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6-05-14周晓宇

艺术评鉴 2016年5期
关键词:广场群体舞蹈

周晓宇

摘要:我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建设,不断加大民生工程的投资力度,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果,城镇和农村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的提升,对精神文化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场舞有独特的魅力,在短短的几年中已经席卷我国各个地区,对群众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结合广场舞的形式和艺术特点,探讨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广场舞 群众文化 地位和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更加注重精神文明生活,不再局限于物质文明的追求,群众文化具有广泛性,广场舞迎合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娱活动的需求,从艺术的感知能力、身体健康状况、心理状态等全方面适应了广大人民的需求,真正实现了全民热身,群众文化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在群众文化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广场舞的形式和艺术特点

(一)广场舞的形式特点

集体性:广场舞的形式具有随意性,因此广场舞的参与者众多。在城镇、乡村地区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从我国的人口结构看,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的比重不断增加,我国的老龄化程度已经很高,因此参与的人数较多。

自发性:广场舞的活动场所主要在广场、社区空地等空旷的地方,基本上都是群众自发组织。每个广场舞群体一般都有个领队,自发性的学习。虽然其参与人数众多,但是没有形成长效的规范引导体系,对于群众文化的建设,政府的参与引导程度不够,广场舞形活动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存在很多的负面影响。

传播迅速性:广场舞是一种群众文化发展推进剂,我国经济水平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为广场舞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人们更加注重精神生活,对文化生活的关注和追求又上了一个层次,广场舞是近几年兴起的国民文化运动,具有发展迅速的显著特点。

(二)广场舞的艺术特点

多样性:首先,广场舞的主要分布在各地区、社区和部分心理医疗单位,舞蹈形式不受一般舞蹈表演形式的影响,在部分地区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原生态的物种,例如:加工舞,起源于延安地区的新秧歌运动。其余地区的多为即兴舞、健身舞等,因此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随意性:广场舞没有具体的规范,在不同的地区歌舞形式不尽相同,由广场舞艺术特点多样性的特点来看,只要有音乐,人们就可以跟着音乐的节拍跳动,不受时间、空间、主题的影响,是自由发挥的舞蹈,广场舞的传播形式,主要依靠模仿交流,在年轻广场舞群体中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络,进行学习模仿。

自娱性:广场舞的适应性较强,规范性和统一性逐渐的由网络引领,例如:广场舞16步、健身舞等,不要求动作的统一性,也不追求差异美,适合每个到场的群众,随时可以参与和离场,其艺术自由性的特征也保证了其成为传播最快的国民运动。

二、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广场舞运动”能够培养群众的音乐艺术和舞蹈艺术思维

广场舞属于舞蹈艺术,融合了音乐艺术,能够让广大的广场舞运动者通过肢体语言表达自身的心灵和情感,使人们在舞蹈艺术中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艺术本身服务于情感,舞蹈艺术是舞者情感的寄托,广场舞虽然是非常接地气的舞蹈形式,但是其自由性、低基础性的入门特性,保障了群众的参与基础,能够形成良好的艺术氛围,人们在闲谈中就加入了广场舞知识的话题,能够提升对话的品质,提高艺术思维能力。从艺术的角度讲,广场舞在发展文化,将认识舞蹈、学习舞蹈、演绎舞蹈的过程融合为一体,虽然不能在广大广场舞活动群体中,

(二)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公民幸福度

当前,我国城镇化和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的加快,生活水平和生活节奏不断的加快,广场舞作为一种群众文化,不乏有一些年轻群体加入。现在人们普遍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国民身体素质整体水平较低,在一些地区,广场舞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充实了群众文化,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广场舞不仅是具有文化传承的作用,更从根本上扩展了文娱活动的群众基础,对我国公民幸福度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作用。

