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学习共同体”学习模式与学生个性特质的发展

2016-05-14单晓蕾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特质伙伴

单晓蕾

[摘 要]

学习共同体是1997年美国教育学家正式提出的概念。这是一种与学习伙伴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模式,但并不同于我们熟悉的讨论式学习。它更强调每个学习者的社会角色的体验,能够更大程度上发挥每个学习者的个性特质。以《葡萄月令》的课堂学习中所做的尝试来具体说明学生的个性特质在这种学习模式中的充分发展。

[关键词]

学习共同体;个性特质;发展

一、课前组建——个性特质的自我发掘

《葡萄月令》是一篇独特的散文,笔触清新自然,月令的结构看似平淡散漫,实则意蕴深远,余味无穷。独特的味道需要独特的鉴赏,于是笔者决定采用学习共同体的方式进行尝试。

课前,笔者给学生一周的时间组建学习共同体,每个共同体有4至6名成员,每个成员各有不同的优势特长,自主结合。任务布置下去之后,为了找到合适的学习伙伴,学生们开始审视自己,回顾在从小到大的学习、生活历程中,自己喜欢做什么,做什么比较容易获得成功。自我审视之后,学生们开始寻找学习伙伴了。多数学生或因思考能力强,或因书面表达能力强,或因口头表达能力强,或因沟通能力强,或因熟悉网络等等先后顺利找到盟友。少数平时不太喜欢表现自己的学生一开始感到有点困难,但随着老师和同学的不断鼓励,他们开始向同学推销自己,展示自己的个性特质,有的说自己擅长查找工具书,有的说自己读过很多名著,有的说自己有艺术特长,而艺术往往与文学相通等等,最终也顺利找到了学习伙伴。

学习共同体成员的组成适合异质,但这个“异质”并不是指学习成绩的“异质”,而是以学生的不同特长为衡量的标尺,比如一个共同体中应该有擅长文字整理的,有擅长口语表达的,有擅长与他人沟通的,有擅长深入思考的,有擅长网络学习的,等等。这种标尺无疑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学优生与学困生的差别,而更加突显每个人的特质,能够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与学习动机。

在组建过程中,学生进行自我审视的过程非常重要,这是学生进入社会后必须经历的,他一定要明白自己擅长什么,从而才能在社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扮演属于自己的角色。自我审视之后的自我展示,更是为学生与他人的沟通交流提供了机会,让学生深刻体验到让别人了解自己的重要性。无论是学生的自我审视还是自我展示,都让学生对自己的社会角色有了一次体验,学习共同体的重要意义就在于这种社会角色的体验,在社会角色的体验中充分凸显每个人的个性特质。

二、课堂学习——个性特质的充分发展

《葡萄月令》的阅读笔者设计了两学时:第一学时在每个学习共同体内进行;第二学时师生讨论,在不同的学习共同体之间进行。下面以第一学时的学习情况为例说明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模式中学生个性特质的充分发展。

首先,笔者布置了几项学习任务。

1.观看微课视频

自主观看老师录制的微课视频《汪曾祺与他的〈葡萄月令〉》,全面了解作者及文章。

2.基础阅读

自主阅读课文,完成以下两题,并与学习伙伴交流,或向老师求教,确保下面两题完成的准确性。

(1)给下面句中加点字词注音并解释。

(2)梳理文章内容:浏览课文,完善表格。

(本文意在阐述学习方式而不是学习内容,故本题目的具体内容略)

3.深入探究阅读

人们赞叹说:《葡萄月令》“将葡萄这颗小小生命一月一月写来,竟然写出了一个生命的宁馨儿!”(徐卓人《永远的汪曾祺》)你认为这篇散文为何会达到这样的艺术境界?与学习伙伴共同完成,写在学习记录本上。同时提出阅读中的疑难问题,也写在记录本上。

学生们开始学习了,笔者随时观察,随时指导。多数的共同体采取的学习方式是全体成员先共同观看微课视频,然后分工。由于此时每个共同体并未确定负责人,所以都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自主选择学习任务。一般分为两组进行:基础阅读一组,深入探究阅读一组。负责基础阅读的一组大约10分钟能够完成,他们用约5分钟时间向学习伙伴汇报学习成果,得到肯定后便迅速参与到深入探究阅读中,并不时地把自己从基础阅读中获取的一些细节提供给伙伴,以便深入、全面理解文本。

当课堂进入到后半节的时候,笔者发现每个共同体中的“领袖”逐渐浮现了。他们以深入的思考能力和较强的组织能力获取了伙伴的信任,其他人开始以他为中心完成一些周边性工作:或者把微课视频调到特定的地方以便大家再学习,或者记录下每个成员的发言以便最后整理,或者在课文上画出重要的句子。而且笔者发现,这样的“领袖”人物并不都是平时成绩优异的学生。

一堂课的学习结束了,通过学生们兴奋的表情,我知道每个人都获得了一种学习上的满足感。虽然每个人对文章的理解感悟有差别(本来就应该有差别),但是大家从学习中获得的愉悦是一样的。每个共同体针对深入探究阅读的学习任务都完成了一段鉴赏性文字,真是各有千秋,绝非传统课堂上所能收获到的。

有一名男学生,他对古诗文有特殊的热爱,在和学习伙伴们共同完成一段鉴赏性文字之后,还觉得意犹未尽,自己在记录本上又写了一段:

