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牙周炎患者种植义齿修复后口腔自我维护的临床观察

2016-05-14张飞

中外医疗 2016年5期
关键词:菌斑牙周炎

张飞

[摘要] 目的 探讨菌斑显示剂在牙周炎患者种植义齿修复后口腔维护中的作用。 方法 整群选择2013年5月—2015年2月在医院进行义齿修复的62例患者共78颗种植体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39颗种植体。在修复后的口腔自我维护中,对照组给予一般维护,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菌斑显示剂,比较两组患者的牙周参数和种植体周围黏膜炎发生率。 结果 种植体完成修复2周后,两组患者PLI、SBI、PD和菌斑指数与对照组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3个月后所有患者观察组PLI、SBI、PD和菌斑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种植修复后1年内,观察组种植体周围粘膜炎平均发生率为45.6%,对照组为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系统的口腔自我维护能够显著降低牙周炎患者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发生率,使用菌斑显示剂让患者对菌斑有良好的自我控制效果显著。

[关键词] 牙周炎;菌斑;种植体周围黏膜炎;口腔维护

[中图分类号] R78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02(b)-003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ental plaque disclosing agent on oral maintenance in patients with periodontitis after implant denture repair. Methods 62 patients underwent implant denture repair with 78 implants in total in the hospital from May 2013 to February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1 patients and 39 implants in each group. For the oral self-maintenance, both groups were given the general maintenance, in addi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dental plaque disclosing agent. And the periodontal parameters and incidence of peri-implant mucositi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wo weeks after the implant denture repair, the difference in PLI, SBI, PD and dental plaque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Three months after the repair, these indexes for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And within 1 year after the implant repair, the incidence of peri-implant mucositis was 45.6%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59.4%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 Systematic oral self-maintenance can obvious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eri-implant mucositis. Dental plaque disclosing agent has good self-control effects on the plaque in the patients.

[Key words] Periodontitis; Dental plaque; Peri-implant mucositis; Oral maintenance

牙周炎是口腔科常见疾病,主要是由局部因素引起的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1]。牙龈炎经过深层次的发展可发展为牙周炎。由于其早期无明显症状,且国人对口腔问题不重视,待发现症状时已比较严重,甚至失牙。牙菌斑是牙周炎的主要致病因素,多见于35岁以上患者,有研究报导,35岁以后牙周病的患病领随着年龄呈上升趋势,且趋势明显[2]。牙周病患者缺牙后一般选择进行种植修复。在经过系统完善的牙周治疗后,因特殊的口腔环境,必须进行有效的口腔维护和对患者进行长期的牙周维护指导。该次研究通过对2013年5月—2015年2月在医院就诊的62例牙周炎患者种植义齿修复后的自我维护中配合使用菌斑显示剂,并对其提供临床维护帮助,提高患者的口腔保健能力,旨在降低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择在医院急性义齿修复的轻62例轻中度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78颗种植体。所有患者在种植术前均进行牙周系统治疗,压抑探诊出血(BOP)<25%,余留牙探诊深度(PD)不超过4mm,病情稳定3个月后进行种植手术,方法为二段式种植体的贵金属烤瓷冠修复或全瓷冠修复。所有患者均无吸烟史,均未服用免疫抑制剂和抗生素。排除具有系统疾病或影响种植修复的疾病患者,排除对菌斑显示剂过敏的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患者,39颗种植体。观察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56.9±10.2)岁;对照组男19例,女12例,年龄34~77岁,平均年龄(56.5±11.2)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急性常规种植义齿维护:口腔卫生宣教,BASS刷牙示范指导,2周后复诊,3个月定期进行牙周维护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种植修复2周后使用菌斑显示片(德国HAGER),1次/周,使其对菌斑产生直接感性的认识。根据菌斑显示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刷牙,着重对牙面的菌斑进行清除。复诊时由护理人员对菌斑显示剂的使用方法进行指导,客观评价刷牙效果,同时指导患者对重点部位进行清理,加强患者口腔卫生保健意识。

测量种植体周围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对种植体的近、远、中、颊舌侧中位处4个位点进行采集,测量PLI、SBI和PD,以其均值作为参数;PLI 检查方法[3]:取适量菌斑显示液(德国HAGER菌斑显示液)涂于牙面,根据显示菌斑,采用Quigley-Hein检查,取其均值,记录种植修复后2周、3个月PLI,并计算出各组有菌斑牙面百分比(%),对清除菌斑的效果进行临床比较研究。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使用菌斑显示剂前后PLI、SBI、PD和菌斑指数等相关指标,观察两组种植体周围黏膜炎发生率,比较两组牙周自我维护效果。

