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忆的策略

2016-05-14柴林

琴童 2016年5期
关键词:曲子记忆情感

柴林

惊人的记忆力是由先天的基础、从婴幼儿时期开始的培养、聪明而勤奋的练习等要素凝成的。音乐学习里没有“万能钥匙”似的秘诀,使用什么记忆策略受到曲子、学习阶段、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影响。望下面的个人经验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记忆的常见误区

一是把记忆想象得过于简单,例如把记忆类比为往容器里装东西,把大脑类比为容器。这过度简化了非常复杂的记忆过程,显然是错误的。二是认为“重复万能”,迷信强化记忆的效果。强记(rote)只是诸多的学习策略之一,它必须伴随智力反思。否则,即使成了熟练演奏的“闪电手”,也只是“匠人”。三是把记忆力当成单独存在的一种能力,脱离实用和实战,单独进行“记忆术”的强化训练。这种做法是“割裂式思维”的表现,活生生地撕裂了记忆内容、记忆的目的、学习者(少儿)的情感、学习动机等事物的有机联系,往往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那么,学音乐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总策略:多合一

综合使用各种记忆,就会记得更牢。和音乐演奏相关的记忆至少有5种:听觉记忆、视觉记忆、动觉记忆、概念记忆、情感记忆。前两种顾名思义,第3种有时也称“肌肉记忆”,第4种下面会具体谈到,第5种涉及曲子里的情感和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它提醒家长友善待子,别把某首曲子和不良的情感回忆拴在一起。

理论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例如有人喜欢通过听觉来记忆,有人喜欢借助视觉来记忆。但儿童的可塑性较大,请家长朋友不要在孩子面前说:“我的孩子属于X觉记忆类型”, 这种话可能不符合事实,倒是会把某种偏好诱导出来,造成既成事实。

策略:培养“内心的耳朵”

多位音乐教育家都谈到,内心的听觉想象对于音乐学习非常重要。例如卡尔·莱默尔和瓦尔特·吉泽金多年前在《现代钢琴演奏技巧》一书中就有提及。1990年代,音乐教育家戈登总结前人的理论,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更系统化的“听想”的概念。关于听想的理论和操作,我将另写一篇文章向大家介绍。简单地说,幼童最好发展出听想的能力,这样读谱和记忆的时候才会相对轻松。

策略:方位记忆

也称为空间记忆、视觉化记忆方法、罗马房间、旅行法,几乎是人的本能,有时用不着刻意学习和使用。如果婴幼儿的空间技能较好,将有利于晚些时候在音乐学习中使用方位记忆。当我们记住一串音符,我们顺便也把它们在乐谱上所处的位置、它们相互之间的高度,他们组成的形状等,也记了下来。受过良好训练的音乐教师,会把这类窍门传给孩子。

策略:主动回想

当谱子出现在眼前的时候才开始回忆是被动的回想。要变成记忆高手,需要主动回忆,可以尝试利用睡前的黄金时间回忆。

策略:蚕食+拼接

俗话说:贪多嚼不烂,英语里也有个表达:one bite at a time(一次吃一口)。蚕食策略就是把记忆内容分小块,一次一个小块,保证每个小块(例如一小节、一个乐句)完全正确无误,然后不断连接它们,组成较大的“块儿”,最终连成整首曲子。这有点类似孩子们玩拼图或拼接玩具,相关的专业术语是“组块”。不必担心组块太多而影响曲子的整体性。事实证明,这样打磨出来的曲子在整体上更加流畅。另外,每记忆一小块之后,记忆者可以用内心语言(旁边没人的话,说出来也很好)或身体语言(例如握一次拳)进行自我激励。

策略:通过结构分析发展出

结构理解

实际操作中,组块和分析往往同时进行。刚练习的时候,一定要对曲子进行结构的分析,按照乐曲的结构进行拆解,练习的时候,就从这些拆开的“块儿”的边缘开始。不要每次都按照印刷的顺序练习。这些开始练习的节点,也可以选取几个,相对固定下来,练习就从这些地方开始。

