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钢琴演奏中触键对音色表现的影响
2016-05-14路晶晶
路晶晶
【摘要】 钢琴演奏者在掌握正确的演奏技巧和弹奏方式的基础上,要注重触键对音色表现的影响。本文以钢琴演奏中音色的认识与鉴别为主要出发点,分析钢琴演奏中身体其他触键部位对音色表现的影响,重点探讨钢琴演奏中触键技巧对音色表现的影响。
【关键词】 钢琴演奏;触键;音色表现;影响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钢琴演奏作为艺术领域的重要表现形式,对演奏者的综合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演奏者在掌握正确的演奏技巧和方式的基础上,要注重触键对音色表现的影响。钢琴演奏的实质,是通过演奏者触键一瞬间所迸发的灵感,进而提升音色效果,以此来实现钢琴演奏效果的最优化。钢琴演奏中触键和音色的有效结合,需要坚持整体和部分相结合的原则,在理解的基础上融入新的思维元素,并侧重于演奏作品本身的严谨性,为演奏作品赋予新的活力和生命,同时为其后期的自创作提供巨大的空间。为此,演奏者要重视触键对音色表现的影响,通过适当控制手指的力度以及身体其他触键部位的协调,使得演奏的音色对倾听者产生强有力的情感震撼。
一、钢琴演奏中音色的认识与鉴别
钢琴演奏中对音色的有效认识和科学辨别,是保证演奏音色质量的重要内容,也是建立演奏音色思维模式的基础。钢琴演奏者在头脑中要对作品形成一个整体的基本框架,以认知为途径对整个钢琴作品的思想内涵、人文精神、各部分的内在联系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考量,实现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的融会贯通。为此,钢琴演奏者首先要阅读并了解大量的钢琴演奏作品,对不同类型、风格的钢琴家的音乐作品进行区分,通过类比、推理、研究、观察等方式洞察音乐作品的深层次内涵,要善于总结和分析,不断提升钢琴演奏的认知水平和质量。其次,要了解钢琴作品中的各组成部分,对作品的创作背景、情感诉求、思想内涵进行了解,不断谋求演奏者与作品的精神契合,提高对音乐的敏感度。第三,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融入自身的情感感悟,并以极具中国特色的音乐元素丰富和发展演奏作品,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定形思想,以作品本身为出发点,对相关内容、结构、整体构成情况进行解读和重铸,并以此为主线,经过主观精神到情感升华的概念性飞跃,进而增强演奏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由于钢琴演奏者对音色的鉴别主要是通过感觉这一途径,演奏者要加强听力练习,根据音色的不同有效地辨别指尖触碰的旋律,同时,可以对自我演奏过程中音色存在的不足加以改进和创新,进一步提高钢琴演奏水平和质量。因此,钢琴演奏者要正确认识音色,对直觉感知的作用、本质属性、特点等方面要有明确清晰的认识,明确直觉是思维模式构建的助推剂,它对于某些音乐作品可以在第一时间做出理解。钢琴演奏者要提高直觉判断能力,在演奏过程中通过长时间的意识培养,逐渐形成一种自动化的转换判断意识,对钢琴音乐作品的整体动态能有更为准确的把握。演奏者还要善于反思和总结,在演奏过程中要提高对音色的辨别能力,提高对音色的敏感度,进而寻求一种更为高效的演奏模式。
不同钢琴演奏作品中所彰显的音色特征是不尽相同的,如肖邦的《夜曲》具有冲淡平和的特点,音色方面以优雅、柔和为主;而彪德西的《月光》构建的则是一个寂静别样的晚上,演奏的音色要具有较强的穿透力,才能进一步突出月光的清幽特点。由此可见,钢琴演奏者除了要具备较高的演奏技巧,加强对音色的有效认识和科学辨别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钢琴演奏中身体其他触键部位对音色表现的影响
(一)手掌的运动
在钢琴演奏中要注重身体中手掌的科学运动,通过手掌的合理调节强化对钢琴演奏音色表现力的影响。在钢琴演奏过程中,手掌是钢琴触键部位的主要支撑点和着力点,因此,要重视对手掌力量的正确调节,保证手掌的稳定性和牢固性,借助手掌的支撑作用,实现钢琴演奏强音音色和弱音音色效果的最优化。在钢琴弱音音色的表现过程中,手掌的力度要稍弱于强音控制力度,在处于塌陷状的同时,手掌的力度不能实现根本性的放松,一旦力度掌握不足,钢琴作品的音色就极易处于某一个点之中,穿透性不强且音色脉络模糊。因此,即便是在演奏浪漫主义钢琴作品时,手掌力度仍要保持在固定的空间之中,实现力度的有效控制和准确把握。由此可见,在钢琴演奏过程中,若想实现音色表现力的最优化,则需要在初始阶段就做好钢琴弹奏的手掌姿势调整。
(二)腕臂的运动
在钢琴演奏中要注重身体中腕臂的科学运动,通过腕臂的合理调节强化对钢琴演奏音色表现力的影响。腕臂是连接手指和手臂的中间力量,在某些情况下,需要两者的有效配合方可完成钢琴作品的演奏。在钢琴演奏过程中,演奏者的腕臂要处于平衡状态自重,要借助手腕的力量实现对手指力度的有效按压,换句话说,演奏者手指距钢琴琴键的距离要保持在合理的空间范围之内。以《梁祝》钢琴演奏曲为例,就其曲目的高潮部分来说,演奏者的手腕要做到轻柔舒缓,同时又不乏刚劲有力,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柔中带刚,刚柔并济”。如果腕臂的运动僵硬死板,则势必会造成手指的生硬,无法达到曲目的最佳演奏效果,并且极易使腕臂处于疲劳状态。
