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生物检验用于住院患者感染监控的临床观察

2016-05-14杜琼涂云贵

中外医疗 2016年5期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住院患者

杜琼 涂云贵

[摘要] 目的 探讨微生物检验用于住院患者感染监控的临床效果。 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1—6月接受治疗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以及护理,研究组则采用微生物检测对患者的感染进行监控,对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研究组中,轻度感染2例,中度感染1例,重度感染1例,未感染例29,感染率为12.12%;对照组中,轻度感染6例,中度感染4例,重度感染2例,未感染21例,感染率为36.36%;研究组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感染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采用微生物检测技术监控住院患者的感染情况,能够有效的控制感染,降低感染率,提高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微生物检验;住院患者;感染监控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02(b)-0190-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icroorganism examination in the application of infection control in inpatients. Methods 66 cases of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une 2014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33 cases in each, both groups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nursing, the infection of the research group was controlled by microorganism examination, the infection condition of the two groups wa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In the research group, 2 cases were mild infection, 1 case was moderate infection, 1 case was severe infection, 29 cases were no infection, and the infection rate was 12.12%, in the control group, 6 cases were mild infection, 4 cases were moderate infection, 2 cases were severe infection, 21 cases were no infection, the infection rate was 36.36%, the infection rate in the research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was obvious by comparison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Adopting microorganism examination technical in controlling the inpatients infection condition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infection, decrease infection rate and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the patients survival quality,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

[Key words] Microorganism examination; Inpatients; Infection control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水平也不断提升,微生物检测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临床治疗中,其对临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及意义[1]。微生物检测技术在临床治疗中,其对临床感染路径以及感染诊断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2]。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1—6月接受治疗的患者66例,作为探讨微生物检验用于住院患者感染监控临床效果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择该院2014年1—6月接受治疗的患者66例为观察对象,患者年龄22~52岁,平均年龄(41.3±5.4)岁,病程2 d~2 a,平均病程为(0.8±0.4)年,采用数字分析法将其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为22~49岁,平均年龄(40.6±5.2)岁,病程7 d~2 a,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以及护理措施;研究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为24~52岁,平均年龄(41.9±5.2)岁,病程2~2 a,研究组给予常规治疗以及护理措施,并利用微生物检测技术对其感染进行监控。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以及护理措施,常规检测方法:护理人员对患者的饮食、保暖等基本生活情况进行关注和护理,告知其基本感染防范措施,并严格医生的嘱咐对患者进行针对其病情的药物治疗。研究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利用微生物检测技术对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监控,监控的具体措施如下。

(1)环境细菌学检测:微生物检测室应该定期对医院各科室的环境进行测定,并对细菌进行鉴定,对患者所处的住院部以及手术室进行测定,并对其存在的细菌进行测定[3]。

(2)加强细菌耐药性检测:微生物实验室应该对临床中可能出现的细菌进行鉴定,并制作标本,定期对其进行细菌耐药性检验,总结常见细菌的特征[4]。

(3)加强对免疫力弱的人群细菌检测:重症监护室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其免疫系统遭到破坏,极易引起感染。所以,微生物检测室应该加强对其的细菌学检测,避免感染的发生[5]。

(4)对消毒以及灭菌的效果进行评价:严格按照微生物监控的标准对其进行评价,该文采取的检测方法就是依据其相关标准对灭菌效果进行评定。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运用n(%)表示,行χ2检验,若P<0.05,则表示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中,轻度感染2例,中度感染1例,重度感染1例,未感染例29,感染率为12.12%;对照组中,轻度感染6例,中度感染4例,重度感染2例,未感染21例,感染率为36.36%;研究组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感染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根据相关学者对我国医院方面控制感染工作分析表明,医院控制感染工作取得的效果不尽人意,其常见的感染途径有:①医院环境卫生:医院聚集各种疾病患者,所以病原体的种类也较多,患者、患者家属以及医护人员都可能成为感染的途径;同时,医院的温度适宜,温差不大,为病原菌的存活提供有力的条件[6];②医疗设备以及介入诊疗技术的大范围使用:医疗设备在辅助治疗的过程中,其具有侵袭的作用,会对患者的皮肤以及粘膜造成损伤,患者直接与设备进行接触,为病原菌的传播以及存活创造有力的条件以及途径;③随着放疗、化疗技术、抗菌物质以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住院患者的感染路径逐渐增多,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生活[7]。所以,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微生物检测技术监控住院患者的感染情况,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相关学者认为,采用微生物检测对住院患者的感染进行监控,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感染率,抑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的效果。该研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以及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治疗以及护理的基础上,利用微生物检测技术对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监控;治疗后,研究组中,轻度感染2例,中度感染1例,重度感染1例,未感染例29,感染率为12.12%;对照组中,轻度感染6例,中度感染4例,重度感染2例,未感染21例,感染率为36.36%;研究组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感染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研究相符合。潘勇,陈国忠[8]针对两组患者治疗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为7.79%,对照组的感染率为24.68%,与该组研究结果基本相近。所以,笔者认为,采用微生物检测对住院患者进行感染监控,对控制患者的感染,降低住院患者感染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广泛应用。

该研究表明,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以及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治疗以及护理的基础上,利用微生物检测技术对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监控;治疗后,研究组感染率为12.12%;对照组感染率为36.36%;研究组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感染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采用微生物检测技术对住院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监控,能够有效控制医院患者的感染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率,进而达到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的目的。

综上所述,利用微生物检测技术监控住院患者感染情况的效果较为显著,能够准确监控患者的感染途径,明确感染情况,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提高感染的确诊率,降低感染率,抑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晓飞.微生物检验对住院患者感染监控的临床效果分析与思考[J].心理医生,2012(3):150-151.

[2] 王萍菊.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北方药学,2014, 11(3):89-90.

[3] 刘洁.微生物检验用于住院患者感染监控的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3(8):1176-1177.

[4] 孟红宇.微生物检验用于感染控制的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6):78.

[5] 梁新妹.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价值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19):2626-2627.

[6] 徐伟红.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监控中的作用[J].求医问药,2013,11(2):653.

[7] 刘湘凌.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3):40-41.

[8] 潘勇,陈国忠.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6):539-540.

(收稿日期:2015-11-13)

猜你喜欢

微生物检验住院患者
浅谈老年病科住院患者的安全护理
某综合医院18例住院患者自杀行为特征分析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痰标本留取率中的应用效果
老年住院患者口腔护理技巧分析
乡镇基层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应用情况分析
妇科炎症感染中微生物检验方法的临床效果分析
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流行病学分布研究
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