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2016-05-14韩茜张静徐欣

养生保健指南 2016年5期
关键词:应用效果

韩茜 张静 徐欣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我院进行过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患者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使用全程优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40.16±0.29)、住院时间(20.26±1.32)、急诊总时间(50.33±3.42)明显短于对照组抢救时间(51.33±1.29)、住院时间(26.37±0.98)、急诊总时间(79.36±2.36)。观察组康复人数23例(88.46%)明显高于对照组康复人数19例(73.08%),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采用全程优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急诊总时间,有效提高康复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应用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导致的心肌坏死[1]。在临床中会出现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同时还会并发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严重危及到患者生命。根据某项数据调查报告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的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每年新发至少50万[2]。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十分突然,应该及早发现,及时进行抢救。在抢救过程中,急诊科的抢救工作以及抢救效率直接关系到能够挽回患者生命,介于此,本文分析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我院进行过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患者52例,5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6例,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在58-82岁之间,平均年龄(73.9±2.33)岁。观察26例,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56-80岁之间,平均年龄(70.9±3.06)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即采用传统的急救流程,在给患者提供了急诊急救之后,护理人员接诊之后立即进行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护、抽血化验等工作。

观察组在常规急救流程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采用全程优化的护理抢救模式,具体操作包括:①接诊阶段:提前做好院前急救准备,准备好各种急性心肌梗死所需的药品、物品以及器械,联系相关科室做好接诊准备。针对病情十分危重的患者直接开通绿色通道立即送入抢救室。在完成现场抢救之后立即进行搬运,搬运过程中尽量保持动作轻柔、平稳。②在评估了患者病情的基础上,立即进行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护、抽血化验等工作,责任护士和护士长应该协助医师进行抢救工作。针对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遵医嘱的情况下给药。针对疼痛剧烈的患者可遵医嘱进行适当的镇痛剂处理。对患者进行碘过敏试验,为患者提供300mg氯吡格雷和500mg阿司匹林碾碎后嚼服,在右腹股沟进行备皮,嘱咐排尿,安福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情绪,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心理疏导。③根据患者的既往史以及相关情况决定治疗方法,如果需要立即进行PCI治疗的患者应该协调好各项事宜,并在转运前做好相关的交接工作。

1.3疗效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抢救时间、急诊总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费康复率。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 SPSS l8.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急诊总时间 具体见表1。

2.2比较两组康复率

3.讨论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可在短时间内引发患者猝死,在抢救的过程中以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脏功能为主[3]。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如果在发病的12h内未得到有效治疗,其病死率相当高[4]。越早发现,越早进行抢救是保证患者生命的重要方式。抢救的重要性要求着在实际的抢救过程中需要采用合理、优化的急救分工模式,有效保证抢救工作的有序进行。本次研究采用了全程优化护理模式,从患者的院前抢救、急诊接诊抢救、术前准备等多个过程加强了护理工作。在整个的接诊过程中,通过对流程的规划,有效保证患者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有效的救治,尽可能的在抢救的早期给予患者治疗,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这种抢救护理模式,是在具有一个系统的护理目标以及规范流程的要求下进行,护理人员在遵医嘱的情况下有条不紊的进行各种检查、试验等工作,避免患者在检查、诊断等流程中浪费时间,为患者的生存争取多一分可能。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抢救时间(40.16±0.29)、住院时间(20.26±1.32)、急诊总时间(50.33±3.42)明显短于对照组抢救时间(51.33±1.29)、住院时间(26.37±0.98)、急诊总时间(79.36±2.36)。观察组康复人数23例(88.46%)明显高于对照组康复人数19例(73.08%),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采用全程优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急诊总时间,有效提高康复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程宝珍,张小红,牛娟.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05:9-11.

[2]苏小妹,贺珊,吴志红等.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3(10):130-131.

[3]张恒.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52(27):216.

[4]马丽华.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23(09):1248-1249.

猜你喜欢

应用效果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