢不敢把它撕掉?”

“可是你不也怕‘苏紫紫这个标签,才当的记者吗?”一句话正戳中了王嫣芸的心。

她静静地说:“不错,以前我恨过,但是我现在要接受苏紫紫,苏紫紫就是我的一部分。如果我证明给你看标签是可以撕掉的,你会跟我一起吗?”

在王嫣芸的鼓励下,周岩与她约定,以后要勇敢地生活,摆脱社会给她贴的标签。2014年8月,周岩在妈妈的陪同下,到王嫣芸朋友的一个画室学习画画。“我在微博上发的画作,是我第三次上课临摹的作品。”这幅带有写意色彩的水彩画,赢得不少网友的赞誉。从中秋节第一次到画室学习,周岩好像变了个人,开心了很多,愿意出门了。

在康复、上诉、画画之外,2015年12月,周岩在王嫣芸的帮助下还学会了开网店。这个年轻的姑娘试图从疤痕里寻找新的纹路,从被灼烧的伤口里嗅到希望的味道。

王嫣芸是个开朗的女孩,为了转移周岩的疼痛注意力,时常逗笑她,给她说段子。慢慢地,周岩在微博里也说自己是“吃货”,会运用“我保证不打死你”等各种网络流行语。这个坚强的花季少女,终于在芸姐姐的帮助下开始慢慢走出阴影,奋力走向阳光。

如今在周岩的微博里,我们读到的文字不再是“痛苦”“烧伤”等字眼,而是一股股扑面而来的力量—“我一定不会长成每个人心目中所期许的模样,但是我一定会成长为自己内心最美好的样子。”

2016年3月初,王嫣芸在一档网络节目里调侃自己的过去,敞开心扉描述自己的过往,看得出,她已然接受了过去的“苏紫紫”。电视那头,与她一直在一起的周岩也在默默祝福着她。

3月22日,对周岩一家来说是个极其重要的日子,再次面对当年那个凶手陶汝坤时,周岩不再选择逃避,而是勇敢地站在了庭审席,坦然地面对伤害自己的那个人。当有人问:“你还恨陶汝坤吗?”她平静地说:“我想说作为一个正常人我是恨他的,但是我也同样感谢他,让我认识了这么多好心人,了解到这世间的真善美。”

未来,两个花样女孩都有很长的路要走,她们决定就这么搀扶着、相望着,一直到老,相依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