公民幸福度的提升,一是降低生活压力,二是充实生活内容。广场舞在传统舞蹈的基础上,有更多的自由发挥的元素,不需要专业的舞蹈基础,更新速度块,加入了大量的现代化元素,动感活跃,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具有广泛性与大众化的特点,在群众文化建设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改善广场舞参与群体的身体状态,保持身体健康

广场舞兼顾文艺活动与艺术活动,因此对改善参与群体身体状态,保持身体健康具有显著的效果,以下从广场舞对人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健心、健脑、健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健心,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当人们在惬意的环境中,能够消除紧张、烦恼、缓解压力。广场舞在心理医疗单位也有一定的运用,通过带心理疾病患者,学跳广场舞使他们身心放松,协调他们的肢体运动,从而达到很好的心理康复效果。广场舞同时也应用在中老人的群体中,很多老年人出现失眠症状,不仅仅是身体技能的问题,更多的是心理问题,广场舞使参与者将集中力放在音乐的节拍上,能够消除疲劳、陶冶情操,感受到运动给自身带来的乐趣。外加上广场舞是一种集体运动,参与者具有多样性老年人能够获得更多的交流,能够更好地抒发自身情绪,从而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其次广场舞参与群体中不乏有儿童和青少年,他们具有学习、模仿的天性,在快乐的环境中,同样有利于提升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健脑,广场舞练习中需要记忆相应的动作舞步,同时加强了自身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通过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保持思维的活跃性。无论是儿童、青少年还是中老年群体,对脑力的锻炼效果显著,中老年作为广场舞的主要群体,通过广场舞练习可以强化记忆能力,能够有效的避免记忆力下降和老年痴呆的发病率,保持大脑神经的活跃性。

健身,生命在于运动,健康的身体离不开体育运动,广场舞是艺术与体育运动的结合,在艺术熏陶中享受体育运动,对形态、姿态、健康都有一定的要求,能提高参与者的身体机能,尤其对中老年群体身体各部位的协调能力,更能增强骨骼的骨密度,防止老年骨质疏松,提高身体各部分的能力。运动能够降血脂,增强心肺能力,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很多老年人会有老年病,通过适量的运动,调节身体内环境的身体代谢,加强心肺能力。对于儿童、青少年群体,可以引导他们热爱运动,主动运动,形成良好的健康锻炼的意识,促进身体的健康成长。

(四)实现我国文化事业的普及化、基层化,实现群众文化和谐构建

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推广进程较慢,和谐的群众文化要有广大的群众基础,参与性是其基本的考量指标。人类有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当听到舒心的音乐时,身体也会不自觉的跟着音乐节拍扭动起来,群众文化是基层文化的积淀,体现的是全民族的整体精神风貌,广场舞作为一种艺术语言,能够感染周边人群,其自由性、创造性、随意性的特点,让群众能够随时加入、随时退出,扩大了生活信息源,强化了彼此的沟通能力,从而实现观念更新,对实现群众文化的和谐构建,推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基层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广场舞具有广大的群众基础,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特征,决定了其传播能力,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对我国群众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在能够培养群众的音乐艺术和舞蹈艺术思维、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公民幸福度、改善老年群体的身体状态,保持身体健康、实现我国文化事业的普及化、基层化,实现群众文化和谐构建四个层面。

参考文献:

[1]李珊,郑建国.城市广场文化与少数民族音乐舞蹈艺术的传承——以成都市广场文化发展为例[J].西北民族研究,2013,(04).

[2]张日升.群众文化艺术之广场舞蹈[J].青春岁月,2015,(23).

[3]易元芝,程树存.市场化运作、特色化、多元化发展城市广场文化——基于温州市广场舞发展的培育与管理的思考[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3).

[4]邓晓东.广场舞发展进程中的分类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04).

猜你喜欢

广场群体舞蹈
达到群体免疫,没那么容易
“小团体主义”帽子不要随便扣
舞蹈课
调查
中间群体
广场
新华广场记忆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
雪地上的舞蹈
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