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脉内溶栓联合血管成形术治疗急性重症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

2016-05-14郑定柯荆国杰姚晓腾

中国医学创新 2016年5期

郑定柯 荆国杰 姚晓腾

【摘要】 目的:探究急性重症缺血性卒中患者经动脉内溶栓联合血管成形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两年间本院治疗的重症缺血性卒中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探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动脉内溶栓治疗,探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血管成形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mRS评分,治疗结果、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的NIHSS、mRS评分结果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探究组患者的NIHSS、m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管完全再通率及预后良好率分别为94.00%、66.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0%、4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7.644,P=0.006)。结论:动脉内溶栓和血管成形术联合治疗可以提高急性重症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质量,降低患者的痛苦,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动脉内溶栓; 血管成形术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rterial thrombolysis combined with angioplasty for the treatment of acute severe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Method:100 patients with acute severe ischemic strok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3 to June 2015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research group 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type,5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rterial thrombolysis,the research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rterial thrombolysis combined with angioplasty.The NIHSS score and mRS score 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treatment,clinical efficacy,prognosis and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Result:The NIHSS and mR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and the NIHSS and mRS scores of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fter treatment,the vascular complete recanalization rate and prognosis good rate of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94.00% and 66.00% respectively,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68.00% and 40.00%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complications incidence of the research group was 20.00%,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46.00%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字2=7.644,P=0.006).Conclusion:Arterial thrombolysis combined with angioplasty can improve the prognosis quality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ischemic stroke,can reduce the suffering of patients,so it has significant clinical value.

【Key words】 Ischemic stroke; Intra-arterial thrombolysis; Angioplasty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Huizhou City,Huizhou 516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5.039

大量的研究结果证实,颅内大动脉闭塞是导致患者出现急性重症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1-2]。脑卒中的危害十分严重,常给患者带来较为严重的运动、感觉、认知、言语、心理障碍,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静脉及动脉溶栓是一种临床常用的早期血管再通手段,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病情显著好转。除此之外,血管内机械再通也可以实现良好的效果,而且可以缩短治疗时间,提升再通率,因此临床效果显著。目前,球囊扩张术或支架置入术是较为常用的两种有效弥补单纯动脉溶栓治疗弊端的手段[3-4]。本次为探究经动脉内溶栓联合血管成形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特选取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加以回顾分析,现将结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两年间本院治疗的100例重症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患者的年龄为19~80岁,NIHSS评分结果为14~25分;(2)经脑CT检查,结果显示患者无脑出血和显著的梗死征象,DSA结果表明患者TIMI评分小于2级;(3)患者的血压可以控制在小于180/100 mm Hg的水平;(4)在接受治疗前的3个月内未进行过手术,未出现过颅脑外伤;(5)没有全身性或者局部出血情况,无脏器衰竭等情况。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探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20~78岁,平均(64.4±8.2)岁。探究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19~75岁,平均(62.9±7.1)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及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和探究组患者分别采用经动脉内溶栓及动脉内溶栓联合血管成形术的方式加以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的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穿刺技术为Seldinger技术,穿刺部位选择患者的右股动脉,留置6F导管鞘后静脉注射浓度为0.75 mg/kg的肝素,对患者进行全身肝素化。然后进行血管造影,对患者使用5F的猪尾进行主动脉弓血管造影,使用单弯导进行脑血管造影。同时需要根据患者血管闭塞狭窄的程度进行相应的造影处理。探究组患者接受如上所述的动脉内溶栓治疗的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血管成形术。如果经过DSA造影复查的结果显示患者的病变血管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狭窄或者是闭塞的情况,则给予球囊扩张术(所用的球囊为美国进口的Gateway球囊,或者荷兰生产的Cordis球囊),即通过导丝将球囊送入至目标血管狭窄段。在选择球囊时应遵循球囊直径为患者血管直径90%左右的原则,且保证球囊长度稍稍大于患者发生病变血管的长度。如果患者经过动脉溶栓治疗或球囊扩张术治疗后,复查结果显示其病变的血管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狭窄或者是远端灌注不充分的情况,则可进行支架置入术(所用支架选择由美国史塞克公司生产的Wingspan支架或者国产的Apollo支架),术后仍然需要通过复查了解患者预后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mRS评分结果,患者治疗的预后情况以及患者经过治疗后出现脑内血肿、急性/亚急性再闭塞、前后循环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其中NIHSS评分量表由意识、凝视、视野、面瘫、运动、感觉、共济、语言、忽视等13个项目组成,总分最高33分,分数越高代表神经功能损伤症状越严重;mRS评分量表依据当前患者的症状表现,将患者划分为7个分值等级(0~6分),分值越高代表症状越严重,0分代表正常,6分代表死亡[5]。预后情况:接受治疗3个月后患者mRS评分小于3分则为预后良好,mRS评分在3~5分则为预后中等,mRS评分大于5分则为预后差[6]。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mRS评分结果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NIHSS、m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NIHSS、mRS评分结果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探究组患者的NIHSS、m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及预后情况比较 探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管完全再通率及预后良好率分别为94.00%、66.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0%、4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探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7.644,P=0.006),见表3。

