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英语学习倦怠成因及对策

2016-05-14田彦兰何利敏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应对策略成因

田彦兰 何利敏

内容摘要:学习倦怠是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比较普遍的一种心理体验。它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对学习兴趣的降低或缺乏、自我效能感的降低或是不堪繁重的学习任务的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上的耗竭现象。对学习者本身的学习以及授课教师的教学都起着消极的作用。因此,对学习倦怠的缓解无论是对学习者本人还是授课教师的教学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英语学习倦怠 成因 应对策略

一.倦怠及学习倦怠

倦怠的概念源于心理学。1974年德国心理学家Freubenberg首次提出倦怠这一概念,并在将职业倦怠这一概念首先引入心理学。他们认为倦怠是服务行业人员由于长时间工作及工作压力大而感受到的一种情感的耗竭。随着职业倦怠研究的深入,Pines&Katry(1981)在他们的研究中首次给学习倦怠下了定义,他们认为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遭受到的一种倦怠现象。Schaufeli(2002)及一些其他学者认为学习倦怠是一种情感损耗。过量的学业负担带来的降低的自我效能感,使得学生感到产生情感上的耗竭,意图逃离学习。

国内学者对学习倦怠也有着各自的理解。杨丽娴、连榕(2005)认为“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从而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并消极对待学习活动。”杨涛(2010)指出,英语学习倦怠是学习者由于英语学习活动的内容、过程或结果与学习者本人在这些方面的预期存在差异而产生的,是以耗竭、对英语学习的冷漠态度和在英语学习方面降低的自我效能感等与颓废相关的消极情感为主要表征的心理综合症。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学习倦怠是一种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消极心理体验,是学习者对学习丧失兴趣或者不堪学习重负带来的对学习的消极逃离的心理反应,会对学习者学习带来消极影响,同时学习者的行为也是消极的、漠不关心甚至消极逃避。

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倦怠的成因

在经过大学前至少六年或好或坏的英语学习体验,进入大学后学习环境的变化以及学习目的的转变,使得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这个相对庞大的群体中,英语学习倦怠成为了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进入大学后,告别了高考的重压,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或轻或重的学习倦怠。分析总结来看,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层面来分析:

1.学生层面。离开了高考这个指挥棒,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更多的就是随性而为了。虽然大学英语依然存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这个导向,但对于学生而言,对于这种考试的导向性并不明确。对大部分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而言,即便学校有四级通过与否与学位证书挂钩的要求,学生在校期间仍然有多次参加四级考试的机会,而且第一次参加四级考试的时间通常是在第三个学期,即大二上学期。这样一来,对于缺乏自我规划和自律意识的学生而言,前面的两个学期并没有感受到学习的压力,而且大学英语的考试不再追求高分,及格万岁的心态在学生中不少见。又因为参考机会多次,学生对此抱有侥幸心理,即这么多次机会,总有一次会过的。另外,还有部分学生有学习的热情,但苦于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又没有勇气主动向老师求助,久而久之,这种学习上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期望与现实的落差使得这部分学生自我评价即自我效能感过低,从而渐渐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倦怠的心理。

2.教师层面。对于部分高校教师而言,科研压力过大,这就导致了教师在教学上投入的精力不足,无法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英语课堂。另外,还有部分高校教师对大学英语的教学也主要是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为导向,这样一来,以考试为导向的课堂教学虽然针对性强,必然会缺少其生动性及灵活性,无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这与学生对英语课堂的期望不相符。更有甚者,教师只对课堂45分钟负责,完成教学任务是唯一目的,缺少跟学生情感上的沟通,不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也无从得知学生对英语课堂的期望。这类教师通常教学手段单一,无法做到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学生状态,不同的学生级别进行有必要的分级教学。久而久之,学生对这类老师的不满导致了学生学习上的主观冷漠甚至是逃避,学习倦怠自此形成。

3.学习环境层面。进入大学后,学生学习主要以自主的方式进行。学生在经历了高中三年高考的压迫后,对大学学习普遍有一种放松的心态。在他们的认知里,大学里不再需要向高中那样地刻苦学习,取而代之的是想玩就玩想学就学的极端想法。这样一来,在以放松为主的学习环境中,高中形成的那种严格自律的学习氛围一去不复返。同时,相比较高中老师,大学老师也更加友善,这更加膨胀了他们的想法,对学习任务不再有非完成不可的压力,也不再觉得学习任务必须是要认真完成的。另外,大学英语课堂不再像高中那样以知识的传授为主导,而开始强调听说能力的提高,这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这样的课堂环境转变难以承受,过重的心理负担也就导致了部分学生学习倦怠的产生。另外,还有部分课堂规模较大,这对于大学英语来说,显然是不合适的。过大的规模会让教师午饭兼顾每一个学生,这样一来,学习上的松懈就会在部分学生中形成,久而久之,这种松懈转变为漠不关心,学习倦怠由此形成。

