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作物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浅析

2016-05-14杨丽琼

南方农业·下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技术种植技术农作物

杨丽琼

摘 要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农业产业的发展关系国之民生。我国作为种粮大国,粮食种类、产量、种植技术因区域、气候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因此不同地区农作物种植的病虫害防治也存在差异。鉴于目前病虫害对粮食作物的破坏及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着重对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技术与方法进行探讨,以确保我国的粮食生产安全。

关键词 农作物;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31;S4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5-0-02

农作物种植过程是一个繁琐的培育过程。目前,全国一些地区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做得不全面、到位,尤其一些地区因病虫害的突然爆发且未得到及时控制,给一些粮食种植户带来了重大经济损失。为确保粮食产量不受损失及提高农民种粮收入,必须运用科学的农作物种植技术,采取合理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文章也将对此两方面展开分析。

1 农作物种植技术分析

农作物种植技术的合理与否、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否有效实施直接影响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及最终产量,做好选种、播种前的种子病虫害处理工作十分必要,这能有效保证农作物健康生长的安全性。

1.1 播种前的准备

第一,做好选种工作。种子的好坏直接影响种子的发芽率,选择品质好的种子,不仅能保证种子发芽率,也会对后期种子的茁壮成长十分有利[1]。因此,选种就应该舍弃秕粒、破损粒、虫蛀粒、病粒和出芽粒等,以保证种子的品相与发芽率。另外,针对不同农作物品种在选种上也存在很大差异,不同品种作物在种子大小、种子表皮颜色、粒型的选择上也是不同的。

第二,做好土壤准备工作。种子对土壤的要求基本为湿润、透气、松软及足够的营养成分,这对保证种子的发芽率极为重要。因此,在播种前,应先确定土地是否需要浇灌,之后进行深耕细作、平整土地及去除杂草害,避免杂草吸收土壤中的营养成分,针对播种前土地的除草,一般采用拉索及氟乐灵(浓度48%)等除草剂。

1.2 对种子的处理

对种子的处理可以简单理解为种子进行药物“包衣”工作,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环节。如对玉米、小麦、花生和棉花等作物的拌种,主要采用特定浓度的化学药物进行拌种,也就是上面说的“包衣”,如对玉米病虫害防治时,拌种采用一定浓度的灵丹粉、辛硫、多菌灵加克菌丹或福美双等来拌种,借此提高防治根腐病及地老虎、蛴螬、根蛆对种子的破坏,增强苗期的病虫害防御能力。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种子在“包衣”工作完毕后,不能在太阳底下曝晒,而是要将种子放在通风阴凉处晾干,以保证实际拌种预防病虫害的效果。另外,可以使用根瘤菌进行拌种,但需注意的是,用此方法处理种子,就无需使用杀虫、杀菌剂。

此外,在苗后期成长以至成熟过程中,农作物常见病虫害如小麦、水稻的纹枯病、白粉病、锈病、麦蚜和麦红蜘蛛;同时,棉铃虫、棉蚜、玉米螟和蝗虫等对农作物的危害也极为厉害,在一定程度上会使作物大面积减产,给农民粮食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因此也要做好防治工作。

2 病虫害防治技术

2.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由于农作物种植的区域性特征,在农作物种植与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结合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与病虫害种类及特点进行预防,除了种子播种前的选种、药物“包衣”等来预防外,还应根据季节规律对土地进行修整、翻新,改善土壤养分活性,通过土地修整来加速枯叶、上季作物秸秆的腐烂程度,降低病虫害的存活率,增强土壤蓄水能力,提升粮食产量。此外,还应实行农作物轮作种植,使土壤养分得到合理平衡,压缩或消除病虫害的生存空间,做到提前预防、防治结合[2]。在此期间需注意的是,要严格按照农药的喷施要求、注意事项,根据农作物受害程度、病虫害特点及土壤因素特点进行合理用药。

2.2 田间管理的防治

田间管理,顾名思义为对耕地、水利、施肥和耕作制度等方面进行管理或改进,创造适合作物生长的环境。对耕地进行管理,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防治杂草与农作物争土壤养分;对农作物进行及时灌溉、施肥,防治因干旱造成螨类、蚜虫类病虫害情况发生,提高农作物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实行轮作耕种制度,以预防单食性、寡食性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

2.3 物理防治

对农作物病虫害实行物理防治的方式,主要是运用众多的物理手段对农作物种植及病虫害进行防治处理,简单地可分为人工捕杀害虫、诱杀病虫害、对种子进行药物处理、覆盖银灰色地膜来避免蚜虫类侵害。物理防治方式的运用简单易行,且多数农作物都可以运用此方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法,且不会对作物本身形成伤害。

2.4 植物检疫

相比物理方式防治,植物检疫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方式。近年来,农作物品种、种植方式、药物使用计量的增加等因素使病虫害发生变异,且数量不断增加,一次性大规模爆发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对作物的危害越来越深。为确保粮食作物种植安全,国家应对各类农作物建立整套检疫程序,避免因日常防治无效而使农作物造成危害及损失。

2.5 化学防治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法中,运用化学药物防治方式在目前农业种植中最为常用的方法,它具有见效快、适用范围广泛等特点。但在实际运用中,化学药物也会造成人、畜因为误食而中毒,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环境污染,对土壤质量形成损害,且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对作物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某一种药物长期使用时,会使病虫害产生变异,形成抗药性,造成更大规模的病虫害。因此,在选用化学药物进行病虫害防治时,应结合作物自身的生长特点、病虫害发生规律来进行预防。农业部门及专家也应加速农作物品种更新等科研项目开发,对农作物品种进行更新换代,增强作物的抗虫性、抗病性,避免化学方式的弊端。

2.6 生物防治

运用生物防治方法,即借助病虫害的天敌、干扰激素等对病虫害进行控制、处理的方式。借助病虫害的天敌、益虫进行病虫害治理,如可以借助七星瓢虫、草蛉、赤小蜂、鸟类和青蛙等益虫对病虫害进行防治;还可利用微生物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控,如借助真菌、细菌和病菌等来诱发病虫害感染致命疾病,降低病虫害的存活率;还可以借助昆虫激素干扰病虫害繁育及诱杀病虫害。生物防治方式的运用不会对作物自身、人、畜等形成伤害,有利于环境保护,且能使病虫害治理效果保持较长时间。但此种方法适用范围较窄,且短期内不能发挥明显的作用。

3 结语

农作物种植,不仅要求注重种植技术,更要做好病虫害的预防与治理,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运用田间管理、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治,减少病虫害数量,促进农作物的健康生长,促进农民增收,从长远来看,对稳定我国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

参考文献

[1]张威.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4):281-282.

[2]王兴华.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J].科学种养,2015(7):54.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病虫害防治技术种植技术农作物
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方法探析
2017年浙江省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药剂推荐名单
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
棉花田间管理与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趣味象声词
各种农作物是否使用化肥精经济效益对比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