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家风扬
2016-05-14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机关服务中心的阴树长是一名普通职工。在2015年相继获得了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孝老爱亲”提名奖、第五届山东省道德模范、山东省国土资源系统首届道德模范特别奖。
阴树长的老家在河北省保定市容城县。出生在1960年,是“三年自然灾害”最严重的一年。1978年,18岁参军去了云南,在部队上学会了汽车驾驶。开车10年,几十万公里,安全行车无事故,被荣记三等功,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0年后调到济南军区。1990年转业到国土部门工作。
1992年,他的妻子阴玉琴,从老家的服装厂调来济南,在一皮革商场上班。5年后,商场倒闭她下岗,每月只发二三百元的生活费。当时,孩子刚上学。为了维持家用,她去帮人站柜台、卖毛线,一干就是七八年。后来,又做保洁员,直到今天。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2004年,农历二月初二的中午,他妻子的小妹夫出门送朋友,被一辆醉驾的汽车撞飞,接到电话,如同晴空霹雳,他疾驶700多里,赶到老家时,已经是晚上八九点钟了。顾不得休息,直接赶到医院,在手术室外陪着小妹妹焦急地等待。天不遂人愿,小妹夫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离开了人世。接下来,为了寻找肇事者,处理善后事宜,最终为这对孤儿寡母争取到了合法权益。
经过这场致命的打击,小妹妹一度情绪低落、神情恍惚。她正读初中的女儿李雪,每天出门进家,都从她爸爸出事的地方经过,心灵备受煎熬,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为了不让孩子颓废下去,他提出把孩子接出来,换换环境,使孩子顺利完成学业。
当时,他的妻子有点犹豫,因为当时他家的经济状况也不是多好。他说:“当年那么困难,我父亲还把我大姑留下的三个孩子接到家里来抚养,为啥?不就为了让孩子有条生路吗。咱少吃点,少花点,紧紧手,把这个孩子养起来,她大了还能忘了咱?咱又没有闺女,正好可以当个小棉袄。”他这些自我安慰的话,打消了妻子的顾虑。
征得她们家人的同意后很快把李雪接到了家中,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李雪考取了济南的一所中专学校。
当时,家里房子两室一厅,他们两口住一间,儿子住一间。李雪来了后,儿子把卧室腾给了她,自己住进了餐厅。餐厅在房子的阴面,夏天,那里不通风,也没有空调,孩子就靠一个小电扇吹着,做作业、睡觉。赶上特别热的天气就直接把凉席铺到地上睡。冬天,餐厅密封不严,冷风嗖嗖,孩子经常紧裹被子,卷曲在床上,他和妻子半夜起来,看着紧缩在被子里的儿子,心里也不是滋味。
他曾私下问过儿子,怨不怨父母?儿子的回答是:“不怨!小姨家够悲惨了,我们就该帮帮她们。您不是常和我讲爷爷、奶奶、老奶奶的故事吗?这是咱家的传统,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这叫‘雪中送炭。”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整整一年后,又是农历二月初二,他妻子的大妹夫因病撒手人寰,留下大妹妹阴玉芬和她十几岁的女儿汪朦相依为命。谁成想,一年后,玉芬因承受不了生活的压力,忧郁过度,引发脑干出血,被紧急送往医院。当时,情况非常危机,包括医生在内的大多数人都建议放弃治疗,认为即便保住了性命,也是个“植物人”,以后无论是生活上还是经济上,麻烦都会很大,病人和亲人都很痛苦。倒不如拔了氧气,一了百了。他和妻子坚决不同意。对大家说:“只要她有一口气,孩子就有妈,就不是孤儿!”又安慰着惊慌失措的汪朦说“孩子,别害怕,天塌下来,有你姨和姨夫我呢!”
