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椒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6-05-14王国动刘印来
王国动 刘印来
摘要:甜椒灰霉病是当前生产上经常出现的病害,是露地、保护地作物常见且比较难防治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属低温高湿型病害,幼苗、叶、茎、枝、花器都会感染该病,其中在幼苗时期发病比较严重,给甜椒生产带来重大损失,已经成为甜椒生产上主要病害之一。本文重点介绍了甜椒灰霉病的发病症状、传播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
关键词:甜椒灰霉病;发病症状;发病条件;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6.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9.046
1甜椒灰霉病的发病症状
甜椒灰霉病是当前发生比较普遍的病害,发病严重的时候甚至给甜椒种植带来毁灭性危害,秧苗成片死亡,严重的毁棚。幼苗、叶、茎、枝、花器均可发病。幼苗发病多数是从子叶先端开始变黄,然后逐步扩展到幼茎等部位,茎部不断缢缩变细,由病部折断而导致植株因为营养运输不畅而枯死。如果甜椒的叶片感染病害,表现为发病部位腐烂,或叶面长出灰色霉状物,严重时叶片会全部烂掉,仅剩下子茎;如果植株感染病害,茎部初生水渍状不规则斑,后逐渐变成灰白色或褐色,且灰霉,病枝向下蔓延至分叉处;花染病,花瓣呈褐色,水渍状,上密生灰色霉层。
2甜椒灰霉病的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甜椒灰霉病病菌是以菌丝、菌核或分生孢子的形态在病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来年以分生孢子的形式传播蔓延而进行为害,主要传播途径为:病菌从因农事操作、机械损伤引起的伤口侵入;底部叶片受肥害后,叶边缘感染病菌;带菌花粉散落于叶片致使病菌侵入;茎部伤口或病果病叶附着于茎部容易感染;土壤中越冬或残存的病菌从茎基部侵入;灰霉病菌从残留花瓣处侵入;灰霉病菌从未脱落的柱头处侵入;枯死的花瓣、叶片粘贴于果面,致使病菌从果面侵入。
温度低、湿度大是病害发生的首要条件,因此低温多湿的大棚比较容易发生病害,病菌在2℃~31℃之间均可生长发育,其中最适宜的温度为23℃,相对湿度在95%以上发病最重,尤其是冬春大棚栽培和温室育苗,苗床湿度过高或遇有一周以上的连续阴雨天气,均利于该病发生和蔓延。
3防治方法
3.1综合预防
3.1.1种子处理 在播种前,用臭氧水浸泡种子40~60分钟,在幼苗移植前可以使用大剂量臭氧对棚室进行空棚灭菌。生产上应选择抗病优良品种,育苗土应选用无病新床土,多年未种植过甜椒的,前作为葱、蒜或粮食作物的土壤,幼苗分苗、移植不能在发病区域进行,避免健壮幼苗感染病菌。
3.1.2合理密植 应根据种植田的实际情况以及所选择的品种形态特性对甜椒进行田间合理密植。早熟品种多选择单穴定植,种植密度多为每亩4000~5000株,株间距为30~35厘米。同时,移植前大田应施用以腐熟农家肥为主的基肥,一定要注意控制氮肥的施用,从而避免因为植株徒长而导致的通风透光不良,降低田间所有植株的抗病性。
3.1.3清洁田园 甜椒定植前一定要将温室或者大田的残茬及枯枝败叶进行彻底清除,同时要进行土壤深耕翻地。如果种植田内发现有发病植株,最好在发病前期将病叶、病花、病果和下部黄叶、老叶等进行摘除并带出温室或大田进行隔离处理,从而保持温室或大田的清洁,减少病害的传染源。在田间或温室内进行农事操作时一定要注意避免病害的人为传播。
3.1.4降低温室内湿度 由于该病属于低温高湿病害,所以栽培过程中尤其是温室栽培一定注意降低室内湿度,生产上多建议采用滴灌供水,避免大水漫灌,最好不要在阴雨天浇水,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室内的相对湿度。在垄沟内铺垫一层干麦秆草,这样可以缓释地表水,同时还能避免因高湿度大温差所造成的空气结露,从而降低空气相对湿度。
3.1.5变温通风 温室栽培一定要通过变温通风来保证室温和相对湿度,由于温度达到31℃以上时,葡萄孢子菌孢子的萌发速度和数量受到限制,所以,生产上很多种植户都选择在晴天的上午进行放风操作进行湿度延缓,当室内温度迅速升高至33℃时放风。当室内温度降到20℃的时候结束放风,夜间室内温度应当保持在15℃~17℃。阴雨天也应通过及时通风而降低室内相对湿度。
3.2化学防治
大棚内可选用10%速克灵烟雾剂,每亩用250~300克熏烟,隔7天1次,连续2~3次,或喷洒5%百菌清粉尘剂或6.5%甲霜灵超细粉尘剂,每亩次1公斤,隔7~8天1次,连续2~3次。露地在发病初期喷药,药剂可选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60%多菌灵超细粉尘600倍液、65%甲霉灵或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3.3生物防治
灰霉病的发病条件是低温高湿,所以在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外,同时也应当采用生物药剂进行防治。一般建议在发病前期或者发病初期选择哈茨木霉菌300浓度3亿CFU/克对水喷雾,每隔5~7天1次,如果发病比较严重,可以相对缩短用药间隔,同时可以配施有机硅以增加霉菌的附着性,从而提高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尤石兰.草莓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村科技,2011,(17).
[2]张万春,关佳蕙,张娜娟.草莓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J].吉林蔬菜,2009,(03).
[3]尹元拴,张治家,张琦.番茄灰霉病田间药效试验[J].山西农业科学,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