汪老一文,葡萄月令;技艺高超,形散神凝。时间为序,扼要简明。苦中作乐,不畏飘零。

文革十载,饱受风霜。听竖子之批判,心有不甘;读反派之字报,怒而不言。身处乱境,何以复加!此后经年,下放农庄,收葡萄往地窖,洒农药于枝前。务农事于庄田,品人生之冷暖。观葡萄藤,感受四季更迭;写《揉面》文,偶得“月令”文体。领时人之讥讽,创清新之文风,写作背景,大抵如此。

十又二月,分而述之,记叙得体,长短不一。或长或短之间,有变换意;一言一语之内,含豁达情。人日日而辛劳,藤月月而向荣。布局合理,结构清晰。其间之利,如上陈述。

语言之巧,最可誉之。丝毫闲笔无有,雅俗共赏可观。引《图经》以自华,举农语以诙谐。乡土芬芳,跃然纸上。清新自然,有采菊东篱之感;质朴简单,提清浅黄昏之境。本无意蕴,却饱含意蕴;取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或曰:“遥观此文,略输文采。”此言谬矣,不敢苟同。因亦庄亦谐,才经久不衰;因平易近人,方至善至真。

点滴之处,亦可属文;平凡琐事,亦可成章。简言之:通生活经验,升艺术境界。

尽管这段文字中有的表述并不准确,如“亦庄亦谐”的说法并不符合汪老作品的风格,但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这位学生深厚的语言功底,这种创作灵感一定是在学习热情全部被激发出来后才会光临的,传统的课堂学习与之无缘。

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擅长的学习任务,全力发展自己的个性特质;自己不擅长的学习任务可以借助学习伙伴的力量圆满完成。由于自己的个性特质得到了充分发展,为学习伙伴提供了帮助,所以来自学习伙伴的帮助并不会给学生带来任何压力,反倒能够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与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发展个性特质的时候,能够在共同体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并随时体验这种角色为自己带来的成功喜悦。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需要“领袖”式的核心人物,更需要与之配合的群体。每个人没有高下之分,只要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特质,就会被需要,就会有一席之地。

三、教师——学生个性特质的发掘者、守护者、催生者

在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模式中,教师的角色是学习的辅助者,然而这个辅助者相当重要。为了让具有不同个性特质的学生都有发展的机会,教师在学习任务的设置方面必须下足功夫,应该尽可能提供需要多种能力的学习任务。同时由于学生是不成熟的个体,在学习活动中进行社会角色的体验,难免会因遇到诸多困难而迷茫、沮丧甚至退缩,所以在心理上需要教师强有力的支持、支撑和保护。在这种学习模式中,教师是学生个性特质的发掘者、守护者和催生者。

在共同体组建之前,笔者通过各种渠道悄悄对那些平时不太惹人注意的学生进行了充分的了解,尽力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便帮助他们发掘自己的个性特质。在学生们热火朝天寻找学习伙伴的时候,有个女同学特别沮丧地找到我,说:“老师,我什么也不会,谁会愿意跟我一起学习呢?”我说:“我听你的一个小学同学说,你在小学时参加过诗歌朗诵比赛,朗诵能力在语文学习中多重要啊!”她的眼中立即闪过一丝高中入学以来从未出现过的光芒,我知道这一点足够支撑她日后的学习了。

班级里有个美术特长生,非常疑惑地问我:“老师,你看我的特长就是画画,可是这在语文学习上用不着啊!”我说:“你大错特错了!你的特长在散文、诗歌的学习中大有用武之地。你能根据文字描写想象出优美的图画,这是别人做不到的。”他大喜,脸上浮现出骄傲的神色。

《葡萄月令》是一篇别致的散文,汪老以清新淡雅的笔触描述了自己下放时的一段劳动历程,充满着劳动者的喜悦与达观者的智慧。我原打算也用“月令”的体例写一篇下水散文与学生们共勉,但在我读到那个酷爱古诗文的男学生文白相间的文字后,便改变了最初的想法,也用相同的文字风格与他“和”了一小段,以此作为对他这种创作的鼓励:

时光流转,虚度四十又三;青春华年,尽洒三尺讲台。朝迎晨露,晚踏星光;寒来暑往,栉风沐雨。无岌岌之高位,累累之财富;有晦暗之尘面,霜雪之鬓发。

或曰:汝其去矣。吾曰:谬矣谬矣!君不见灼灼童颜渐进展,我心欢喜不自禁。君不闻朗朗书声豪气壮,我心飞翔冲云霄。汝日日以精进,吾时时而自得。汝大功之成时,吾兴甚,吾幸甚!

我朗诵的声音刚刚落下,学生如潮的掌声响起。汪老,葡萄,我,学生,在这掌声中融为一体,这才是真正的学习。后来这位男同学以这种文白相间的语言风格写了一篇文章参加全国创新作文大赛,获得二等奖。

当社会进入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的时候,当人们越来越强调个性、突出自我的时候,我们遗憾地发现,个性特质在校园里却越来越稀有了。学生们喜欢搞些奇异的发型、轰动的事件来凸显自己,但在课堂上,思维却越来越趋于一致甚至僵化,个性特质在各种应试训练中渐渐泯灭,而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模式则为学生个性特质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空间。本文描述的案例仅仅局限在课堂的学习中,其实学习共同体在课外的学习中有更为宽广的天地,等待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完善。

[参 考 文 献]

[1][日]佐藤学著,钟启泉译.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郑威.学习共同体——一个文化生态学习环境的理性架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日]佐藤学著,钟启泉译.快乐的学习——走向对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李雪虹)

猜你喜欢

学习共同体特质伙伴
我的“好伙伴”
好校长应该具备的三大特质——兼谈校长培训的几点思考
喜新厌旧与神经特质有关
伙伴,爸妈叫你吃饭啦
你看见了什么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Crying baby mammals all sound the same to M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