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水稻钵苗移栽机推广探析
2016-05-14叶新跃
叶新跃
摘要:论述了水稻钵苗移栽机的特点及关键技术,针对湖南水稻种植的农艺进行了现状分析,提出了湖南水稻钵苗移栽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湖南;水稻钵苗移栽机;推广
中图分类号:$223.91
文献标识码:A
d0i.10.14031/j.cnki.njwx.2016.05.045
水稻钵苗移栽是指穴盘苗的移栽,是我国水稻移栽及农艺发展的一次创新。采取水稻钵苗机械化移栽技术,不仅能保证育苗环节育出健壮的水稻旱育秧苗,替代繁重的人工摆秧,提高作业效率,保证最佳移栽时节,而且机械移栽符合农艺要求的浅插、匀插、直插,移栽后秧苗起身快、分蘖早而多,可促进水稻早生、快发,增加水稻有效分蘖,具有“三省二增”,即省工、省种、省营养土,增产、增收的优点,对比毯式秧苗机插秧模式,在春季气候较低的年景,增产作用更为明显。
1.水稻钵苗移栽机械的主要特点及关键技术
钵苗是使用水稻精密播种机在钵体上播种和覆土,水稻秧苗在钵体中不会产生盘根交织现象,可有效降低秧苗的生长时间,一般在25天左右就可进行移栽,而普通的插秧机有个盘根的过程,这就使得普通插秧机所使用的毯式苗的生长期通常在35天左右,相比水稻钵苗移栽机要长10天。在栽植过程中,水稻钵苗移栽机使用的是夹持的方式进行移栽,对秧苗的伤害较小,基本上很少伤苗;而且插秧深度很小,不会影响水稻秧苗的分蘖,秧苗的缓苗期很短,基本上在1~
2.天就可以缓秧,整个水稻的生长期钵苗移栽种植的和非钵苗移栽的生长期相比就长了20天,同时插完秧后移栽过的秧苗已经开始分蘖,而非移栽的仍然处于缓苗期,水稻钵苗移栽增产效果显著。
1.1
主要特点
(1)钵苗可育出带有完整钵型营养土块的秧苗,叶龄较长、秧体干重大、充实度高,大田返青快(见表1)。
(2)带营养体栽育不伤根、无缓苗期,因而根系生长快,提早分蘖,成穗率高(见表2)。
(3)旱育稀植,节省种子;育苗期节水、省工、省力,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
(4)与人工抛秧、插秧和普通机械插秧相比节省支出,可实现增产增收,提高工作效率。(见表3)
1.2关键技术
1.2.1稻田整地
秋翻春浸水耙地,先用激光平地机进行田块平整,泡田3—5天左右,再使用水田打浆机将地块打制成泥浆,沉淀1~2天后进行移栽作业。泥浆浓度以手拿钵苗轻松将钵体根栽入泥中为宜,深度要求钵体根上部,茎叶根部与泥面±0,风吹秧苗不倒即可。
田面水层深度在插秧前一天调整到10mm左右,有利于插秧作业,田面硬度以食指入田面一节(2cm左右)深度划沟,周围软泥呈徐徐合拢状态为最佳状态,插深是以钵育移栽钵面与泥面平为宜。
1.2.2精确播种
钵苗移栽机所使用的营养钵苗必须使用专用的钵盘以及用钵盘播种机进行播种,钵苗移栽机和钵盘必须配套使用。营养土的配置要选择含盐量少、pH值低、草籽少、无农药残留、土质疏松肥沃的土壤作为育苗基质土。育苗基质土最好选择水田土,按照90%的基质土和10%腐熟好的猪粪、马粪的比例混匀成育苗土,然后过5目筛,与苗床土调理剂或硫酸混拌均匀成营养土。钵盘苗每穴播2~4粒水稻种子,底层土厚度控制在3~5mm,覆土厚度在8~lOmm,其它与毯状苗方法一致。
1.2.3适时移栽
采用专用的水稻钵苗移栽机进行移栽,钵盘在上钵苗移栽机前要用水浸润。移栽时,首先根据地块形状和面积大小规划出合理的作业路线,选择符合农艺要求的株距和行距,做到有序移植,行、穴距准确,均匀一致。其次育秧田内保持l-2cm以下的水层,栽插深度控制在2cm以内,水稻钵苗移栽机最重要、最有价值的特点是移栽深度均匀,将钵体稻苗根茎分蘖位置,裸露在泥外接受阳光直晒以促进分蘖,激活休眠蘖芽速生,早分蘖,早接受光合作用营养物质,棵体大,孕穗大,穗大穗多籽粒多,这就是增产的原因。移栽作业时要控制好机具行进速度,防止搅起水纹影响栽插效果,插秧机栽插作业质量应符合机动插秧机作业质量的要求。移栽后保持浅水层,做到浅水不露泥,深水不过寸。
