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蓝给自己看
2016-05-14戴筱月
戴筱月
我隐约在不急不慢的叙述里看见了一片海,无论狂风骤雨,抑或雾锁云迷,它从未改变波澜壮阔的蔚蓝,即使无人欣赏。
——题记
这个故事的背景,是那个物质贫乏、信息闭塞的年代。
他只是出生在乡镇里的一个普通男孩。工人阶级的家庭、一成不变的生活、平庸的学业,就是他的所有。
他也忘了他是在何时何地邂逅文字的,或许只因一本偶然借来的书,或许只是几句忘记了出处的话。但在那些平淡的日子里,文字渐渐成为他青春里一个含蓄的梦想、一朵饱含着希望的花苞、一盏遥远但发散着耀眼光芒的明灯。他对文字的喜爱从热情关注,到没日没夜地阅读,再到笔耕不辍地创作,年复一年。梦想在花苞中酝酿,热情在灯火中燃烧。
他扬帆起航,在高中那些寸时寸金的日子里,依旧挤出时间啃着他的书本,写着他的文章,甚至自发在班上创建了文学社,与为数不多的文学爱好者在班级的报纸上刊登他们的作品。
那些缀满了行行钢笔字的笔记本,那些写满了梦想的文学报,是一个个挥洒着汗水的梦,犹如一艘扬起希望之帆的小舟,行驶在广袤的文字海洋上。
可惜他没有遇到伯乐,没有名师的指导,甚至没有掌声、奖励与鲜花。因为办文学社,他一次又一次被老师叫去“谈心”,墙上的文学报也只能张贴在无人愿意靠近的卫生角。那时,年少的写作比起“正统”的学习,显得愈发“歪门邪道”,同学间尴尬的气氛与议论的私语令他难堪,而极少得到肯定的文学创作也随着渐渐燃烧殆尽的热情开始举步为艰,那个最初的梦想开始在心中摇摆不定。
他也曾经在灯下怀疑过自己,他并不是生于书香门第,更不曾拥有骄人的天资、斐然的文采;他也曾在下笔时止住,在遥望一片迷茫的前途时惘然。
他一次一次在夜深人静时质问自己的梦想,质疑自己的选择,不知反思了多少次,他才想起自己的初衷——喜爱。他仅仅是喜爱文字,仅仅是想用文字构建一个在水一方的梦想。
只是那么一刻沉思,他心中暗流涌动的大海忽而沉静。
他终是没有放弃写作。
他在灯下勤学,在题集中为了人生而冲刺。
他写作的笔没有停下,好像从某一刻起,他的脚步出奇地坚定,他心中的那片大海有着常人没有的风平浪静。他像海,继续着自己的蔚蓝。
他是无数个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的人之一,故事的结局并不一定有鲤鱼跃龙门的那份荣耀,不一定有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春风得意。
即使没有载誉而归,但我知道故事里的少年从没有为曾经的执着奋斗而后悔过。
因为故事里的少年——现今我的父亲,在故事结束的许多年后,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向我讲述了这么一个平凡却不平凡的追梦历程。我听着父亲的讲述,如梦初醒。
无关年少轻狂,青春的梦想不是为了展现给他人,也不是为了荣耀而前进。
只是因为爱好,于是热情之火就燃烧了整个青春。
往日的梦想实现或不实现,在现实面前已经并不重要,而真正令人回忆感慨的,往往是通往梦想道路上的无畏追逐,那种一事能狂便少年的豪气。只要你勇敢尝试过,执着奋斗过,那么回望过去,你便明白那些梦想的花苞已在时光中展蕊,那盏梦想的明灯真实地照亮过你的青春。
心中的那片大海,沉淀着梦想的大海,自始至终都在你的青春里。星不为长夜闪,海,蓝给自己看!
指导老师 王纪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