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关闭唱法”在民族男高音演唱中的运用

2016-05-14胡雨田

艺术评鉴 2016年5期

胡雨田

摘要:“关闭唱法”在民族男高音演唱当中怎么训练和运用,根据不同的作品怎么去演唱。提出“半关闭”唱法。

关键词:“关闭唱法” “不同风格” “半关闭”

在歌唱艺术中,男高音相对于女声和其他声部来讲在歌唱及训练方面有相当的难度,特别是高音的训练和问题解决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民族唱法及其声音的特点是以真声为主,以清晰、甜美、明亮见长。在民族声乐中,男高音的歌唱训练,不仅要在此基础上做到低、中、高声部音色的统一,同时在最高声区还要做到真假声的结合,以寻求高音问题的解决。解决高音的方法,必须得经过“关闭唱法”的正规训练,然后再根据不同风格、不同地域的作品,利用良好的技巧调整声音的状态去演唱。

一、“关闭唱法”在男高音训练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歌唱发声中,男高音从中声区到高声区都有一个换声点。也就是说歌唱的声音从中声区进入高声区时,如果仍然保持有口腔共鸣较多开放式的声音,就会感到力不从心,带有“喊”的现象。在自然嗓音中,由于大量的真声成分普遍存在于男歌手的歌声中,这种特点,则成了男高音演唱的障碍。所谓“关闭唱法”,必须得建立良好、稳定的中声区基础,才能掌握高音“关闭”的关键,在演唱技巧上,深呼吸支持的问题必须具备。然后在换声点附近逐渐改变原有的发声状态,使头腔共鸣更加充实丰富饱满、声音更加集中、具有穿透力。这种唱法训练有一定难度,需要在老师的指点下,经过一定的时间来逐渐获得。

男高音只有真正掌握了“关闭唱法”,才能演唱技巧性很强的作品。“关闭唱法“在民族男高音中的运用也需要非常巧妙的经验。

二、“关闭唱法”与民族男高音的紧密关系

从广义上讲,民族唱法应该是传统民歌唱法、曲艺唱法、戏曲唱法和民族新唱法的总称。而狭义上理解的民族唱法则是指以上几种传统唱法(民歌、曲艺、戏曲)的互相渗透,即民族新唱法。它既继承了传统的戏曲、曲艺、民间演唱艺术的精华,又根据当代人的审美要求,吸取了世界上先进科学的发声方法,根据中华民族的情感、民族的语言、民族的音乐风格、民族的文化及其审美的制约而形成的。

作为民族男高音这个特殊的声部,既要吸收西洋唱法的技术,又要有民族特色的演唱特点。即使是有个别小号民族男高音,由于声带比较短小,声音音色比较高亢纤细,也有换声点不明显的现象存在,这种声音在中声区时像女声一样,已有一定成分的假声存在,所以没有“关闭”动作也能获得一定的头腔共鸣,但是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如果要想演唱更多风格作品,而且能够保持声音的持久性,“关闭唱法”的训练也必不可少。

民族男高音不像美声男高音必须要遵循相当规范的演唱状态,而是要在规范的演唱状态下,有自己的独特的个性,比如声音的个性、感情的个性、咬字的准确性等等。就单从声音的角度来说,声带始终要有一个“劲”,这个“劲”就是声带闭合能力的度的把握,这个度不仅有美声唱法的状态,而且演唱民歌时声音的个性也能体现出来。因为民族男高音毕竟真声的成分更多一些,风格更加多元化一些。这个“劲”也是气息与头腔共鸣的一个支点。在“关闭唱法”的训练中,这个“劲”就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关闭唱法”的提法很多,但最重要的就是“母音变圆”、“贴着咽壁吸着唱”。民族男高音头腔共鸣很重要,在人体结构中,胸腔、咽腔、口腔、头腔是歌唱及声音的共鸣器官,我们声带发出的声音就是通过这些共鸣器官来放大增响的。在各个共鸣腔体中,头腔共鸣由于其小腔体的空间结构从而会共振出高频率的、明亮而富有质感的声音,因此在民族男高音的歌唱训练中,头腔共鸣在整个歌唱发声过程中的地位相当重要。