2.发展现状
“湖广熟、天下足”,湖南农业资源丰富,水热光照充足,有着天然的水稻生产条件,平均日照数1300—1800h,降雨量在1200~1800mm之间,是典型的双季稻地区,全省90%以上的水田为二熟制或三熟制,复种指数在200%以上,“双抢”作业季节性强。水稻是湖南农业的主导产业,其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3.5%。2015年,湖南省水稻的机耕和机收平均水平可达到90%以上,机插晚稻350万亩,加上早中稻机插面积1150万亩,全年水稻机插可望达到1500万亩,机插率24%,比去年增长3.4个百分点,但相对于黑龙江、吉林、江苏等机械化水平较高的省份还远远落后。目前,湖南水稻移栽方式大多依然以手工栽插、抛秧为主。虽然已建立起抛秧栽培生产体系,但抛秧的机械化程度很低,基本是以手工无序抛秧为主,劳动生产率低下,劳动强度大,与发展水稻生产的需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湖南以杂交稻为主,近年来虽引进了各种不同型号、规格的水稻插秧机,但在培育壮秧的播种密度、肥水运筹等生理生态指标研究不够,这也是湖南推广水稻插秧机存在的问题之一。对于钵育移栽技术,在湖南还只是刚刚起步,如何建立钵苗机械化插秧体系是亟待解决的难题,特别是我省属于双季稻区,尚无很实用的种植机具。
3.存在的问题
3.1农机与农艺的结合
农机与农艺配套技术的研究欠缺是水稻钵苗移栽机难以在湖南大面积推广的重要因素之一。湖南为双季稻区,早稻在4月中旬进行播种,5月初插秧,7月下旬进行收获,紧接着晚稻进行插秧,一般在立秋前结束,10月至11月进行晚稻收获,适应于单季稻区的配套育秧模式和机械作业行距在该地区不适用。如现有的水稻钵苗移栽机行距大多为300mm,不适合我省双季稻合理密植的农艺要求。近年来,农艺专家发现,水稻宽窄行种植能显著减少田间病虫害,增加田间透气度及粮食产量。
3.2核心关键技术难以突破瓶颈
2015年底,湖南省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农民合作社有2.3万余个、农产品企业达1.5万余家。近几年来,得益于国家的农机补贴政策,我省的收割机、旋耕机、拖拉机等农业装备都实现了生产的本地化。钵苗移栽机械由于技术含量较高,工艺相对复杂,在钢材、模具等关键件的制造工艺上具有较大的差距,短时间内难以突破瓶颈,企业缺乏创新,导致国产插秧机在稳定性上距离用户期望值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至今水稻钵苗移栽机械在我省只能依靠引进推广。
3.3配套技术不能及时跟进
无论是抛秧,还是钵苗移栽,均要求提供合适的秧苗,播种与育苗技术的提高是解决水稻移栽机械化的前提。目前我省主要采用的塑料穴盘育秧的播种方式,大部分都是手工完成,其播种的精度和效率都不高。育秧水平不足也是制约我省推广水稻钵苗移栽机难以推广的一大重要制约因素。研制能够实现精确育秧的设备,保证每穴播种数量,培育合格秧苗,实现工厂化育秧,这些配套技术缺一不可。
3.4成本较高,作业效率相对较低
普通的手扶式插秧机作业的效率一般每小时在1.5-3亩,而水稻钵苗移栽机的效率只有它的一半左右,同时,水稻钵苗移栽机械尚未做到规格化和标准化,生产规模无法扩大,钵盘的生产成本高,这就加大了机械化作业的成本。这需要有关农机企业加大研发力度,生产出效率更高、质量更好的钵苗移栽机械。
4.发展建议
4.1着力宣传,注重培训和示范推广
运用各种宣传媒体,现场演示会等广泛宣传,同时强化试验示范,做到“示范一点、成功一方、带动一片”。提高广大农户对水稻钵苗移栽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产品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同时,要加大对机手的培训工作,帮助农民提高应用产品技术能力。对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等需求迫切的农业经营组织进行扶持,率先推进。
