铌合金在微合金钢中的溶解析出研究
2016-05-14吴国玺陈韧李晓亮孙野刘承军姜茂发
吴国玺 陈韧 李晓亮 孙野 刘承军 姜茂发
【摘 要】本文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计算了不同铌、碳含量条件下,铌微合金在管线钢中的溶解析出温度,结合理论计算结果,采用实验室冶炼不同成分管线钢并进行试验检测,确定了不同铌微合金在管线钢中的赋存形式,结果表明,铌微合金溶解析出行为与钢种碳含量和铌含量关系密切,管线钢中添加过多的碳和铌,将导致加热过程中铌不能充分溶解,最终严重影响管线钢的韧性。最终,提出管线钢中合理的碳含量和铌含量设计方案。
【关键词】管线钢 铌微合金 溶解析出
1 引言
钢中微合金的概念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提出,通常认为在原有铁基金属基础上添加微量的Nb、V、Ti等碳氮物形成元素,从而对组织和力学性能起有利作用的一类钢材。其中,Nb微合金的使用最为广泛,是最重要的微合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微合金即高钢级管线钢,Nb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元素[1,2]。
高钢级管线钢对综合力学性能要求很高,同时要求兼顾高强度、高韧性、良好的焊接性能、一定的耐腐蚀性能等,其中对韧性的要求尤为突出,通常需要低温条件下,进行全尺寸断裂测试(DWTT),因此,高钢级管线钢组织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方面,组织均匀细小,另一方面,具有良好止裂性能组织,通常为针状铁素体为主的混合组织。为了获得细小均匀的组织,需要依据Nb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和析出行为,采用TMCP轧制工艺[3]。因此,Nb在管线钢中的溶解析出行为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2 铌赋存形式的理论计算
众所周知,Nb在钢中主要以Nb(C,N)形式存在,因此,Nb在钢中的赋存形式主要与Nb、C、N合金含量有关,管线钢中N含量相对稳定,因此,合金设计时主要考虑C和Nb的含量变化即可。
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对管线钢中不同Nb和C含量条件下Nb的溶解析出温度进行计算,依据溶度积公式进行计算,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不同Nb和C条件下Nb的溶解析出温度
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钢中Nb和C含量的增加,Nb的溶解温度不断提高,当C含量增加至0.05%,而Nb含量增加至0.09%时,钢中Nb的溶解温度已经提高至1100℃以上,正常情况下,管线钢的加热温度在1150℃~1200℃之间,很难实现Nb的充分溶解。
3 中试试验结果与分析
为了进一步验证Nb在钢中的溶解析出温度,采用实验室小炉冶炼的方法制备不同Nb和C含量管线钢试样,成分如表1所示。
表1试制钢板的化学成分
NO.
C
Si
Mn
Mo+Cr
Nb
Ti
1
0.05
0.23
1.76
0.45
0.081
0.015
2
0.05
0.24
1.75
0.41
0.095
0.016
将不同成分实验钢分别加热到900℃~1250℃保温1小时,淬火,然后重新加热到575℃保温1小时,空冷到室温,对得到的组织显微硬度进行分析测试表征Nb的溶解行为[4],结果如图2所示。
图2测试结果表明,当钢中Nb含量达到0.095%而C含量0.05%以后,加热温度在1150℃以上Nb才能完全溶解。而Nb含量为0.081%的试样,则加热温度1100℃以上,即可满足Nb溶解条件。
图2 不同成分试样热处理后显微硬度
上述两成分试样经过再加热,并采用TMCP轧制以后,制备成18mm厚DWTT试样,测试结果表明,2号试样,即Nb含量较高试样韧性指标反而很低,但Nb含量0.081%的样品,DWTT结果相对较好。
分析认为,炉膛温度与铸坯温度存在一定温度差,尽管设定加热温度在1150℃,但若铸坯心部也满足Nb溶解要求,则需要提高加热温度并延长保温时间,可是,随着加热温度的进一步提高,管线钢组织将严重粗化,对最终管线钢综合性能影响明显。因此,实际工业生产过程中,建议Nb含量应适当降低,不宜采用0.095%的设计方案。本研究中采用的C含量0.05%,Nb含量0.08%的合金设计更趋合理。
4 结语
管线钢中Nb的溶解析出温度不仅与钢中Nb含量有关,与C含量也有密切关系。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钢中Nb和C含量的增加,Nb的溶解析出温度呈现增加趋势。
当C含量为0.05%,Nb含量0.095%时,铸坯心部温度大于1150℃才可实现Nb的溶解,中试试验结果也表明,该成分制备的管线钢DWTT性能不合格。
建议研发管线钢时,采用C含量0.05%,Nb含量0.08%的成分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付俊岩.Nb微合金化和含铌钢的发展及技术进步[J].钢铁,2005,40(8):1-6.
[2]郑中,刘宏亮,黄健 等.22mm厚X80管线钢试制1[J].中国科技纵横,2014,(4):103-103.
[3]董毅,许云波, 肖宝亮 等.含Nb微合金钢动态再结晶行为[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29(10):1431-1434.
[4]刘宏亮,刘承军,王云盛 等.稀土对X80管线钢中铌元素赋存状态的影响[J].稀土,2011,32(5):6-11.
通讯作者:陈韧(1970-),工学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冶金反应工程及冶金资源综合利用。E-Mail:toughold@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