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保利:吴镇《野竹图》重磅加盟

2016-05-14宝雯

中国收藏 2016年5期
关键词:道人

宝雯

将于6月初与广大藏家见面的北京保利2016年春拍,又是一次难得的艺术品盛宴。而奉献出的古董瓷玩、古代书画等,定让好古之士欣喜不已。其中元代吴镇、清代恽寿平的绘画作品一定是资深书画藏家争夺的重点。我们先带您仔细品赏一下他们的翰墨精品,让您领略大师风范的同时也提前锁定好春拍中属于您的“心上之物”。

吴镇:清风白雨聊婆娑

吴镇,字仲圭,浙江嘉兴魏塘镇人,中国绘画史“元四家”之一。作于至正庚寅(1350年),吴镇69岁的《墨竹谱》册第十二开跋:“余老朽亦嗜此已五十年矣,尚未得一笔中程”。此虽为谦辞,亦可从中推断吴镇大约19岁左右就开始学画竹,可以说,吴镇学画竹的时间是非常长的。

本幅《野竹图》轴,元淡黄纸本,画野竹一丛斜穿石鎼,疏枝劲节,嫩叶新发,清韵可人。写竹枝干以淡墨中锋,速度均匀,起笔收笔之间略见藏锋之态,因而显枝干俱圆,且笔意贯穿,主干于根部的节短,渐渐放长,至梢头节又短,此法应从李衎学来;又以浓墨写竹叶,以稍侧锋加之提按变化书之,显得含蓄而灵动,摇曳生姿;山石勾勒以尖锋直下,顺势而变,偏锋阔笔大斧劈皴擦,阴阳显著而彰巨石之立体感与厚重感,更与劲节嫩叶对比强烈,凸显野竹生命力之蓬勃向上之态。本作貌简实丰,虽未见繁缛之笔,但超凡脱俗,秀逸绝伦。

此幅《野竹图》为世所罕见。据不完全统计,以世界各地公私博物馆藏吴镇作品为例,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吴镇作品七件,其中墨竹作品三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吴镇作品约为40余件,其中世所公认的墨竹真迹约五六件;上海博物馆藏吴镇作品三件,墨竹作品两件;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吴镇作品一件;南京博物院、宁波天一阁、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和弗利尔美术馆各藏有吴镇作品,其中大都会博物馆和弗利尔美术馆各藏墨竹作品一件。就目前可确认为真迹的竹石图仅为数十件左右。

复观此图,吴镇不仅继承了文、李画竹之学,更为主要的是其创造性的突破,李衎认为画竹“最重要的是还是枝叶得竹子的生态。‘一笔笔有生意,一面面得自然。四面团栾,枝叶活动,方为成竹”,这一点吴镇是与之相同的,但吴镇更注重画竹的非写实性,更突出竹子的精神状态,本作犹然。

而于枝和叶的画法,吴镇除了注意了李衎“叶多而枝覆,叶少则枝昂”法构图成形和“画枝下笔须要遒健圆劲”外,似乎并不是很强调其“生意连绵行笔迅疾而不可迟缓”的速度快慢,反而速度要稍慢一些,这可能与其随心所欲、从容不迫的为人、作画的状态有关。甚至,在某些作品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安岐著录于《墨缘汇观》之吴镇《墨竹坡石图》,以及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墨竹谱册》之第六、七、九、十七开甚至“不勾节”或者部分枝干“不勾节”,但大部分作品比如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作于至正七年(1347年)、著录于《石渠宝笈》的《竹石图》轴,本幅《野竹图》以及《多福图》等等“勾节”。而至于“画叶,下笔要劲利,实按而虚起,一抹便过,少迟留则钝厚不铦利矣”的生长问题,也和作品中吴镇所绘之竹种类和不同生长状态相关,不能一概而论。相比而言,吴镇更加注重画面效果以及所引起观画者的共鸣,加之题画诗所传达的深意,追求的是文人画传情达意的至高享受。

