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贫富差距问题的若干思考
2016-05-14洪菲
摘 要 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在不断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开始注意到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基尼系数的不断增大,我国的贫富差距呈现出扩大的趋势。本从阐述贫富差距的概念入手,结合与贫富差距相关的经典理论,同时分析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阐述贫富差距表现在哪些具体方面,最后结合实际谈谈对该问题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社会分层 贫富差距 现状 市场经济 税收
作者简介:洪菲,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2-171-02
众所周知,贫富差距问题已然成为了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曾经有报道指出,将世界上最贫困的41个国家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相加,仍然少于世界上最富有的三个人的净资产之和。从我国的具体国情看来,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出现了富人越富,穷人越穷的局面。
此外,在贫富差距日益明显的今天,城乡之间的差距也不断拉大,农村的发展远远不及各方面都得天独厚的城市。科技水平、人口素质、地理环境、政策背景、资源环境,任何一方都可能成为导致城乡差距的原因。而且,这几点往往有是息息相关的,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素质相对来说比较高,科技水平发展较快,政府也会加大对该地区的政策支持。我国在转型时期,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对外联系多,科技水平引进吸收快,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在地区间差距不断明显的情况下,国家提出来“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贫富差距。
那么什么是社会分层呢?社会分层指的是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将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社会分层体现着社会不平等,而这种不平等是造成贫富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 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
对于社会分层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们研究他们所处的历史背景,并结合其独特的历史条件,并通过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的深刻分析和对阶级斗争的详尽考察,提出了具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这一理论不仅科学的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平等现象的根源、表现、影响及发展趋势,而且,该理论所持有的立场观点对日后继续研究分层理论依然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认为,在社会生产中,资本的私人占有并由此形成的生产关系是社会不平等的最深刻的根源。
二、韦伯的三位一体的分层模式
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冲突和阶级斗争此起彼伏,学者们企图通过对不同社会层次上人们不同的社会表现的研究,来预测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发展趋势,达到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目的。
韦伯认为,社会的分层是多维度多层面的,他主张从经济、声誉、权利三个方面来分析社会经济领域、文化领域和政治领域的不平等现象。他认为,财富是社会成员在经济市场中的生活机会,具有较多财富即经济能力更强的人在市场上占据着更有利的地位。而权力的强弱则体现在社会关系中,在社会中则表现为行动者即使遇到反对时也能实现自己的意志的可能性的大小。这种权力首先与其所占有的生产资料有关,其次,它与社会成员所在组织中的管理职位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同身份群体的人在社会交往中表现的声望不尽相同。声誉作为社会分层的社会标准,与人们的知识教养、生活方式、身份等等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不同的声誉所体现的是不同的社会地位。
三、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的现状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出现了贫富两极分化加剧的现象。2008年,某卫视的一档真人秀节目中,将农村的孩子和从生活在城市上的孩子互换角色生活一个星期。每一次节目之前都会简单介绍两个交换的孩子。在该节目中,城市上的孩子从小生活环境相对较优越,与父母间相处分歧很大,花钱如流水,以十几岁孩子的消费水平来说,一天就可能消费上千元。而来自农村的孩子,天没亮就起床,帮父母砍柴,洗衣,做饭,接着再走十几公里路去上学,学校的教室残破不堪,学校的饭菜永远只有青菜和萝卜。交换前,记者问了问来自农村的孩子,你觉得城市上孩子每个星期有多少零花钱,孩子想也不想就说:“5块吧。”,记者问为什么,农村的孩子说自己每个星期只有1块零花钱。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我们通过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城乡之间的差距曾表现出了暂时性缩小的趋势。然而,在国家经济改革中心农村转向城市的过程中,城乡之间的差距又开始急剧扩大。从基尼系数来看,我国如今的基尼系数已经到达0.460以上,超出了国际上划分的中等贫富差距的标准。
(一)地区收入间的差距扩大
从我国地区间发展的总体情况来看,东部地区的发展最快,中部次之,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较慢。为了缓解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的现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办法。但是,东部依靠便利的地理条件,发达的科技水平,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发展势头,西部与东部的差距仍然呈现出一种扩大的趋势。
(二)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
据相关数据显示,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03元,是同年农村居民人均的可支配收入2476元的3.11倍。2006年,该收入差距扩大到3.29倍。以这样的幅度推算,到了2022年,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相较城镇居民要落后至少十七年。
(三)不同文化程度之间的收入差距的扩大
