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煤炭企业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2016-05-14朱琳
朱琳
摘 要:山西省作为我国的产输煤大省,其煤炭行业在我国能源结构和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在全球经济环境变化与我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煤炭行业发展过程中诸多问题日益突出,我国煤炭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陷入了极大困境。文章从山西省煤炭企业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其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并对山西省煤炭企业冲出困境、持续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以期为山西省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山西省 煤炭企业 发展困境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40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5-016-02
在我国经济持续调整的大背景下,煤炭行业的境况可以用举步维艰来概括,全行业亏损面已逾80%。作为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山西省煤炭行业更是深陷危机,从昔日的因煤而兴发展到今日的因煤而困的局面。自2014年以来全省经济出现“断崖式”下跌,GDP增速也始终徘徊在全国倒数行列。作为以煤炭资源为主的资源型省份,面对经济持续低迷,环保压力不断增大的严峻形势,山西省的经济发展迫切要求新形势下相关政策与改革的提出与实施,而煤炭企业作为全省重要的经济支柱,也亟需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以更加环保化、信息化、高技术含量的发展模式冲出重围。
一、山西省煤炭企业发展困境分析
“十二五”期间,山西省GDP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并在2014年和2015年经济下滑形势严峻。2015年前三季度山西省一般预算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11.4%,119个县(市、区)中有82个财政税收为负增长。由于煤炭及相关产业的规模在山西省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因此,在全国电煤价格下跌逾60%的情况下,煤炭行业的低迷成为山西经济放慢的主要因素。
当前煤炭行业整体低迷、价格不断下跌及消费总量控制等多重负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山西各大煤炭企业均面临亏损局面,全年煤炭企业截至2015年9月底呈现净亏损70亿有余。2015年,五大集团盈利利润较上年同期平均下降67%,其中晋煤集团跌幅高达75%。资产负债及融资方面,山西五大集团资产负债率达80%,长短期融资合计达7976亿元。{1}目前山西省煤炭企业还存在以下问题:优势矿井与落后矿井成本差异显著,吨煤制造成本仍整体高于内蒙、陕西等省。盈利方面,仅有少部分优势矿井尚有盈利,老旧矿井已出现售价与成本倒挂情形,基本已无盈利空间。
山西省现有独立焦化主体企业72户,平均产能200万吨以上,基本形成孝义、介休、洪洞、河津四个千万吨级焦化集聚区,以及清徐、交城、潞城、襄汾等10个500万吨级焦化集聚区,建成焦炉产能1.45亿吨。然而,由于山西焦炭产业一直以来形成的产量大、自营外贸出口量小的问题,山西省多数焦化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山西累计生产焦炭6726.05万吨,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6.67%。2015年11月中旬,国内焦碳市场弱势下行,市场成交情况一般,销售普遍不佳,焦炭企业回款困难。截至2015年11月,太原产准一级冶金焦出厂含税承兑价仅有640元/吨,全年基本保持不变。11月16日,山西临汾、晋中产的准一级焦下跌了10元/吨。{2}根据太原海关所搜集的数据来看,上年前三季度全国累计出口焦炭679.15万吨,同比增长17.5%;出口金额112294.9万美元,均价165.3美元,出口金额和均价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7.8%和21.5%,呈现量增价跌的形势。2015年山西省出口焦炭突破800万吨,同比增长10%以上,占全国的90%左右,达到“十二五”时期最高水平。然而,山西传统煤化工产业占煤化工销售收入的70%以上,但盈利能力普遍较差。新型煤化工项目起步较晚,资金配给低,投产项目少,技术应用不娴熟,煤制油项目盈利仍具有不确定性。
二、山西省煤炭企业困境成因分析
(一)外部因素
1.煤炭价格市场化。1988年开始,我国煤炭行业实行了价格双轨制制度。这一制度通过对产量、价格等进行行政干预,导致了市场供求关系的失衡,并阻碍了煤炭价格的形成机制。自2013年我国取消电煤价格双轨制以来煤炭价格实现了由半市场化向全面市场化的转变,这赋予了煤炭企业更大的自主性以及市场主动权。然而,全面市场化在展现出优势的同时也伴随着挑战。对于煤企自身来说,缺乏对市场信息以及趋势的把握,经营管理策略方面、生产技术效率以及综合竞争力的匮乏,导致煤企在市场化的浪潮中艰难前进。
山西省吨煤综合平均售价从2011年最高时的656元,下跌至2015年10月的244元。2015年四季度本应是煤炭销售传统旺季,煤炭价格却持续走低。受煤炭回款率、盈利状况等因素影响,山西省属五大煤企建设资金及日常生产经营资金整体趋紧,银行贷款均达到千亿以上,2015年负债率高达81.79%。此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对煤炭困境也有重大影响。
2.煤炭市场供需失调。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节约优先,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方针,并在“十二五”期间重点控制煤炭消费过快增长。同时,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环保呼声强烈,对于我国传统能源行业的压力逐步增大。整体经济放缓,总用电需求降低,水电发电量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工业生产以及房地产投资等行业的增速放缓,对煤炭需求大幅降低,整体来看,我国对煤炭能源的需求呈现逐渐减少之势。
2015年上半年我国煤炭产能为17.25万吨,同比下降7.4%;销量同比下降了8.06%。2015年6月煤炭企业库存为9950万吨,仍比年初增加了1293万吨,幅度达14.9%。{3}尽管上半年煤炭产量得到一定控制,但煤炭需求依旧疲软。山西作为全国的煤炭能源产出大省,自2015年以来,山西原煤产量同比下降3.2%,但库存仍呈现上涨态势,煤企库存比年初增长35%,占比接近全国库存的一半。去库存、去产能的任务仍然艰巨。
(二)内部因素
1.经营管理制度不适应。我国全面放开煤炭价格市场化,对于煤炭企业来说应着手适用现代煤炭发展需要的新型经营管理模式。然而,我国的煤炭企业在经营管理制度上的更新与创新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大多数煤炭企业仍然以煤炭产量作为衡量企业发展程度的单一指标。作为煤炭企业的管理者与决策者,缺乏对市场经济环境下煤炭企业发展的全面准确认知,无法结合企业自身优势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只注重短期效益,而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思维。由于缺乏对财务管理制度重要性的认识,财务管理机构的人员无法有效地进行资金调控,致使企业的经营成本逐渐上升,总体利润下滑,缺乏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与动力。