本幅诗书画合一,画传诗意,诗写画情,“野竹野竹绝可爱,枝叶扶疏有真态。生平素守远荆榛,走壁悬崖穿石罅。虚心抱节山之阿,清风白雨聊婆娑。寒梢千尺将如何,渭川淇澳风烟多”。此为作者自画、自题、自诗。画中野竹“枝叶错落,疏密有致,远离荆榛,走壁穿石,虚心抱节,婀娜婆娑。最后两句写即使“寒梢千尺”的恶劣天气,“绝可爱”的野竹完全可以和“渭川淇澳”的竹子一样,随风飘舞。更为主要的是,作者更愿意作为一丛野竹,虽然有巨大的岩石近身相促迫,但作为抱定隐居一生的高士,不委曲求全,穿过岩石缝隙,倔强傲然挺立于外界的压迫。

该作落款为“梅花道人戏墨”,虽然元初江南毁道兴佛,但一般读书人反而更亲近道家,这应该是一种文化上的叛逆。元朝的士大夫多半自号某某道人,如赵孟頫号水晶宫道人、黄公望号一峰道人、倪瓒号云林子、杨维桢号铁笛道人等等。吴镇因慕林和靖孤高绝俗,故而自号梅花道人。

恽寿平:山水飘飘欲凌云

恽寿平早慧,“八岁咏莲花成句,惊其长老塾师”。21岁时,灵隐寺为僧,并开始画画。30岁便画名远播。40岁创“没骨法”,享誉江南画坛。50岁成为一代大家,山水、花鸟画以自家“恽派”面貌独步天下,确定了画坛宗师的地位。

《仿古山水》册计十开,全册为恽寿平临仿宋、元、明诸家。山水以宗董源、曹云西、陆天游、张居贞诸家为主,秀骨清幽,富有文人书卷之气。借古人笔墨来表现自己的胸中丘壑。虽为临古之作,但已经是脱尽先贤的形骸的恽家面貌。不刻意求工,唯求自然天趣,揭示出恽寿平一向所追求的平淡超逸的审美意趣。《仿大痴沙碛图》,一片平沙阔野,碮石间杂树丛生,树下屋舍掩映。通篇笔墨松秀,设色古雅,格调清新,设陈布势注重结构。此幅与故宫博物院藏的《花卉山水》册中的第六开为同一题材,构图、用笔都十分相似,应为同时期常画的题材。《临陆天游霜树柴门》一页,近景树木不多,但富于形态变化,古木虬枝,木叶尽脱。树木的线条用笔,依然有恽向的遗意。远景乌鸦晚归巢,一片萧索孤寒之气。二者穿插盘绕中显现出条理性。一道篱笆置于画面中心,柴门半开,与树木相对。全幅有极强的纵深感及空间感。这也是南田一生贫寒,郁郁不得志的心境写照。从款字以及绘画的构图及风格来看,应是南田四十以后成熟期的作品。

王懿荣为此册题写了签条,称此册为“京师一时藏家所有恽迹第一”。后纸有王懿荣题跋,讲述此册的流传原委。据题跋可知,此册最早来自山西商贩,后归清宗室盛昱(柏义祭酒)并重新装池,盛昱求得王懿荣家藏“傅徵君真山讲诗绫大轴上隔水”作签条。后盛昱因嫁女,无钱购置妆奁,便把此册转手让给孙毓汶。归孙毓汶后,孙毓汶又书命王懿荣为此“天下第一恽迹”题跋和题写签条。题完后书信孙毓汶,称自己“笔墨荒陋”,再加上“页不吃墨”。感觉自己的字,不配题在此册上。此事被王懿荣详细记录在《王懿荣集》卷二《诗集》一二八页。在晚清时期,不论从孙莱山、还是吴大澂的收藏作品来看,四王吴恽的作品应是当时的主流收藏。而在当时的京城,王懿荣不仅精于甲骨,更是公认的第一慧眼。孙毓汶为一朝重臣,受慈禧器重。并在光绪十五年正月赐“御书经德秉哲”匾额给孙毓汶(见《清实录》书同文数据库)。慈禧还经常把清宫旧藏赏赐给孙毓汶。可以说他收藏的书画无一不精。王懿荣能把此册称为“真迹第一”,可知王懿荣和孙毓汶二人对此册的珍视。

此册在解放后曾经入藏故宫博物院,又经《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恽寿平精品集》等多次出版发表,是不可多得的恽氏杰作。

猜你喜欢

道人
青灯映明
骆驼草(新韵)
是谁点秋香?
陈新亚
戴跃
黄鹤楼的传说
神算
神 算
道人善即是善
朱熹治足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