民族男高音训练“关闭唱法”的目的是为了演唱不同风格的歌曲。作为21世纪的民族男高音,不仅要演唱传统民歌、艺术歌曲,甚至还要演唱创作歌曲以及外国的作品,在演唱这些作品的过程中,声音的运用和怎么用就显得至关重要。“关闭”是“过程”而不是“目的”。

三、根据不同的演唱风格来分析“关闭唱法”怎么用,提出“半关闭”

这里提出的“半关闭”,我的理解就是在掌握了“关闭唱法”的同时,将这种“关闭”的状态“开放”一些,形成“半关闭”状态。这种状态完全是为了在歌曲中演唱风格的运用,因为民族男高音一定要有民族特色,接下来根据不同的风格来阐释这个问题:

(一)中国艺术歌曲:民族男高音在训练的过程中,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训练必不可少。艺术歌曲的内涵深刻,演唱和演奏的技巧复杂,因此对演唱者和钢琴伴奏的要求是很高的,必须要体现它的艺术性,包括民歌改编的艺术歌曲也是这样。演唱艺术歌曲要求声音统一,这就需要极高的演唱技巧。演唱这类作品,民族男高音的“关闭唱法”就得基本上按照那种系统的状态去演唱,让每一个音都要在它的“通道”内。比如歌曲《玫瑰三愿》,这首作品很多民族男高音也演唱。其中的“我愿那红颜”中的“红”字,就是一个高音降A,在演唱这个的音的时候就不能像演唱一些山歌那样直接“放”出去,而是要“关闭”,要让这个“红”的声音和前面都统一。再比如《想亲娘》,这是一首民歌改编的艺术歌曲,里面有一句“渡船哥哥先渡我”的“先”,也是个高音降A,这个音也一定要放在“管道内”,让它“掩盖”过去达到统一。而《上去高山望平川》又和它们不一样,这首作品里的高音用假声,这是因为作品本身体现的是“青海花儿”就要求要用假声,但是这个假声也要在“关闭”的状态内,这样的假声可能会比那种原生态的传的更远,更科学。

(二)传统民歌:传统民歌是民族男高音演唱最多的,而且正是体现“民族”这个风格的。在演唱传统民歌的过程中,“半关闭”的状态用的更多一些。“关闭”是“半关闭”的前提。演唱传统民歌,不仅要有很好的声音技巧,更要让观众听到民歌的“味道”,不能不伦不类,要很好的结合所学的方法去演唱风格,要唱什么像什么,唱新疆歌就要有新疆的味道,唱花儿就要有花儿的味道。作为专业的演唱者,这就要求在声音科学的前提下才能去追求“味道”。比如山西民歌《山西牧歌》,第一句“蓝天呦映小河”里的“呦”就是一个高音G,按照男高音的训练到这个地方就一定要“关闭”了, 但“关闭”起来作为一首民歌听上去就不是那个味道,就有点像“美声”,如果完全开着唱,听下来费力不说,声音都在口腔内,是“喊”出来的声音,所以要在“关闭”的状态下,“开放”一点去演唱,这样风格也有,声音也不会不统一,至于“开放”多少,这得看歌者对歌曲意境的把握。所以,要想“半关闭”就必须先要具备“关闭”的状态。

(三)创作歌曲:民族男高音在演唱创作歌曲的时候要会很好的结合“关闭”与“半关闭 ”。要根据作品的风格和作曲家的意图去把握。

总之,“关闭唱法”是民族男高音歌唱训练中各要素的重中之重。它并不是民族男高音的最终追求目的,而只是一个演唱手段和技巧,是为了把握更多的演唱风格,使自己的路子更宽一些。它直接决定了民族唱法男高音歌唱以真声为主,明亮、清晰、透彻而统一的歌唱声音特征,协调歌唱时身体的相对放松和获得富有支持力的歌唱呼吸奠定了基础。这些歌唱理念在歌唱实践中的运用,为民族唱法男高音的歌唱开辟了光明之路。

参考文献:

[1]李晓贰.民族声乐演唱艺术[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

[2]邹本初.歌唱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