4.2用好用活各项强农惠农政策
粮食直补、集中育秧、购机补贴、作业补贴、机耕道建设项目以及机库棚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政策等,都是推动农业机械化加速发展的好政策,综合用好用活,完全可以收到积极效果。2015年我省购机补贴资金13亿多元,要努力提供足够的补贴资金,提升水稻钵苗移栽机械的保有量,进一步提高农民对水稻钵苗移栽机械的认识和接受水平。
4.3核心技术实现本地化
2012年7月,湖南水稻育种、栽培、植保、农机和管理等方面共20位专家对双季稻插秧机行距进行了研讨,同意在湖南双季稻生产中主推行距为25 em的插秧机。2015年农业部和财政部确定补贴机具有20000多种,湖南涉及1208家生产企业、7566种机具。其中本地产品大多为机耕、机收装备,水稻钵苗移栽机械亟待增强。湖南本地农机企业有责任、有能力突破水稻钵苗移栽核心技术,实现核心技术的本地化。建议由政府牵头,组织技术力量,加强同科研、教学和农技推广多部门协作,实现强强联手,联合攻关,结合湖南的农艺要求,加强对不同行距的水稻移栽机的研发,争取尽早形成一批湖南本地插秧机龙头企业。同时要加强对配套的精量播种机、秧盘进行研发推广,做到水稻移栽机械产品的规格化、标准化,降低作业成本。
4.4大力推广高水平工厂化育秧,挖掘市场潜力
由于单季稻、双季稻地区水稻种植品种不同,插秧的行距、株距及每亩株数都存在较大区别,双季稻地区种植的“茬口”很紧,而移栽作业时间短、任务重,对于秧苗的培育时间和秧苗质量都有较高要求,而解决这一难题的出路就在于发展标准化、智能化的高水平育秧,即推广现代化的育秧工厂。由于可以在育秧工厂内实现高温、恒温环境,辅以机械化的育秧流水线,育秧工厂可以在短时间内育成标准化、高质量的秧苗,对于快速提升机械化插秧水平具有重大作用。
4.5发挥农机合作社的优势
实行作业补贴,推动农机大户购买水稻钵苗移栽机械。“烧旺一堆火,照亮大群人”,既有力推动了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又有效地加快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现代农机合作社迅猛发展,截至2015年7月,我省共有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2275个,比去年同期增加598个,增长35.7%。合作社共承包土地面积450万亩,年作业服务面积超过2000万亩。据统计,在2015年双抢作业中,合作社完成了机插晚稻总量的70%以上,其承担的机收、机耕作业面积之和也达到了1000万亩,推广水稻钵苗移栽机械,农机合作社应充当全省排头兵的角色。
5.结束语
受益于国家保证粮食稳产增产、大力推广水稻插秧机的政策,作为全国水稻生产第一大省,湖南近几年大力推广水稻插秧机,着力突破制约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的机械化栽植瓶颈,经过几年的示范推广已凸显出明显成效,水稻机插率从2011年的4.77%跃升到了2014年的20.66%,发展潜力巨大。水稻钵苗机械化栽培技术是在水稻机械化发展后经历了机插、机抛、机摆等技术后,推出的一种新型水稻机械化栽植技术,它保存了机插和抛秧技术所具有的优点,克服了不利的因素,钵苗栽植直立性好,无缓苗期,增产明显,成为当今水稻机械化移栽技术的研究重点。目前超级稻种植都是采用手工移栽,要求每穴种植1到2株秧苗,用现有的毯状苗插秧种植方式根本无法满足此精准移栽要求;用水稻抛秧移栽技术,难以保证栽植秧苗的直立性,影响产量;而水稻钵苗栽植技术即可以解决超级稻机械化种植需要每穴1到2株苗,又可以保证栽植秧苗的直立性要求,有利于超级稻种植的推广,是水稻栽培技术的一项新突破,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