(三)身体的协调
在钢琴演奏中要注重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运作,通过各部位的高效配合强化对钢琴演奏音色表现力的影响。相关研究资料显示,钢琴演奏者在处于“自然的紧张”状态之中,则会实现钢琴音色演奏效果的最大化,作为倾听者则会听到饱满有力、顺畅灵活的钢琴音色,而在钢琴演奏过程中,身体的协调性主要集中于表演者的腰部。因此,如何实现腰部力量的有效带动则是整个身体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演奏音色表现力较大的作品时,演奏者可以通过上身的直立,借助腰部的协调力量,将音色自然地表现出来。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要注意身体其他部位的配合,如臂力力度的输送张驰度、手掌关节的密切配合、指尖感觉的强化等。由此可见,身体不同位置的相互渗透对钢琴演奏音色的效果极为重要。
三、钢琴演奏中触键技巧对音色表现的影响
(一)手指独立性
在钢琴演奏中要注重手指的独立性,通过手指的独立弹奏强化对钢琴演奏音色表现力的影响。钢琴演奏的音色具有颗粒性的明显特征,在演奏过程中可以通过指尖的连续、间断展现钢琴演奏作品的别样特色,并通过有效的间断不断赋予钢琴演奏作品新的音色内涵。在演奏过程中,指尖发力的力度和时机要掌握得恰到好处,通过手指的独立提升臂腕的灵活性,进一步凸显音色的集中特征,使其更加具有穿透力和明亮性,同时还可以提升钢琴演奏者的演奏速度。手指独立性的练习作为钢琴演奏的入门内容,演奏者要做到放松和紧张并存,按键动作轻且快,通过这种方式弹奏出来的音色可以给人一种舒适感。
(二)手指灵活性
在钢琴演奏中要注重手指的灵活性,通过手指演奏的灵活性强化对钢琴演奏音色表现力的影响。从钢琴演奏者进入学琴的初始阶段,手指的灵活性就存在于钢琴演奏的各个环节之中,手指弹奏过程中的灵活将直接关系到钢琴演奏作品音色的好坏。手指的灵活性要做到下键和离键的准确无误,动作要快而准。同时,钢琴演奏者要具有较高的演奏素养,能准确判断钢琴演奏的音色变化。一般来说,钢琴演奏的指法训练以高抬指为主,主要训练手指的灵活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此外,在日常练习过程中,钢琴演奏者需要勤加练习,进一步巩固基本演奏技巧,将快速指法训练和低触键指法训练相结合,提高钢琴演奏速度,在时间的积累之下实现钢琴演奏音色变化的跨越式发展。
(三)手指稳定性
在钢琴演奏中要注重手指的稳定性,通过手指演奏的稳定性强化对钢琴演奏音色表现力的影响。在钢琴日常练习和演奏过程中,手腕动作要保持连贯,特别是在八度的练习上要提高速度,动作幅度要做到收放自如。钢琴演奏者在作品演奏过程中对音色的掌握要有足够的力度。一般来说,在弹完一个音色之后要在快速放松的基础上,进入下一个音色的弹奏状态之中,借助手指实现钢琴弹奏力量的转换,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切勿有意识地下压手指,因为这样极易造成音色的不稳。对此,钢琴演奏者的演奏力量要以手指为中心,实现手臂、手肘、手腕、手指四方面的和谐统一。此外,在演奏过程中要重视手指的支撑力,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手臂的压力应不超过手指的支撑力,演奏者要格外注意小手指稳定性的有效训练,在保证每个手指独立性的同时,实现放松与紧张并存,由此提高音色的水平和质量,将钢琴作品的内涵和艺术性表现得更为透彻。
(四)指尖触碰技巧
在钢琴演奏中要注重指尖碰触技巧,通过指尖碰触技巧的提升强化对钢琴演奏音色表现力的影响。在钢琴演奏过程中,音色的好坏是通过触键薄弱表现出来的,这与演奏者指尖的触碰技巧有着直接关系。一般来说,演奏者指尖触碰技巧应用良好,触键程度深、用力大、速度快,音色则会表现出深厚有利、节奏清晰的特点。此外,钢琴表演者要在“放松理论”的指导之下,实现肢体动作、指法技能、弹奏技巧及心理状态的有效结合,使得这四方面处于协调发展的状态之中。“放松理论”认为,钢琴演奏者的弹奏效果与其自身的心理素质有着直接关系。要通过一系列的方式和途径消除演奏者内心的不安,进而避免因心理不适而造成肢体行为的僵硬,减少弹奏力度不足、演奏空挡、表演停顿等情况的出现。例如,在钢琴表演之前,钢琴表演者可以通过适当的手臂活动实现肢体的放松,实现音色效果的最大化。
综上所述,钢琴演奏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关于其演奏技巧的研究始终是重点课题。触键对于钢琴演奏音色的表现有着直接的影响,毕竟作为键盘乐器,钢琴触键直接决定着钢琴演奏音色的好坏以及音色变化的灵性。如果触键技巧掌握不足,就会使钢琴演奏的音色大打折扣;如果触键没有变化,钢琴的音色也就难以动人。可见,要想提高钢琴的演奏效果,需要表演者对触键技巧给予高度的重视,要下足功夫提高触键的灵活性、独立性、稳定性,确保钢琴演奏音色表现力的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袁茵.论钢琴演奏思维模式的构建[J].赤峰学院学报,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