4.教材层面。目前的大学英语教材主要是有两个问题,第一,目前一致认可出版高质量教材的出版社有限,于是对于大受肯定的教材,高校给予了充分的信任。往往一套教材可以用上很多年,但教材之所以经典往往是因为教材里的选材经典,经典的东西很难对现在学生的口味,毕竟经典文章里面的部分信息的确有落伍的嫌疑。与之相反的一个问题就是每年针对大学英语教材,市面上都会有新的教材出版,新教材的相继出版也会导致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部分高校过于频繁的更换教材,这种教材的频繁更换的影响是后续的。教材的频繁更换在某种程度上会减少教师对于课程准备的投入,抱着用过一轮可能会被换掉的心态,教师很难全身心去考虑教材的合理利用以及课程的质量。

三.英语学习倦怠的应对策略

学习倦怠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消极心理体验,无论是对学生的学习还是对教师的教学都是一种障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

1.教师层面。教师应具体从两个方面来缓解学生的学习倦怠,即情感方面和教学方面。首先,从情感方面来看,有学习倦怠体验的学生部分会自我效能感降低,教师要首先了解并对有学习倦怠的学生进行分类。对于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要适当通过干预手段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比如课堂上让其参与一些能力所能及的教学活动并加以鼓励。对于学习冷漠的学生可以多关心,让其感受到老师的人文关怀。同时,对于学习任务,要合理安排,不可过量。其次,从教学层面来看,教师应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所谓“教学相长”,教师应该在教学的同时不断反思学习,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还应不断了解学习前沿的教学法,紧跟教学发展的步伐,在课堂上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内容能够完美演绎,从而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课堂。

2.学习环境层面。考虑到学生自我约束方面的缺陷,教师可以通过在学生中立楷模的方式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还可以在学生中建立学习小组的方法促进学生学习。为了加强小组学习的效率,还可以加入奖励机制。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按照学生的需求加入合适的奖励机制。另外,学校应适当控制大学英语班级规模。大学英语班级,严格上讲,应控制在30人之内,这样的规模方便教师授课的同时,还能便于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与监控,适当的规模也能提高学生的上课效率。课堂内容安排上,教师还应多加入一些趣味性内容,降低学生课堂上由听说任务带来的焦虑。

3.教材层面。针对目前教材出现的两个问题,应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针对使用经典教材的,授课教师可以根据单元内容需要适当增加一些具有时代性的辅助材料,一方面扩充学生的信息输入量,另一方面课以填补经典教材不够时效性的缺陷。针对层出不穷的新教材,在选择上也要兼顾其时效性和经典型,更换不宜过于频繁。过于频繁的教材更替不利于教师对教材的充分利用以及深入研究。

总之,学生学习倦怠的缓解有赖于学生与教师多方面的努力,只有在教师和学生相互努力、共同配合的条件下,学生的学习倦怠才能逐步缓解。

四.结语

英语学习倦怠作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种消极情感体验对学习者的学习效率起着很大的阻碍作用,同时,由于它的存在,教师的上课效率也大打折扣。它使得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事倍功半。考虑到引起学生产生学习倦怠的种种因素,只有学习者本人与教师共同努力,才能缓解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学习倦怠这种消极心理。笔者相信,学习者学习倦怠的缓解对于教师以及学习者本人都是一大福音。

参考文献

[1]Pines,A.Aronson,E.& Kafry, D. Burnout:from Tedium to Personal Growt[M].New York:Free Press.1981.

[2]Schaufeli,W.B.Martinez,I.M.Pinto, A.M.Salanova, M.& Bakker, A.B.Burnout and Engagement in University Students:ACross-national Study[J].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2002,33:464-481

[3]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J]. 心理学报.2005年第5期.

[4]杨涛.外语学习倦怠与动机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博士论文.2010.

[5]廖红.大学生学习倦怠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第11期.

[6]林丽丽.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J].科教文汇.2009年第12期.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猜你喜欢

应对策略成因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冲击下的发展探讨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