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科学化、动态化
2016-05-14王美琴
王美琴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事业单位开展了一系列的体制改革,明确了改革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长期以来,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存在着一些问题,表现在人浮于事、按人设岗等方面,必须按照“精简效能,科学合理”的原则,以人为本,采取架构比例控制、总量控制以及最高登记控制等措施,按需设岗、按岗聘用,进一步调动事业单位各级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我国事业单位健康发展。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事业单位 岗位设置 公园改革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5-226-02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事业单位开展了一系列的体制改革,明确了改革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按照党中央的部署,改革的核心是深入开展经济体制改革,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从而使市场能够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深化事业单位各个领域的市场改革,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理顺事业单位的服务功能以及正确处理与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关系的重要工作,也是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手段。在本文中,笔者拟以事业单位市场化改革为例,对岗位设置的科学化、动态化进行分析,以期对实施和深化公园“管养分开”改革的平稳推进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事业单位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大约有120多万家以及超过3000万的员工,专业技术人员占到67%以上。按照中央关于分类推进改革的意见,近年来,已经将现有的事业单位分为三类,即:其一是承担行政职能的,其二是从事公益服务的,其三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几年来,在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事业单位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完善机制、促进发展、提升水平的目标要求,在确保单位稳定的前提下,通过艰苦的探索,进一步理顺各种关系,健全与完善管理机制,加快科学化、市场化优胜劣汰竞争模式的引入,培植单位成长为富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增强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以上海市森林公园为例,该园从2003年开始实施“管理层与作业层分开”的体制改革,逐步实现“事企分开、政企分开、管养分开”,公园的绿化养护、工程、经营服务、安保、门卫、物业(保洁)及其他配套作业服务等部门转制成为企业编制;另外一些人员进入新的管理机构,保留原有的事业单位性质,主要行使规划、标准规范以及考核监管等职能。转制职工由“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因人设岗,按劳付酬,职能发生了明显转变,也充分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目前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中尚存在的一些问题
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许多城市的事业单位已开始缴纳社保,但是也有一些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因此,进一步改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构建与完善更加合理、完善、科学的岗位设置管理制度,以人为本,用全新的理念编制能够适应当今时代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充分发挥自己才干的用人机制,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实践中,笔者体会到,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1.机构设置不科学,对如何量化岗位工作量缺乏认真调研。一些事业单位在职能部门设置了众多的科室,但是岗位设置不合理,有的科室人很多,有的科室却只有一个岗位,造成岗位所承担的工作量不对等。另外,由于编制比较少,按比例折算的中高级指标很少,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虽然一些科室工作人员数量较多,但是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人员分布不够合理,有的部门80%以上都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有的部门只有20%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存在着中级人员晋升高级职称非常之难的“瓶颈”,无法满足工作的需要,自然会出现基础工作没人去做的情况。
2.存在着许多超编人员。由于历史的原因,事业单位大都存在着一些超编人员,对于他们是否能够纳入岗位管理体制,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所以就存在着编制内编制外“不同命”的问题。例如,某高校后勤处的一位干部,已经在这一岗位上工作了10年,由于她一直是以劳务派遣的身份开展工作,因此,没有机会参加2014年开始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老保险制度改革。另外,编外员工在许多方面无法和编内员工享受同等待遇,一方面是工资、奖金、加班费、调级机会不一样,另一方面是福利、体检、旅游、外出开会乃至职称、福利、上户口等等都存在着不平等,使编制外的员工深深地感到自己是“二等公民”,无法与编制内地员工站在同一个平台。同一个办公室、同一个岗位,编外员工干得再多、干得再好,也不能够与编制内员工同日而语,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编制外员工的工作热情。
