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南北战争后工农业互动问题及其启示

2016-05-14李静

南方农业·下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现代化工业农业

李静

摘 要 美国南北战争后,统一的国内市场给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二者在后来几十年里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的现象。农业以输送劳动力、提供原材料、购买机械设备的方式在促进了工业化的同时,工业部门也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交通工具、市场需求、机械设备等条件。

关键词 农业;工业;现代化;工农互动;美国南北战争

中图分类号:F320;F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5--02

厉以宁[1]在探讨西欧农业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时指出,“与手工业、采矿、航运业相比,西欧封建社会中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产生和发展要缓慢的多。”由于封建主不愿意放松对农村的控制以及封建依附关系,导致西欧农业的资本主义化过程相对落后于工业。与西欧不同,独立以后的美国封建因素并不明显,美国的农业面临的问题是工业从农业无偿取得资源的积累,各种资源从农业向非农业流动及从农村向城市流动,导致农业发展滞后。然而,一个国家在工业化的初期,又客观需要从农业中获取各种资源,以此从农业中获取资金。

1 南北战争后农业给工业化带来的各种条件

工业化源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所带来的潜在动力,以农业为母体衍生出工业化过程中所需要的资金、劳动力以及市场等因素。例如,英国的圈地运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土改、俄国的农奴制改革等,这些国家对传统农业进行的资本主义性质改革,从不同程度上给本国工业化带来了良性互动;但美国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其并不具备像英、法、俄等国这样明显的封建因素,其农业对工业化的促进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

首先,由于机械化的普及使许多劳动力从农村中释放出来。美国工业化过程中所依靠的劳动力,主要是由于移民以及机械化普及所释放出来的劳动力。在南北战争爆发之前,美国仍处于农业经济占主体的时代,新西部主要是以自耕农的制度为基础,许多小农场主存在于亚拉巴马、田纳西和肯塔基等地方[2]。但是南北战争以后,随着西北部地区机械化的普及以及制造业的发展,促使农村剩余的劳动力逐渐流向各大城市,美国的城市人口从1840-1850年几乎翻了一番,1850-1860几乎又翻了一番,到1920年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3]。机械化的普及,导致农业产业结构逐渐由劳动力密集型向集约型过渡,释放出来的大量劳动力为工业化创造了良好条件。

其次,工农业产品价格差,使工业发展可以追逐较高的利润;而农产品价格降低却使得农民利润的减少。在1870-1890年,农产品价格的下跌的同时工业产品却维持着高价,尤其是农业生产所需要设备保持着高昂的价格,这使得农民所经营的农场获得部分利润被剥夺,虽然工农产品的价格差对农业是一种负担,但在工业化早期,这样的状态有利于促进资本向工业部门流动。同时,价格低廉的农产品也容易促使农业与工业关联较大的产业发展,1860年时,美国头四类工业产品的价值是依靠农业或者是木材业而产生的,而在头六类工业中,1914年之前就包含四类[4]。所以,工农业产品的价格差异,廉价的农业原材料从某种程度上说促进了美国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再次,农业生产社会化促进与农业相关的服务业、机器制造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繁荣。美国农业生产的商品化,使农场对工业加工、交通运输和商业销售的依赖越来越大,而与农业相关部门的发展又推动了城市的发展[5]。就农产品加工工业而言,农产品的深加工可以提高产品自身的附加值,而纺织产品、皮革产品、食品加工等产业需要机械来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些产业的形成群带式拉动了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最后,农业生产生活消费对工业化的贡献。在美国现代社会里的一个典型农民,其购买预算总要包括下列各项货物和劳务:为生产用的包括农业器具、化学肥料及铁路运输;为消费用的包括衣着、靴鞋及家庭用具等。这里列举出的农民生活劳作必需品都属于工业产品的范畴,而且从事农业生产所需求的工业产品远不止这些,因为还包括各种其他可变因素带来的间接消费。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在1865年后的15 a里通货紧缩达到50%,但是伴随这一通货紧缩的并不是经济的停滞,相反却是实际收入的高速增长,而1873年开始的价格下跌并没有阻止这时期实际收入的快速增长[6]。虽然同时期的消费增长缓慢,但实际收入的提高为购买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后来农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通货紧缩给工业化带来的压力。

2 农业问题的解决以及工业化对农业的反哺现象

如果农业长期处于被攫取的状态也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反过来也会影响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因为如果经营农业长期处于低利润,或者工业没有反过来促进农业的投资,这就会导致国民经济结构发展畸形。所以,不应该把实现工业化与发展农业对立起来,“工业化”的涵义必须包括工业和农业的现代化。

