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追随
2016-05-14
从江南山水到雪域高原,转换一双眼睛绝不仅限于理念,这种转换更多地体现在实践的意义上。
油画家赵瀛洲的《情到深处》以出色的空间把握和精致的细节描写,再现了一片令人朝思暮想的雪域高原,飞驰的骏马在高原上自由奔翔,追随着天际的流云,向着那蓝得令人久久无法忘怀的天空出发。画家笔下的马不完全属于西方绘画的形态,既有造型的光影、结构、解剖,也能在造型的基础上突破形象轮廓线的局限,巧妙地转化为中国式的笔墨语言。笔墨意识的引入消解了单纯的轮廓线,使外轮廓和内体面融为一体,在这种富有个性的笔触下体现出人格化的力量、情感和艺术情趣。
笔触对意境的表达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就画中的笔触而言,既不像模仿印象派捕捉户外光那样的放逸与潇洒,也不是厚重与呆滞的处理,而是一种对形、体、色统领意境的明晰认识,落在画面上的每一笔都言之有物,深沉而坚实、简约而概括。画中对天空浮云的处理不用平涂、扫刷的笔法,而是用同一色域内变化丰富的色块,一笔笔地“贴”上去,使游云的厚与薄、透与露微妙地表现出来。而画中远处雪山被画家多层敷色,丰富而细微的色彩变化隐隐透现出来,增强了雪地的厚实感。
画中湖水的蓝为整幅作品增加了“氧分”,它与天空的蓝形成呼应,突出了雪域高原的宁静、自然、简朴和深邃。湖岸的曲线优美而充满力量,那是一种带你前行探寻神秘的力量。湖岸和湖水的界限极大地考验着画家对于色彩的驾驭能力,绿、黄、白、蓝等丰富色彩给观者制造了解读作品的地域语言,这是画家在利用色彩语言对中国诗性文化进行表达。
如果说中国油画家不能移植艺术语言形成油画的本土性表达,那么就不能彰显这个艺术家对中国文化特质的继承。赵瀛洲并没有局限于西画的思维方法和审美模式,对于中国艺术精神的思考,使他越发稳健和深入地走在中国油画本土化语言的探索之路上。这就像画中的两匹骏马,彼此依恋、追随,沿途的风景不能留住它们驰骋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