2.信息化认识缺乏。随着我国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各类信息技术在不同行业广泛应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信息化技术在煤炭行业的应用还处于基础阶段,单单依靠购置信息技术产品如计算机设备等,并不能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掘出来,更重要的是利用信息技术产品搜集数据、整理数据、进行综合数据分析以得出有助于企业发展的相关结论。在煤炭企业的监管过程中,可以共享的资源有限,且相关政务多以传统形式进行,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的提升,降低了煤炭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生产与资源利用技术应用欠缺。我国煤炭行业经过多年技术改造与升级,开采技术有显著提升,还通过建立一批大型煤炭企业,实现采煤、输煤、监控、管理一条龙的经营体系。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煤炭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仍有差距。我国中小型煤炭企业居多,小型矿井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低、技术研发投入少,生产工艺相对落后,对于煤炭的开采、清洁利用以及回收等方面的技术还很缺乏,资源浪费的现象严重。
三、山西省煤炭企业走出困境的对策
1.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完善管理制度。在现行经济下行及煤炭行业整体疲软的压力下,煤炭企业需要转变传统的经营管理理念,以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与决策者,需要快速更新管理意识,针对市场竞争的实际问题,结合企业自身的优势与劣势,进行管理创新,适应新常态经济环境下对现代煤炭企业发展管理的需求,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完善企业经营管理结构,从更加全面、细致的角度审视企业的存在与发展,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实现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构建信息共享平台,拓展营销渠道。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煤炭企业可以借助煤炭电商增加煤炭销量,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寻找与中国友好的贸易往来地区,推进过剩煤炭产品的出口。同时,煤炭企业应放弃墨守成规,积极提升创新意识,更新发展理念,有效利用信息化带来的便利与潜在机遇,抓好生产的同时,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了解消费终端需求,拓宽营销渠道,提升企业效益。进一步完善诸如山西煤炭信息网等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各内部组织机构的信息传递,提高工作效率;加速信息的采集、处理与分析;提升政务信息公开的速度与透明度;完善网上相关业务的咨询与办理。
3.加强技术研究投入,提升生产效率与资源利用度。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表决通过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里提出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的应用,用以促进煤炭高效利用来推进煤炭由燃料向燃料与原料并重的方向转变。通过煤电联营与煤电一体化途径,实现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同时,煤炭企业应以新电改为契机,实施园区型售电主体直接交易,煤炭企业依托资源型城市,参与售配电业务,建设区域微电网,探索“煤—电—热—网—园”的一体化操作模式。在经济困境期,作为山西工业支柱的煤炭企业需要发力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在环保压力下,更换环保设备,大力发展清洁煤,将煤炭作为燃料的主要用途进行转变,更多的向原料使用来研究,以顺应全球煤炭行业的未来发展。山西省也将继续实现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在科技创新方面加大投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并着力研究建成世界级煤基低碳技术中心,利用国际上的HELE和CCUS等低碳排放技术,促进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山西经济带来新的活力。
4.实施供给侧改革,平衡供需。当前我国煤炭行业的主要任务是解决煤炭产能过剩问题,通过加强政府监管,淘汰生产力落后煤矿,促进煤炭行业整合来促进供需平衡。首先,通过暂停审批新建项目实施减量化置换,调整工作日制度,实施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以实现新增产能控制。其次,通过筛选从而淘汰即将枯竭、自然灾害严重,特别是安全投入不到位、安全设施不齐全、队伍不达标、管理匮乏等重大安全隐患多的落后产能。最后,紧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加强对周边国家,诸如印尼、巴基斯坦的火电供给输出,以抓住其潜在需求。
总结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煤炭企业应准确把握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转变自身经营理念入手,增强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强先进科技投入与研发,紧紧抓住我国实施的供给侧改革政策,在转型发展的浪潮中站稳脚跟,实现可持续发展。
注释:
{1}数据来源于中国煤炭资源网。
{2}数据来源于中国炼焦行业协会。
{3}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
参考文献:
[1] 石利民.新形势下煤炭流通企业面临的困境及出路[J].当代经济,2015(33):19.
[2] 仵明丽.新常态下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煤炭,2013(3):30-31.
[3] 钟国贤.霍州煤电集团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5.
[4] 鲍薇.对国有煤炭企业走出市场困境的思考[J].市场研究,2014(10):32-33.
[5] 陈军生.新形势下煤炭企业面临的困境和出路[J].中州煤炭,2013(7):119-120.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1)(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