他把玉芬转到重症监护室后,又把汪朦接到家里,让两个外甥女同住一屋。通过不计成本的抢救和治疗,玉芬的命是保住了,但不能动弹,不会说话,真的成了“植物人”。全靠鼻饲管进流食维持生命。每天,妻子在病房里值守,他便承担起了照顾孩子,做饭、送饭的任务。到了医院,就去抢着干这干那,为的是让妻子趁这个功夫休息一会儿。因为两个妻妹破碎的家庭,使妻子变得身心俱疲,憔悴不堪。
为了给病人合理搭配饮食,他跑到新华书店,买来家庭菜谱等书籍,边学边做,尽量让饭菜变得更加有营养,更加好消化。每一次做好后,再加工成流质食物,在不长的时间内竟用坏了好几台料理机。
经过夜以继日的精心照顾,玉芬终于在半年后苏醒。所有的人,包括建议放弃治疗的大夫都说是一个奇迹。待她病情稳定后,又把她接到家中照料。在本来就不宽敞的次卧,靠床又摆上了一个沙发,让玉芬和两个孩子住在其中。不久,他和妻子又买来了一辆轮椅,有时间就推着她出去转转。那段时间,在他们家里其乐融融,总是充满欢声笑语。
2010年正月初八,在和病魔抗争了一千多个日夜之后,阴玉芬因部分器官功能衰竭,在还弥漫着节日气氛的寒夜里,安然离世。他和儿子帮着医护人员,推着她走了最后一程。
虽然早知道迟早会有这么一天,但没想到会这样快!走在医院冰冷的地面上,他心情沉重,不断自责:“如果能做的再好一点,或许,她还能多陪伴她女儿一段时间”。
阴玉芬喜欢热闹,他常常把她背到楼道口的轮椅上,推着她四处逛逛;她手脚僵硬,就和妻子分别给他揉揉;四年里,尽管病人始终没能说出一句完整的话,眼睛也始终是一只睁着一只闭着,但从她面部表情和时常涌出的泪珠,他们知道,她心里在想什么。在这四年里,细心的妻子把每次她娘俩的收支情况悄悄地记了下来,竟记了厚厚的一大本,为的是给长大成人的孩子一个明明白白的交代。
2015年6月14日懂事的汪朦接受山东电视台采访时说:“在我孤苦无助、欲哭无泪的时候,是姨和姨夫帮我承担起一切,让我坚强地往前走!”他看到电视后,自己也哭了:“总觉得那就是我应该做的,守望相助,互帮互敬,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何况还是自己家的亲人”。
他的儿子阴伟峰,从小由他姥姥带大。1995年,为了继续照顾儿子上学,同时为老人尽孝,享受天伦之乐,他把岳母接到济南同住。
10年前,老人查出了膀胱癌,在济南做的手术。住院期间,他们一家人,日夜轮流守护在老人身旁,一夜不曾合眼。庆幸的是,10余年来,经过他们的细心照料,岳母的病症未曾复发。不幸的是,老人85岁那年不慎摔伤,造成腿部骨裂,不能动弹。常言说,伤筋动骨一百天,他四处打听民间偏方,跑到南部山区买来膏药为其治病,没想到只用了两个多月,老人就能拄着拐棍四处转悠了。
更大的不幸,发生在2014年6月14日,90岁的老岳母,在参加了外甥女李雪的婚礼之后,突发脑中风,又住进了医院。为此,他们全家齐上阵、轮流值班,就连刚娶进家门不久的儿媳妇也是主动照顾姥姥。
那段时间,为了不耽误工作,他主动要求夜里值班。困了,就在病床边靠一会儿,一有动静立刻起身。老人不能正常进食,他就千方百计为老人调剂,打流食、熬稀饭、买豆腐脑等,然后送到病房。日复一日,经过医生治疗和他们全家的精心照料,老岳母终于从死亡线上被抢救了回来,但,还是留下了偏瘫的后遗症。从此,他们一家子又过起了照顾瘫痪病人的日子。
妻子是保洁员,每天6点50前出门,赶公交车上班。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每天早上5点半准时起来,为老人准备饭食,妻子就忙着帮老人穿衣服,再由他抱到轮椅上,为她洗脸,喂饭。老人半边身子行动功能消退、吞咽功能弱化,吃饭的时候,经常忘记了吞咽,特别是第一口,需要不断提醒甚至示范。每当这个时候,他便一手端碗,一边对着老人,做抬头、仰脖、吞咽的动作。第一口好不容易咽下去了,再往下,还得慢慢来。有时,稍微急了点,就会出现吃呛的现象,这时,他总是放下碗筷,为老人轻轻拍背,轻揉食管,帮助她咽下去。
老人虽然失语,手脚不能动弹,但她能听懂他们说话。人到这把年纪就是老小孩,小小孩,得哄着她,有时还得说上几句家乡话,逗逗她。有时,稍有不当,老人会把刚吃下的饭喷出来,喷得他满身都是,甚至喷到脸上。待他清理干净后,继续示范,如此三番,看似简单的喂饭过程,有时要花一两个小时。夏天还好说,冬天常常是吃了热、热了吃。经常是给老人喂完了饭,帮老人清理完口腔卫生,将其安顿到床上,上班的时间也快到了。自己随便往嘴里塞两口,急忙往单位赶,有时还顾不得吃。每天中午下班后,再匆匆赶回家,为老人做饭喂饭,没有任何休息时间。这么多年,他从没有因为家里的事情耽误工作,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他和妻子也做了分工,上半夜给老人翻翻身。下半夜,则主要由妻子负责。多年来,老人身上没有长一点褥疮,他和妻子也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
天气好的时候,他会经常用轮椅推老人出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晒晒太阳。老人爱干净,他们就经常给老人泡脚、洗脚、剪指甲。在他的心里始终认为,孝敬老人理所应当,不管是岳父岳母还是父亲母亲,都是亲人。
阴树长的文化水平虽然不高,也说不出什么大道理来。前段时间,电视台来采访时对记者说:“我做这些,就像开了一个储备银行,今天我孝敬老人、伺候老人,关爱亲友,孩子们看在眼里,就等于我是存了钱了,等有一天,我需要照顾的时候,相信他们也会像我一样做的”。
儿媳妇贾凌波曾对着电视台的镜头说过:“结婚,不仅仅是要找对一个人,更多的是要找对这个家庭。这个家就是我想要的家,这个家庭的氛围、这个家庭的文化,都是我企盼的。进入这个家庭之后,我觉得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对孝悌之意的理解,所谓‘香九龄能温席,我觉得在这个家里,体现得是非常深刻的。”
孝老爱亲是我们的家风,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携起手来,一代一代把她永远传承下去!
(山东省农业厅机关党委 王 芳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 阴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