我国是新型社会主义国家,将发展教育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鼓励高等学校扩招,在偏远落后地区兴办希望小学,划拨教育基金,将教育水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在就业人员中,高文化程度的人员所占比例并不大。其中,60%的就业者属于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就业者仅占总人数的4%。
其次,不同文化程度的就业者的收入也各不相同,研究生的工薪可能是小学文化程度的工薪的15倍之多。这让我们不禁想到,若是将那些非经济因素排除开,只将经济因素纳入考虑,那么文化程度造成的收入差距是最明显的也是最直接的。
(四)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
据统计,1978年我国收入最高职业和收入最低的工资之比是1.38:1,2006年该比值为5:1,这还仅仅只是纯粹工资间的比较,若是算上奖金以及其它工资以外收入,或许这个差距更为明显。而且,从近几十年的经济发展的形式也可以看出,一些垄断行业,再加上金融业、电力行业、烟草等等行业的经济形势较好,收入也较为丰厚,相比之下,那些传统工业的收入增长就相对来说比较缓慢了。
四、贫富差距形成的原因
(一)各种收入分配差距扩大
在我国开始实行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平均分配吃大锅饭的格局就被打破了。不同行业,不同地区都采取不同的方针来发展经济。但是不同地区的经济基础和困难程度也都不尽不同,区域间发展的水平也就不一样,各地区、各行业之间的收入的差距也就逐渐拉开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剧了贫富差距。
(二)税收制度不完善
我国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还未形成完整系统的税收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税收制度良好的调解收入分配加大了难度。加之,相关法律不够完善,有些许空白让某些不法分子利用,监督手段较为落后,各类企业造假现象普遍,使得缓解贫富差距现象出现了一定的困难。
(三)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较缓慢
我国是新型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大力发展社会保障制度,可以缓解社会紧张气氛,调节贫富之间的社会矛盾。但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漫长艰巨的过程,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较小,有相当一部分人还未被纳入社会保障的体系之中。落实社会保障制度依然是一个现实性难题。
(四)社会不平等加剧
从我国当前的社会现实可以看出,我国垄断行业的就业人员的工资居于全国工资排行的前几名。同时,还存在着个别社会成员和社会团体利用垄断经营获取高额利润,使得社会上不公平竞争加剧,进一步扩大了收入差距。
总的来说,我国的贫富差距问题不是在短时期内形成的,而是日积月累在很多社会问题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这就意味着,要改变或者是缓解当前的这种贫富差距的现状从某一个单一的方面出发是不可行的。
五、缓解我国贫富差距的对策
(一)改变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我国的城乡之间的分割,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当今不公平竞争的局面。因此,为了在城乡之间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就应该逐步减少某些制度性因素造成的就业限制,促进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使劳动力在城乡享有同等的就业的机会,并为有条件在城市定居的农村人口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保护,为社会的良性循环创造条件。
(二)优化产业结构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全国53.1%的人口是农村人口。在大力发展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同时,为了保证各产业的均衡发展,还应该积极走新型农业化道路,保证农业投入,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农业的产业化发展。
(三)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
我国应在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的前提下,实施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另外,在再分配的过程中继续贯彻公平的原则,以此来缩小初次分配中的收入差别的问题。
(四)完善我国的税收制度,加强税收监管
我国在不断提高个人征税起征点时,也要加强对高收入阶层的税收监控,完善税收制度,防止偷税、漏税行为,提高对税收的管理水平,以此来缩小贫富差距。
(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我国是人口大国,要想缩小贫富间的差距,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必不可少。在现有基础上,积极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使社会保障的每一个步骤制度化,切实有效的将社会保障落到实处,来缓解日益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
(六)要加强区域间的联系与合作,统筹区域间的经济发展
为了保证区域间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和合作,缩小地区之间的差异。其次,还应加强实现区域间的优势互补,实现社会资源在区域间的优化配置。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地区,国家应在政策方面给予支持。最后,我们要保证中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中西部地区的科技和教育水平,培养一支专业的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为缩小地区间的差异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贫富差距存在于任何社会形态、任何社会发展阶段之中,我们可以缓解和缩小贫富差距,但无法完全消灭贫富差距。当贫富差距处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时,能够激发人们的潜力,为社会发展注入一股新力量,但是,当贫富差距超出合理范围,那么它也可能引发更加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是社会冲突,影响社会的良性运行。
参考文献:
[1]刘祖云.发展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李萍.中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特区经济.2007(9).
[3]李玲.我国贫富差距现状与对策研究.社会学研究.2008(6).
[4]杨世箐.用经典社会分层理论研究中国贫富差距现象.科技创业.2005(10).
[5]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候均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