城市人口增长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市场。据美国联邦政府1879年的统计显示:美国人口从1790年的3 929 214人增加到了1878年的38 558 371人;其中纽约州的人口从39 751人增加到了4 382 759人,宾西法尼亚州的人口从35 691人增加到了3 521 951人[7]。从这组数据来看,美国人口从建国初期到内战过后增加了近10倍,而且以东北部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增长最为明显。这些不断涌入城市的人口逐渐形成人口聚集的效应,农村人口从一个农村的生产群体演变为城市的消费群体,不仅减轻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附带压力,还逐渐扩大了城市对农产品的需求,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消费市场。

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区域特色化。一般化的农业耕作开始转向于专业化,靠近城市地区根菜作物采用“集约耕作法”;山区的养羊剪毛,以及康涅狄格河流域的生牛催肥等[8]。战后南北隔阂被打破以及南方城市的兴起,为区域农业特色化奠定了条件;尤其是工业化过后,统一的市场以及交通条件的改善,进一步促使农场主选择区域优势作物进行耕作。他们会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当地的自然条件以及投入与产出的比例等等因素来进行规划,这也使区域农业特色化更加明显,如:在南部和西部各州种植春小麦,在中西部地区种植冬小麦和玉米,在西部干燥高原地区放养牛群等。

工业化进一步加快西部和南部各州的开发。内战过后,随着美国国内市场的统一,国内人口流动更加活跃,工业发展较快地区的农民阶层也逐渐向地价更低的西部和南部各州流动,这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实行城市化而是地价上涨,农业税收也随之增加,生产成本高于预期等,这些“因素”推动了这个地区的小农涌向西部地区,所以,20世纪80年代成为了东部小农减少,西部小农增加的10 a[9]。这些“小农”不仅带来了先进机械设备以及经营理念,提高了单位面积的生产效率,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有效地促进了西部和南部各州进一步开发。

铁路、运河等交通环境的改善。20世纪70年代之前,西部主要是依靠人力沿途驱赶的方式将牛群运输到东部地区,这样不仅无法满足东部市场的需求,也会给牧场主增加许多运输成本。随着铁路里程的增加以及运河的开通,在80年代美国就铺设了120 700.8 km的轨道,以及1894-1898年间被售出的铁路里程就超过了64 373.76 km[10]。这给牧场主带来了巨大机遇,因为随着交通环境的改善、运输的成本以及风险逐渐降低,这可以有保障的扩大牧场的经营规模以保证东部市场不断增长的肉类需求。除了畜牧业逐渐发展起来以外,西部的养羊业、城市郊区的园艺业、中北部各州的乳酪业以及一些经济作物也得到了发展。

3 结语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今天,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逐渐加快,但同时也面临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土地荒废、留守儿童等问题。而从工业化来看,随着将近四十年的工业积累,我国2015年人均GDP已达到了8 000美元,城镇化率也达到了56%左右,二、三产业占GDP比重的90%左右。这些数据说明,我国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时期,根据国际经验表明,进入这一阶段过后,不同国家都会根据自己的国情对农业进行反哺,从产业转移来看,当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工业化完成后,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优化产业结构的要求,许多劳动力密集型传统制造业除了迁往东南亚之外,也可以适当衡量迁往西部或者城乡结合部。此外,在农业生产营销方面,工业如何带动农业实现生产现代化、管理科学化、产品市场化等,也成为了缩小城乡差距的一个重要支撑点。

参考文献

[1]厉以宁.资本主义的起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233.

[2]查尔斯·彼尔德,玛丽·彼尔德.美国文明的兴起:农业时代[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514.

[3]H.J.哈巴库克M.M.波斯坦.剑桥欧洲经济史(第六卷)[M].王春法,张伟,赵海波,译.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657.

[4]福克讷.美国经济史·下卷[M].王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49,277.

[5]刘自强.1865-1914年农业现代化对美国城市化进程的历史影响[J].银川:宁夏社会科学,2007(6):156.

[6]弗里德,曼施瓦茨.1867-1960美国货币史[M].巴曙松,译.北京:2009:26-27.

[7]Treasury Department.STATISTICAL ABSTRACT OF THE UNITIED STATES—first number,1878[S].GOVERMENT PRINTING OFFICE,1879:148-150.

[8]福克讷.美国经济史·下卷[M].王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277.

[9]H·N·沙伊贝,H·G·瓦特,H·U·福克纳.近百年美国经济史[M].彭松健,熊必俊,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版,1983:56-57.

[10]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管理革命[M]. 重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195.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现代化工业农业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我的女巫朋友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农业科学
工业技术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