结构分析的工作,可以让儿童“走在前面”,先做一些猜测和分析,由有经验的成人在一旁指导。必要的时候,可以在乐谱上做一些关于曲子结构的小记号。大一点的孩子,要借助曲式、和声方面的专业知识彻底理解曲子。只有每个音符、小节、乐句得到水晶一般透彻的理解,一首曲子才会被长久记住。

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去判断自己是否已经理解了结构。在初步记下一首曲子后,尝试从曲子的某个结构点开始演奏曲子,奏到曲尾的时候,接上曲子的开头,继续演奏,直到刚才开始的结构点之前,形成一个新的“圆圈”—— 一首“新曲子”。这种挑战也有一定的趣味性。如果多次都成功,就说明演奏者已经发展了对曲子的结构性理解。

在结构理解之上的记忆我们称之为“概念记忆”,相比肌肉记忆,它维持时间的更长,更可靠安全,更可以依赖。当然,就像前面提到的,我们综合使用这些记忆。

策略:强化

一旦初步的记忆形成,就要借助重复而强化,把短期记忆变成长期记忆。大量的重复是良好的演奏绝对需要的,但重复不是“机械强化”,而是为了更艺术化、更有创造力的演奏。换言之,练习最好是“刻意练习”(请参考本刊2015年第9、10期的两篇文章——《刻意练习和一万小时定律》和《再谈刻意练习和一万小时定律》)。背谱熟练演奏的时候,曲子已经“自动”往前走,大脑的一部分资源就可以解放出来,去兼顾原先没有顾及的东西,例如乐句的构造,和伴奏者的呼应,和听众的互动等。

强化方法考验着练习者的创造性。除了上文的“不停找新起点而循环”的强化方法,还有很多,例如逐渐加速演奏同一个片段(或曲子)、听录音、看录像、观摩他人的演奏、再深入分析曲子等,它们往往在无形中使用。

有的家长说,孩子练琴时间太少,无法重复而强化记忆。其实强化有很多种,不一定要“有琴复习”,例如在想象中复习,或唱出曲子。这样的话,生活里就有很多可挖掘的“练琴时间”。

强化需要结合其他记忆策略,尤其是概念记忆。否则,大量、机械的强化可能对长期的学习动机,甚至对儿童的认知能力造成重挫。请允许我提两个建议:

1.学音乐的孩子,不要死读死背一些书面文字材料。音、形、义、情感等要素相互脱节的死背书,和讲究“符号-声音-动觉-情感”的连接和转换的音乐演奏学习,是背道而驰的。请家长不要一厢情愿——幻想“(死)背书和(死)背谱能相互促进”。假使这两种记忆活动都缺少智力(包括创造力),同时做它们,只会加倍伤害儿童。

2.家有琴童,请削减其他业余爱好以保证音乐时间。音乐学习(包括其中的记忆活动)是费时费力费脑的活动,一定要提前“匀”出时间,并做好生理和心理上的准备。

记忆崩塌和友好环境

大部分孩子不是记忆天才。当孩子演奏时记忆出错,家长应保持镇静和宽容,绝不要满脸焦躁或怒容,最好确保学习或演出环境里的大部分人是友善的,不给孩子过大的压力。

结 语

记忆是很个性化的心理活动,本文只提供了一些基本的策略。您的问题“我的孩子记谱能力为何不强?”的答案可能在很多地方。例如,练习没有建立在深入分析乐谱的基础上,一些细节的练习不充分——没有分拣出来专门练习。又如,成人在一旁制造了太多干扰,或环境中有太多压力。具体的原因需要您和孩子不断反思和改进。如果您的孩子在其他领域的学习里记忆表现不差,您还可以稍稍宽心;假使在其他术科里的记忆表现也不理想,那就要引起重视了。

猜你喜欢

曲子记忆情感
柴可夫斯基的曲子有什么魔力?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有风吹过
吹曲子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记忆中的他们
公园那边有人在吹萨克斯
记忆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