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人本价值缺失及对策
2016-05-14牛青华白海燕
牛青华 白海燕
摘 要 十八大胜利召开之后,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以人为本作为其核心被提高在一个较高的位置,社会的不断发展也要求我们越来越重视人本价值的实现,以此来推动社会的更大程度的进步。但是在我们不得不正视的事实是,西方个人主义的影响以及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注重人本价值的问题,可能极大地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原因,立足实际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在实现人的个人价值的同时对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提供正能量。
关键词 人本价值 科学发展观 时效性
作者简介: 牛青华,山西大同大学政法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白海燕,山西大同大学煤炭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2-220-02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价值的理论依据
(一)我国古代的人本主义思想
“人本”即“以人为本”,这一思想早在我国春秋时期就有所提及。齐国名相管仲(前725前后-前645)在《管子》一书 “霸主篇”中这样写到“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这句话的意思是霸王之业之所以可以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是因为秉承了以人为本,如果这个本理顺了那么国家统治就会非常稳固,如果没能将这一本位理顺那么国家将会陷入危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以人为本在我国是有着极为深远的渊源的。当今社会,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抛弃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本思想
“人本”中的“人”根据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的学说认为“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学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人是社会中的人,总是在现实的世界中从事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实践活动,他们都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研究对象,同时也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人本价值的主体。然而,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却总是忽略了人作为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往往以社会的要求来硬性规定和引导人的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人本价值缺失的原因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人本价值缺失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大的方面,一方面从当前的大的时代背景所造就的外部条件来看,改革开放以来西方个人主义的思想混同着人本主义思潮混入我国的理论界,造成了对于人本价值认识的混乱。另一方面从我们自身的角度分析,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关系的处理上不重视人生存发展的需要,导致人本价值的实现状况不尽人意。
(一)西方个人主义思想对于我国人本思想的冲击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我国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但是我们不得不正视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各种西方思潮的涌入对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我们强调以人为本,西方也有其所谓的人本思想,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思潮曾在西方掀起一阵理论热潮。但是我们不能忽略的是,强调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西方价值观混同着其人本的思想潮流进入中国,可能引发对人本主义认识的混乱,使其走上一个极端——极端的个人主义。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很多人受到这种极端的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用一种统一的思想来约束和规范人们是不对的,所以提出应该取消学校相关的思想品德课程。这是万万不可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阶级性的。我们应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明确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价值与西方的个人主义的界限,真正巩固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自觉抵制西方不良思潮的侵袭。
(二)思想政治教育运行过程中存在忽视“人”的问题
1.教育内容上忽视人的主动性和选择性:人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较之动物而言是具有极大的主体性的,“人的主体性是人在创造自己历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马克思主义人学认为,人的主体性和个性是统一的,主体性越强,其个性也就越强;个性越强,主体性也就越强。”过多的忽视人的价值的重要性只会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愈发脱离人们自身的生产生活实际,变成一种纯粹的理论的空想状态。
2.教育方法上片面运用灌输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来看,灌输的方法是我们现在普遍使用的方法,而且我们过于片面的理解和运用了灌输方法。 “灌塞”的教育方式可能在一时看来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效传达了,但实际效果总是不尽人意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有多种多样,灌输理论固然是其中一种极为重要的,但是在运用时我们还应该关注其时效性,要在充分考虑教育对象的接受程度的前提下进行灌输,才能更好的实现对人的思想政治教育。
3.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关系不融洽: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范畴之一,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等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从而使其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品德的过程。我们强调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人本价值,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恰恰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两个人”,这“两个人”关系的好坏是关乎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人本价值能否实现的重要一环,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是指经过专门训练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够制定目标,按照计划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影响的人,受教育者就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二者应该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即二者不可分离,互为对方存在的前提。但是在现实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因为二者关系不能很好的处理,出现了诸多问题。一方面,教育者将自身的地位摆的过高,认为自己是主导者,忽视了受教育者也是有主体作用的。另一方面,受教育者可能因为个人的喜好原因或者叛逆心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或者教育者产生对抗情绪,甚至产生思想政治教育无用的想法。
三、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人本价值缺失的对策
(一)坚持以人为本,坚守自己的文化阵营
思想政治教育是围绕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的,它是我党工作的一部分,是为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务的,是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共产主义的信仰教育人民,提高人民素质,动员人民为了建设更好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的实践活动。所以科学发展观理应成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旗帜,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住以人为本这一核心内容,更加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本价值的实现问题,才能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党的政治生活和人们的生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完美的实现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的,实现马克思主义中所说的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从而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二)在教育过程中强化对人本价值的实现
1.在教育内容上,立足实际,科学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脱离社会成员生活实际的问题,首先,我们应该立足实际,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探寻规律。其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立足实际运用科学的方法确定了其新的内容之后,还应该真正应用于实践。不论多么完美的逻辑推理证明都只能证明某一事物的前提与结论是否一致,无法证明其是否具有真理性,是否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2.在教育方法上,适当减少灌输,多种方法并行:首先,我们应当正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然后针对不足合理地对原先的方法进行改进,而不是彻底抛弃传统方法。比如在对待灌输这一方法时,我们应当看到,这一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的,我们需要通过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输送给人们,他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但是这种输送不应该是我们不顾受教育者状况的极端灌输,而是在深入了解受教育者身心特点的前提下逐步将社会所弘扬的道德规范,而且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受教育者认可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的就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熏陶感染法极易激发受教育者的情感共鸣,使其认同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方法尤其在青少年身上效果显著。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在工作和学习中探寻规律改进方法才能真正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使思想政治教育更能为大众所接受。
3.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上,正视其矛盾,促进共同发展: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这两个最重要的“人”存在矛盾也是十分自然且不可避免的事情。所以我们站在人本价值的立场上必须首先承认这对矛盾的存在,承认二者的对立统一关系。其次,因为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所以势必可能在教育过程中产生些许阻碍作用,我们必须深入剖析这一矛盾,从其对立统一的关系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我们强调人本价值,一方面是要提高教育者的素质,使其尊重受教育者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运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促使其内化我们所提倡和教育的内容,这样才能为其外化为个人行为提供强有力的前提保证。另一方面受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另外一个极其重要的人,他对教育者的工作配合与否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收到预期效果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一直是处在一个对立统一相互依存,互为对方存在的前提的关系之中的,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其实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所以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也应该提高个人作为人的基本的道德素质,端正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价值对于我们更好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针对我过目前存在的忽视人本价值的问题,深入分析其原因,并寻求科学的解决对策是十分必要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后,我党的各项建设都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当在不断改革中前进,一方面帮助人们实现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邱伟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万光侠,等.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基础.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