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农民培训路径优化思考

2016-05-14詹万成

南方农业·下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新型农民农业发展优化

詹万成

摘 要 当前,全球已经迈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为了跟上农业经济、科技以及社会发展的步伐,新形势下的农民必须强化自身的能力,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用知识和技术来武装自己,逐步成为新型农民。通过农业推广工作来对农民进行全方面的培训是提高新型农民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受到主观以及客观因素的影响,在此工作中会出现一些困难,农业推广部门及其人员需要针对困难实施有效的措施来优化培训路径。

关键词 新型农民;培训路径;优化;农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C913.68;G72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5--02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各行各业都开始关注自身的科技实力与知识实力。我国为农业大国,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浪潮中,对于农业经济来说,想要在新时代维持生存,获得发展,必须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使农民摆脱以往的观念、生产方式,成为知识经济体制中的新型农民,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基础。

1 新形势下新型农民培训的制约因素

在多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笔者发现,当前阻碍新型农民培训的主要因素有。

1.1 基层培训条件有限,关注意识较低

1)就当前的基层农业推广单位及其员工而言,在培训条件以及关注意识上存在缺陷使新型农民培训工作难以实现有效发展。

2)在培训所需的软件与硬件条件建设上存在不足,相关部门没有投入一定的财力,或者受到划拨资金不足的影响。例如,缺乏基层培训站点与专业培训人员、培训所需的机器设备等落后、培训相关教材缺乏等[1]。

3)关注意识上也存在问题。当前,大多数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往往过度关注农资推广以及新型农业技术推广,而忽视了对农民的培训工作。这也是造成培训相关软硬件条件跟不上的原因之一。

1.2 农民基础文化素质低,认知水平差

虽然国家在义务教育以及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方面早就加大了创新力度,新时代农民的文化素质水平提高,但是,相比于农业科技水平较高的其他国家,我国农民的基础文化素质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尤其在观念方面,一些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依然存在着“读书无用”的陈旧观念。较低的文化素质会直接影响到农民的认识水平,其间接地导致新型农民培训难度的加大。

1.3 培训方式与内容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当前需要

制约新型农民培训的另一大因素为培训方式与培训内容层面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培训方式单一,在大多数农民培训中,还是延续传统的口授式培训方式。这种单一的方式对于文化程度有限的农民来讲,不易背其吸收并灵活掌握;培训内容单一,在笔者多年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发现针对农民的培训,其内容主要为农资应用介绍、种植技术讲解等关于技术层面的知识,很少涉及农业风险掌控、有机农业开发等较为前沿等新时代的农业经济相关知识。这些知识的缺乏与多元化社会以及农业经济的发展不相符,使农民不能满足时代需要[2]。

1.4 农民数量多,难以实现培训的全面化

我国为农业大国,虽然近几年我国城镇化建设加剧,农村常驻人口大幅度缩减,但相比于其他国家,我国农民的数量与比例已经排在前列。在我国地区中相应的农民数量也占有较大比例。面对庞大的培训对象,数量及人员有限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难以实现培训的全面化。

2 优化新型农民培训的具体路径分析

就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而言,为了促进农业经济的现代化程度,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来优化新型农民培训工作。

2.1 提高新型农民培训的认知,加强软硬件建设

在倡导知识、科技以及创新的当下,从事农民培训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必须要深刻认识到农民培训对其农民自身、农村经济,甚至整个社会发展的影响。只有在农民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后,才能够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才能够促进一系列农业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具体来说,在提升认知以及强化软硬件建设上,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通过政策与形势的分析,负责农业培训相关部门管理者向每位员工普及农民培训的重要性,使其明白这项工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2)多渠道争取资金来完善新型农民培训所需的软件与硬件基础。除了尽量保持农业划拨资金的转款专用外,基层农业推广部门应当积极依托社会组织、自身多元化运营来充实培训事务所需的各种条件。

2.2 摆正培训态度,确保培训效果

针对当前农民文化素质较低,认知程度有限的客观局限,就我国庞大的农民群体及我国的基本国情而言,很难在短时间内对其加以扭转。为此,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积极地做出相应的努力来弥补这一缺陷。这就需要其摆正培训态度,即面对农民接受能力、认知能力差的客观现状,在培训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在态度上保持耐心、细致、真诚的状态。当面对问题时,不应感到厌烦、无奈,要积极地需求有效途径从侧面加以解决,从而最大程度地帮助农民充分吸收培训内容,完成培训的目标,确保培训效果。

2.3 创新培训方式,促进培训内容的多元化发展

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对于农业经济来说,创新同样重要。在新型农民培训中,对于传统的、单一的培训方式与培训内容,相关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必须要投入一定精力与人来来加大创新力度。1)在培训方式创新上,应当充分借鉴现代化企业培训方式,合理借助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来展开立体化、富有画面感的演示操作、图片展示等培训方式。这样能够便于农民对培训内容的吸收与借鉴。2)在培训内容上,相关培训机构应针对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来完善与充实培训内容,如应当适当引入农业风险防范、生态农业等新型农业观念与内容。此外,在现阶段的培训中,要注意内容的通俗易懂,以便农民掌握。

2.4 完善农村合作社培训点,使其达到以点带面效果

对于庞大的待培训新型农民而言,为了弥补自身的不足,相关农技推广单位应当积极寻求其他途径来加以优化。例如,负责培训的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在农村成立合作社,联合当地的农业种植技术员或者具备一定文化素质水平的新型农民依托合作社建立培训点。重点培养一批达标的新型农民,然后通过这些农民的作用将培训知识与内容传播至基层农民身上,起到一点带面的效果[3]。

3 结语

在当前的新型农民培训中会出现一些制约因素,相关部门应积极发现问题,并想方设法来对培训路径加以优化,进而促进我国农民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满足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唐小平.新型农民培养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四川农业科技,2016(2):69-71.

[2]耿会霞.加强新型农民培育 提高农民综合素质[J].吉林农业,2016(5):61.

[3]孟繁君,金青,苏春辉,等.探索培训新形式 拓宽培训新途径[J].基层农技推广,2016(3):57-58.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新型农民农业发展优化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基于地方政府视角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研究
刍议基于农业循环经济的新型农民的内涵与需求
汝南县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议水利现代化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联系
新型农民远程教育培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