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貂是怎么流行起来的
2016-05-14刘十九
刘十九
在现代大规模养殖业兴起之前,貂皮是一种非常昂贵的货物,很多时候只有贵族才负担得起。
举个例子,《金瓶梅》第七十四回,潘金莲跟西门庆私会的时候,问西门庆要李瓶儿的貂皮袄。西门庆道:“贼小淫妇儿,单管爱小便宜儿。她那件皮袄值六十两银子哩。”
六十两银子什么概念呢?明代正一品的大员,法定月薪也就是60两零9钱白银,至于最基层的正九品官员,一年只有40多两银子的收入,不吃不喝一年半才买得起一件貂。
明代的貂,主要来自与女真的贸易。没错,貂的根据地,历史非常悠久。
由于貂很贵,也一度被纳入了公务员福利。明万历以前,“京师冬月,例用貂皮煖耳,每遇沍寒,上普赐内外臣工,次日俱戴以廷谢。”冬天遇到西伯利亚冷寒潮,皇上要给大臣们发貂皮耳罩,第二天大臣们都戴着耳罩去谢主隆恩。
这种福利,每次要花掉上万贯的钱,到万历年间为减少三公消费就不发了。
明代虽然在达官贵人中流行穿貂,妇女也喜欢貂皮的配饰。但是貂、或者说皮草的大流行,还是要到清代。
把毛穿外面
清代统治者来自盛产貂的地区,也就把穿貂的风尚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按照当时的记载,穿貂也是讲规矩的,不能乱来。
《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中记载:“衣冠定制,寒暑更换,皆有次序。由隆冬貂衣起,凡黑风毛袍褂如玄狐、海龙等,皆在期内应穿。由此换白风毛,如狐皮、猞猁、倭刀之类,再换银鼠,再换寒羊皮。皮衣至此而止。”
如果不按这个规矩来,是要被贵族老炮儿们耻笑的。
但是这个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清代奠定了今天穿貂时尚最重要的一件事——把毛穿在外面!
在清代之前,毛皮衣服一般不崇尚把毛暴露在外面,而是将毛面向里,外面包一层布帛。将毛向外,被称为“反穿”,是暴发户的可耻炫耀,不入流。
另一方面,反穿貂是少数人的专利,比如皇帝。紫貂的大衣,只有皇帝才能把毛穿在外面,其他人这么干,就是僭越,搞不好要杀头。
但是皇帝作为王朝的时尚担当,自然无法阻止别人效仿他。后来,宫里的人也学着反穿貂服,皇帝只好规定宫里穿可以,穿出去不行。再后来,达官贵人和商人也都学会了反穿貂皮,奠定了今天对貂的审美。
广州人也爱穿貂
清朝对貂的另一个贡献,是把貂的风尚传遍了大江南北。
跟沙俄的边境贸易带来了大量的貂皮输入,以至于皇家库存貂皮多达两万张,根本用不完,只能任它腐朽。于是,大量的貂皮流入民间,穿貂的时尚跨过黄河,再跨过淮河,再跨过长江。
在18世纪,有一个叫龚炜的学者,记录他家乡的风俗说:“余少时,见士人仅仅穿裘,今则里巷妇孺皆裘矣。”
请注意,这个人是江苏人。也就是说,乾隆朝的时候,江苏人已经非常流行穿貂,到了人手一件的地步。
今天一个东北人跟你说,他要贩貂去广州卖,你一定觉得他有病。但当时,广州人爱貂的程度,丝毫不亚于今天的东北人。
乾隆末年,马戛尔尼使团抵达中国广州,被广州人穿貂的爱好震惊了。他们记载说“这种衣服显然不单是一种奢侈品,或限于上流人士,因为我们所见的皮衣服店很多,店里的皮料很丰富,如豹皮、狐皮、熊皮和羊皮都有……”
当然,随着清朝覆灭,皇室引领的穿貂热就逐渐从南方地区退烧了,现在普遍流行穿貂的,只剩下那些特别冷的地方。
顺便扯个闲话。清代中国人对穿貂这件事如此热衷,消费了大量的皮毛制品,俄罗斯人感到非常开心。他们不断从西伯利亚、阿拉斯加等地区搜集各种毛皮,除了貂,还有海獭、银鼠、海豹……然后卖到中国。仅仅在恰克图一地交易的关税,就占了当时沙俄一年关税的20%。后来他们把阿拉斯加的海獭捕杀一空,觉得这块地方没啥价值,就当破烂卖给了美利坚合众国。
这就是穿貂改变世界的神奇结果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