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向善,感动常青
2016-05-14郑雨萌
郑雨萌
我国著名作家冰心曾说过:“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挥,不觉悲凉。”
十年,可以让一个孩子在阳光中成长起来,亦可以将一个人的青丝变成白发;十年,能让一棵小树的嫩芽蓬勃成傲人的青葱,亦可以将凋零的落红柔化成一年一年滋养生命的春泥。然而,“感动中国”的十年,是一段比任何事物的生长和枯荣都更有力量的岁月。因为它所能够温暖的,是向善的人心。是无论时代怎样发展,人事怎样变迁,都不会泯灭的人性的光辉。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常会说,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已无爱可言,能打动人心的人和事越来越少。大家对戴着军帽,面色红润的雷锋形象流露出不屑一顾的嘲笑和鄙夷,觉得那是革命时代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放在今天真是傻。
那么,我想问,为什么只是一句来自陌生人的“谢谢”就能让你回味许久?为什么当汶川地震的灾难降临时,还是会有那么多人在电视机前不可抑制地掉下眼泪?为什么当初我们年迈的总理在记者发布会上一字一句坚定地说着“中国的改革,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会奋斗到底”的时候,我们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来自责任感的大爱无言?这不是懦弱,不是矫情,更不是人们天天挂在嘴边的“傻”,而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敬重,是每个人心底都一直深深流淌着的善良,更是国家和社会绝不能也绝不会缺少的向前的动力。
我们欣慰地看到,还是会有义薄云天的支边教师将足够宽广的生命开拓到了辽远的边疆;还是会有佝偻蹒跚的老人顶着一头白发却种下一山的青翠;更是会有无言的母亲向坠楼的孩子不存犹豫地伸开臂膀。他们在不断地为社会刷新着道德标尺,也一次又一次回应着现代人对爱的质疑。面对这些——在人间不断闪现的光芒——没有任何一个人再有资格说世态炎凉,更没有谁可以大言不惭地将纯朴的善举当作笑料。我们有幸一路走来感受着光和热,也同样有责任回馈以自己的热情。
人心都是向善的:朝着美好,向着希望。如向日葵一样,总是将脸深深地浸入阳光,永恒地向往和追求着爱。
“感动”二字同样长青,这两个频繁地出现在媒体和文章中的字,却一天天地阐述着新的内涵,并给予这个社会以新生的力量。
愿人人都能守住爱的温度,珍惜和体会到善良的存在,真情就会细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