1.4 评价标准

种植体周围黏膜炎诊断标准如下[4]:①种植体周围黏膜充血,水肿;②种植体及基台表面有菌斑、牙石等局部刺激物存在;③X线片显示种植体周围有稳固的骨支持;④探诊深度≤5 mm;⑤周围黏膜无溢脓;⑥周围黏膜探诊后有出血,SBI≥1。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牙周参数比较

种植体完成修复2周后,两组患者PLI、SBI、PD和菌斑指数与对照组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3个月后所有患者PLI、SBI和菌斑指数有明显下降,PD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PLI、SBI、PD和菌斑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种植体周围粘膜炎发生率比较

种植修复后1年内,观察组种植体周围粘膜炎平均发生率为45.6%,对照组为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7,P<0.05)。

3 讨论

随着种植体重建技术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牙周炎伴有牙缺失的患者选择种植修复治疗。在种植修复之后,种植体暴露于口腔之中,形成复杂的龈下菌群,容易形成种植体周围黏膜炎,对口腔卫生和种植体的治疗效果影响较大。由于牙周炎患者本身牙周存在炎症,对种植体周围炎症的发生有促进作用,种植体周围黏膜炎是一种由菌斑生物膜为始动因素的感染性疾病,牙龈周围的菌斑和软垢会直接刺激和损害牙周组织和种植体周围粘膜[5],引起感染。种植体与骨之间没有血管,对细菌的防御能力较弱,细菌能够直接进入到达骨面,引发炎症,增加治疗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虽然种植修复存在不足,但是有研究表明[6],只要有效的口腔卫生维护,控制菌斑能够从源头上切断黏膜炎的发生,降低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刷牙是清除菌斑的最简便、有效的方法。让牙周炎种植义齿修复的患者接受口腔卫生指导,进行有效的刷牙清除菌斑对降低种植体周围疾病发生、临床治疗效果有十分显著的意义[7]。在该次研究中,在常规口腔卫生维护措施中增加了菌斑显示剂,让患者能够更加直观的看到附着在牙面的菌斑,指导其进行正确的刷牙,显著提高了菌斑清除率。该次研究结果显示,种植修复后1年内,观察组种植体周围粘膜炎平均发生率为45.6%,对照组为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3个月后所有患者观察组PLI、SBI、PD和菌斑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良好的口腔卫生降低牙周炎和种植体周围疾病的发生率,祝媛等学者研究结果显示种植修复3、6、12个月时,实验组PLI、PD、SBI较种植修复2周的基线指标均明显降低,全口菌斑指数比<30%,显示良好的口腔卫生环境,降低了牙周炎复发的几率,也降低了种植体周围疾病的发生率,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与该次研究结果基本一致[8]。通过使用菌斑显示剂的方法,使患者能够直观的看到菌斑的活动区域,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刷牙的同时也增强了患者清洁口腔的动机,有效的预防了各种口腔疾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将菌斑显示剂加入到口腔的自我维护中能够显著提高牙周炎种植修复义齿患者口腔环境,降低种植体周围粘膜炎的发生率。持之以恒的清除菌斑、控制感染是预防和治疗牙周疾病的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 刘森庆,杜瑞钿,耿发云,等.11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评价[J].口腔医学研究,2014(4):356-359.

[2] 邓天燕,曾红雨,王静.复杂牙列缺损的牙周炎患者种植固定义齿修复的临床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4):3244-3245.

[3] 李潇. 慢性牙周炎患者应用种植修复的长期临床疗效观察[D].济南:山东大学,2012.

[4] 任睿. 膜引导骨再生技术应用于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修复的临床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5] 姜雨君. 新型菌斑显示剂用于正畸患者口腔卫生教育效果的临床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

[6] 高东辉. 护理干预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体周围健康状况影响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7] 王丹阳. 牙周健康状况对种植修复成功率影响的疗效观察[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12.

[8] 祝媛,余美芳,肖云鹤,等.牙周炎患者种植义齿修复后口腔自我维护的临床观察[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5(7):418-420.

(收稿日期:2015-11-05)

猜你喜欢

菌斑牙周炎
大学生牙龈炎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激光疗法在牙周炎治疗中的应用
HMGB-1与口臭及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研究
双波长激光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一种新型含稳定亚锡-氟化钠牙膏的菌斑渗透率和脂多糖中和效率的临床评价
龈下菌斑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的影响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检测
不同治疗方案在78例牙周炎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
牙周基础治疗在侵袭性牙周炎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