3.管理岗位人员等级受限。一些单位管理岗位有限,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单位所从事管理的人员远远超出。而且有一些人虽然在管理岗位上,但是还是愿意从事技术工作,其原因是受到管理岗位领导职数、单位级别、中层职数等原因的限制。例如,正县级事业单位一般管理岗位也只能设置4个等级,最高只能设到7级。而大部分事业单位规格为科级,一般管理岗位只能设到8级,以此类推。因此产生上升空间小的矛盾,导致部分管理人员因晋升岗位无望而挤占专业技术岗位的现象。
4.工勤岗位设置不尽合理。在工勤人员岗位设置问题上,许多事业单位往往是更多地关注管理抑或是技术岗位,忽视了工勤岗位。工勤岗位需要量少,但根据政策规定,各个岗位要按比例设置,由于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数有限,造成部分单位从事文秘、财务等管理工作或专业技术工作的工勤人员无法走上管理或专技岗位,出现了岗变薪未变的现象。另外,有的事业单位尽管急需专业技术中高级职称人才,但由于单位自身工勤人员偏多,设置主体岗位时只能以工勤技能为主,造成专业技术岗位偏少且专技岗位内部等级偏低现象,同时,受结构比例影响,工勤岗位较高等级的设置也严重不足,导致许多中级工近20年都无望聘用到三级岗位,大大挫伤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以致影响到单位长远的发展。
三、如何进一步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科学化、动态化
新时代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全新的要求,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将事业单位的改革推向新的高度。笔者认为,要全面落实改革的要求,分别按事业单位岗位的功能、职责、任务以及工作需要,运用全新的理念,认真调查研究,合理地设置每一个岗位。
1.要精心做好编制核定,保持岗位总量与结构常态性。事业单位要根据自己单位性质、定位、职责和任务,认真调查研究,做细、做小、做实,以“精简、效能”的原则进行科学、合理设置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人员岗位。根据岗位的工作性质、效益、发展等因素,适当放宽比例和调整。通过建立针对一些事业单位体改后存在控制编制的特殊情况,建议可采取过渡措施:在减少控制编制人员时,暂不减少岗位,待实有人员数达到核定的固定编制数时,再重新按照实有人员的现状和单位的发展进行岗位设置,避免出现岗位断层现象,保证单位的正常稳定和有序的发展。
2要根据单位三类岗位的实际情况,集中控制、集中管理、综合平衡。要区别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单位性质,制定不同的结构比例控制指标,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等条件后采取有效的控制使用。在具体实施中,要注意把握几点:一要看是不是事业单位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二要看是不是签订了聘用合同,按照聘用制度进行管理;三要看单位与职工是不是有正式的人事关系和工资关系;四是要看是否经过组织人事部门的认定,是否按照组织程序完善了相关手续。
3.要建立与完善各项制度,切实保障事业单位员工的工资福利、社保医保、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等权利与义务。其一是进一步完善分配制度的改革,避免“暗箱操作”,将以岗定酬、以薪定酬与以才定酬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其二是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制度,在职称评价、业绩评价方面采取更加科学、更加透明的方法,使之公正、公开、公平,从而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让更多的员工能够有一个健康、良性的发展平台和空间。其三是进一步完善岗位聘任制度,无论是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抑或是工勤岗位,都要采取公开竞聘的方式,平等竞争,竞争择优,竞争上岗,评聘分开,动态聘用,激活用人机制,根据每一位员工的具体情况,例如工作能力、劳动技能、平时表现以及资格、经历等其他因素,进行考评,通过公开答辩、民主推荐、组织考核、领导研究等环节,最终决定上岗资质。其四是进一步完善奖惩激励制度,发挥正能量。要建立与完善各种制度,包括奖惩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业绩考评制度等等,让每一位员工都感到工作有目标,行动有方向,都能够自觉自愿地讲奉献、讲团结、讲凝聚力,人人钻研业务,个个技术创新,在平凡的岗位上完成为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四、凝心聚力,任重道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要求高的系统工程,总的原则是既要坚持规范用人,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处理。
笔者相信,只要我们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四、五中全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凝心聚力,团结奋斗,进一步深化改革,以人为本,按照“精简效能,科学合理”的原则,采取架构比例控制、总量控制以及最高登记控制等措施,按需设岗、按岗聘用,进一步调动事业单位各级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我国事业单位健康发展。就一定能够使我国事业单位岗位的设置更加科学化、动态化。
参考文献:
[1] 楚静,薛姝.湖南新型城镇化推进模式及政策选择.城市学刊,2015(7)
(作者单位:安阳市人民公园 河南安阳 455000)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