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内部审计模式导向转变及路径分析
2016-05-14刘新艳
刘新艳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内部审计需求出现了新的变化,其模式导向逐步发生转变。为深入了解我国内部审计模式导向转变及其相应路径,文章先从新时期内部财政审计要求出发,对我国内部设计模式转变路径进行系统探讨,包括职能定位、工作重心、审计模式及人员素质等方面,以期为我国内部审计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一定参考。
关键词:内部设计;模式导向转变;路径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经济和国内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也直接使得内部审计出现改变。伴随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及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使得我国内部审计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基于此,对我国内部审计模式导向转变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新时期我国内部审计新要求
(一)应充分重视风险
风险就是不确定性,其是随时随处都可发生,比如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战略风险等,管理者必须准确识别、评估及处理,也就是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使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对于组织风险管理是否科学有效、管理后所余风险是否有能力接受等都要依靠审计工作者进行评价,同时,风险管理机制的如何建立完善、如何建立内控体系防控风险这些方面也需要由审计工作人员给予咨询。所以,内部审计担负着重要责任。不管是预算管理体制改革,还是财务、会计等体制的改进和完善都需要对各项业务中潜在风险进行必要防控及管理。因此,将风险纳入到内部审计工作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审计确认及评价,为组织的风险管理给予必要帮助,这也是新型财政管理体系对内部审计提出的新要求。
(二)应充分重视管理
基于新财政管理体系下,信息化水平日益提升,业务办理流程也逐步简化,会计计量、记录及报告等日益标准化、规范化。由于业务办理较为复杂引起的会计信息出现纰漏,及会计信息质量主要取决管理者的专业素养、规范化程度及管理效率。这就使得审计工作的重心逐步由监查财务处理是否符合会计准则及相关制度转到财务、风险、行政及资源等方面的管理上是否合理有效,这是新时期,内部设计的一个新的要求。
(三)应重视责任履行
不管什么组织的管理者或负责人必须对本组织的管理及业务开展等方面担负领导责任、直接责任等,而这类责任可能是一种财务、生产、经营,乃至社会责任。伴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对国有企业管理者、领导者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责任均已明确。尤其是在新财政管理体制背景下,党政重要领导通常在预算、政府采购、财会、风险管控等方面的责任更为明晰。比如:《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明确指出,组织财务活动必须在组织负责人领导下,由组织财务部门进行统一化管理。基于此,对内审部门有更高要求,一是要担负更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一步拓展经济责任审计面;二是有效提升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及效率,为监察机构的考核、人事管理提供必要的依据。
二、我国内部审计模式转变的路径
(一)职能定位的转变
经过三十余年来的发展,我国内部审计不管是理论和实践方面,还是内审制度体系建设方面,均为新时期内部审计模式的转变奠定了基础和实力。因而,逐步由监督型向增值服务型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增值不单单在于内部审计意见被组织采纳后能够为组织增加经济收益、节约成本等,更为关键的是不断改进和完善组织内部控制、经营管理及内部治理等方面。同时,有助于收入增加,降低支出降低,进而充分调动管理层及广大员工的工作热情,并能让人们逐步认识到内部设计的重要性。二是增值服务业不单在于组织的生产经营、各项业务的有序开展,还可为组织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给予保障。三是增值服务和经济监督并非矛盾的,原因是内部审计有助于经济秩序的稳定,使生产经营成本降低,组织利益的损失降低,本质上是增值的。因而,增值服务是内部审计新的高层次职能定位,是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工作的更高要求,所有内审机构必须加以重视,并在实际工作中落实下去。
(二)工作中心的转变
一是积极参与组织各项改进工作。参与到组织治理改进中,内审机构应对治理过程计划及运作效果进行独立、客观、全面地评估,并作出评价性结论;同时要,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为组织的治理过程改进的方式方法提出必要的建议,或协助董事会进行治理工作的自我评估。所以,内审机构需要在组织内积极推广正确的价值观和发展观,以确保经营管理的效率,创建完善的问责制,及时开展风险和控制信息的通报工作。此外,参与到组织风险管理改进中,内审机构应在检查、评估、分析及报告等基础上,提出风险管理改进的有效性、可行性建议,并要积极协助组织董事会做好监督工作;还应科学应用风险管理的各种方法及控制对策,以协助组织解决各种风险问题。参与到组织内部控制改进中,内审机构应根据组织内部运营、治理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风险控制是否正确、有效进行评价,并要及时找出差异及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协助组织进行科学有效控制。
二是主动开展内部审计新业务。在新形势下,内审机构有了更多的新的业务,比如:经济和社会责任审计、环境审计、信息安全审计、职业道德审计及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业务。而这类业务在理论和实践经验等方面可能尚不完善,有甚至存在偏差、错误,但是这也给内审工作给予了新的发展和建设空间。因此,要有意识的在内审工作规划中纳入新的业务,如此不但有助于组织增值,还能拓展内审发展新方向。
(三)审计模式的转变
新时期,内部审计模式应逐步由基于账项和控制导向转变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中的风险导向审计不仅仅要求在实际审计中,根据被审计组织或项目的风险评估情况计划具体的内审工作,比如:审计程序的确定、审计证据的获取、可靠性评价等,同时还要根据组织风险情况合理安排内审机构各项工作,比如:内审发展规划制定、明确审计范围、年度审计工作计划等。换言之,内审不但要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通过评估组织风险为基础妥善安排审计程序、组织审计工作,还应把组织风险管控架构或具体过程纳入到审计内容中,以评估该架构的设计及运作有效性,此外还要根据组织风险情况,安排内审机构的工作,规划内审机构及人员发展方向。
(四)素质要求的转变
基于风险导向模式下的内部审计工作,要求内审人员素质逐步由注重财会变到重视管理、信息技术应用。具体而言,一是要不断强化内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内审人员应积极通过自学、再教育或培训、参与实践等方式提升个人修养及业务能力;二是要提升内审机构整体素质,要合理配置内审人员,通过组织内的人才流动、人才引进及培养使内审机构能从整体上提升工作能力,满足审计工作要求;三是要制定科学的人资计划,从内审事业的长远发展角度对内审人才的培养及引进予以规划;四是要积极和各个职能部门配合、协作,通常这些部门的专业资源有效开展内审工作。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内部审计模式必须进行转变,建立基于风险导向的内审模式,并要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科学定位,合理转变工作重心,并要加强内审人员的素质建设,确保内部审计的良好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春,高维红,李艳萍.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我国的应用研究[J].财会通讯.2011(06).
[2]任庆佳.我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研究的必要性[J].现代商业,2013(07).
[3]周庆西,谢伟.内部审计新模式——风险导向审计[J].中国内部审计,2013(11).
[4]卢文娟.关于在我国推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几点建议[J].中国证券期货,2010(05).
[5]任畅,冯楚楚.我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及其改进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5(07).
(作者单位: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