3 讨论

通过大量的研究结果证实,患者颅内大动脉狭窄、阻塞是引发出现急性重症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患者患病后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其生活的质量,甚至随时危及生命安全[7-8]。目前静脉及动脉溶栓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一种早期血管再通的手段,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病情显著好转。除此之外,血管内机械再通也可以实现良好的效果,而且可以缩短治疗时间,提升再通率,因此临床效果显著[9-10]。本研究统计的最终结果表明,两组治疗后的NIHSS、mRS评分结果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同时探究组患者治疗后的以上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管完全再通率及预后良好率分别为94.00%、66.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0%、4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7.644,P=0.006)。

通过本文结果不难看出血管形成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动脉内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同时有效改善了治疗预后情况。相关性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通过溶栓治疗可以使得急性重症缺血性卒中患者脑血供得以恢复,但是一定要把握好治疗的时间需要在有效的溶栓时间窗内[11-12]。目前,常用的溶栓治疗药物有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尿激酶等药物,患者的给药方式分为静脉给药和动脉给药两种,其中动脉给药的治疗效果更佳,所以更为常用[13-14]。但是通过溶栓治疗后患者出现脑内血肿及急性/亚急性再闭塞等并发症的几率较高,因此如何保证治疗后患者血管的再通率及治疗预后成为研究的重点和关键所在。

目前,球囊扩张术或支架置入术是较为常用的两种有效的弥补单纯动脉溶栓治疗弊端的手段。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手术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密切的心电监测,在手术进行的过程中进行常规心电图监测,同时将患者的血压控制在160/100 mm Hg以下的水平。手术结束后立即控制患者血压水平为平时的80%左右。另外,在手术的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了颅内高压的情况则需要立即停止手术,并给予CI检查。此同时,在手术结束以后的24 h之内叮嘱患者及家属口服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用量分别为100 mg/d和75 mg/d,连续用药3个月。另外在随访和复查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出现了加重的情况,则需要及时进行脑部CT检查,确定患者的病情变化。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球囊扩张术开始逐渐暴露一些治疗的弊端和不足,术后患者会经常出现斑块脱落、动脉夹层等并发症,而支架置入术则能够很好地保证患者治疗后闭塞血管的再通率。但是单纯使用支架置入手术也存在一定的治疗弊端。因为人体椎-基底动脉的走行较为迂曲,所以经支架置入很难达到病变狭窄的部位且手术的风险性较高。另外,由于基底动脉周围分布较多的侧支血管,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很可能将粥样化斑块挤入至患者的血管内,进而导致栓塞发生,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可以在进行支架置入前首先经球囊手术使得患者的血管得到一定的扩张后,将支架置入病变处,从而降低各种手术风险的发生[15-16]。

综上所述,通过动脉内溶栓联合血管成形术治疗后可以提升患者治疗的预后质量,降低患者死亡率,同时可显著减轻其痛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艳华,赵施竹.大脑中动脉阻塞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行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的比较[J].中国全国医学,2011,14(7B):2275-2277.

[2]周建.超早期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0):122-123.

[3]张永巍,刘健民,洪波,等.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局部动脉溶栓治疗[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0,12(4):246-249.

[4]任国平,孙智军,漆成军.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5):136-137.

[5]艾志兵,罗国君,周选民,等.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1,18(1):37-39.

[6]张继红,周秀玉,田开语,等.进展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8):34-35.

[7]焦晓东,王栋,张新江.急性血栓性和栓塞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4):10-12.

[8]蒋柳结,欧念飞,李绍东,等.急性脑梗死动脉内溶栓治疗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21):38-40.

[9] Vendrell J F,Mernes R,Nagot N,et al.Evaluation of an intravenous-endovascular strateg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roximal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J].AJNR Am J Neuroradiol,2013,34(3):603-608.

[10]马本仲.川芎嗪与血塞通联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9):32-33.

[11] Kidwell C S,Jahan R,Gornbein J,et al.A trial of imaging selection and endovascular treatment for ischemic stroke[J].

N Engl J Med,2013,368(10):914-923.

[12]刘建峰,侯凯,李辉,等.急诊动脉内溶栓再通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2C):4327-4328.

[13]舒惠蓉.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6):48-49.

[14]毕润宏.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与尿激酶溶栓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0):108-109.

[15]孙智善,孟然,焦力群,等.动脉溶栓联合血管成形术治疗急性重症缺血性卒中患者疗效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3,10(8):406-407.

[16]于东.局部动脉内溶栓结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J].当代医学,2012,18(25):42-43.

(收稿日期:2015-08-12) (本文编辑:欧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