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钢筋分项施工的优化配筋技术
2016-05-14韩方杰
韩方杰
摘要:钢筋分项工程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组成成分,其施工质量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功能造成直接影响。本文就建筑工程中钢筋分项施工的优化配筋技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钢筋;优化配筋
中图分类号:TU75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024(2016)05—171—02
前言
目前我国钢筋的种类繁多,但是一些钢筋的延性不好、强度不高,对钢筋分项工程的质量难以保证。
1建筑工程中优化配筋技术的重要性
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子工程,钢筋工程决定着建筑的骨架是否牢靠安全,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通常来讲,在建筑钢筋分项施工中的主要施工环节包括钢筋的加工、运输和安装等三方面。
而其中钢筋加工,也就是下料,是最为基础的环节,其决定了后续施工的顺利与否。这是因为建筑结构一般都较为复杂,不同结构部位所使用的钢筋规格不同,钢筋尺寸大小也存在很大差异,在钢筋加工时不能一概而论。再加上钢筋工程的施工一般都不可逆转,若下料失误而造成钢筋不能用在相应的位置,则这些钢筋就可能沦为废材。若在建筑结构中安装了不合适的钢筋,一般无法实施拆除重装,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建筑结构的整体质量。
为此,在钢筋工程中,一定要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对钢筋的使用情况实施科学计算,之后再进行加工、运输和安装,这就需要对配筋实施优化处理。在采取了优化配筋技术之后,不但可以确保钢筋工程顺利实施,还可以节约钢材,降低成本,起到经济、环保、节能的综合效益。
2钢筋优化下料原则和影响因素
2.1钢筋优化下料原则
钢筋下料的过程中无法避免的会遇到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怎样依据施工流水段以及施工进度实施分段计算,怎样依据钢筋定尺长度以及模数实施优化下料;另一个问题是怎样根据施工图、标准以及规范等实施钢筋重量、长度、根数的计算,然后设计出钢筋排列图以及钢筋形状图。例如构造节点的选择,绑扎长度以及锚固长度的取值。所以,钢筋优化下料的原则有下面几个方面:(1)对层面实施细化,对构件实施细微分析;(2)对钢筋实施具体计算和分类下料;(3)对建筑工程的钢筋分项工程进行三维定型和宏观把握:(4)确保钢筋下料施工的指导性、精确性、全面性、合规性、适用性、可操作性。
2.2钢筋优化下料影响因素
因为建筑工程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造成钢筋优化下料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主要包括:(1)根据相关的施工要求需要对钢筋构件实施相应的调整。例如楼梯等构件的钢筋如果在楼层很高的情况下,可以实施分次搭接完成;(2)钢筋缩短,钢筋下料的时候要求精确的计算每一根钢筋的长度;(3)钢筋下料对计算精度的要求相对非常高,钢筋的形状以及长度等都需要做到准确无误,不然将会影响钢筋分项工程的质量,延长施工工期,并且还造成材料和人工的浪费;(4)接头的位置,钢筋接头不能置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5)钢筋分项工程施工现场相对复杂钢筋下料时,需要考虑施工流水段以及施工进度,根据现场情况进行钢筋的配置与代换,还应该考虑施工流水段之间的钢筋搭接和插筋。(6)钢筋下料前需要考虑钢筋的弯曲延伸率,当钢筋弯曲后,弯曲处形成圆弧。但是弯曲处轴线长度不变、外皮延伸、内皮收缩,弯曲后钢筋的尺寸不得超过下料的尺寸,适当的调整钢筋的弯曲率;(7)优化断料。
3钢筋优化配筋技术的具体内容
3.1对施工设计图纸充分了解
钢筋下料之前,翻样人员一定要对钢筋结构的施工设计图纸实施仔细的查看,了解其相关设计规范和标准要求,清楚设计人员的意图,特别是与钢筋翻样有关的设计点,更要仔细琢磨。另外,还要综合考虑建筑的整体结构设计、建筑的整体高度、建筑的形状、建筑的功能以及建筑的结构抗震等级、施工所用混凝土强度、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等多个方面,做好钢筋优化下料的准备工作。
3.2仔细填写钢筋下料表
因为建筑工程中钢筋的用量十分大,而且钢筋使用的种类很多,所以钢筋下料是一个非常庞大繁杂的工作。钢筋翻样人员没办法把全部的钢筋下料情况都记住,因此一定要做好钢筋下料表的填写工作。在填写过程中,不仅要表明钢筋使用的位置,还要标注清楚钢筋型号、数量等情况,同时还要画出一定的钢筋简图,以方便施工人员的理解。需要时,还需要在钢筋下料表中画出钢筋排列图和下料组合表。
3.3统筹全局,分别计算
在配筋设计中,钢筋翻样人员应该心系全局,并分别计算每个钢筋结构部位的钢筋构件用料。通常可以依据分项工程、分部和单位等划分标准来把建筑工程划分为不同的等级,然后再依据楼层、构件和施工顺序对钢筋工程实施划分,如此就能够把整个建筑的配筋细化,进而对逐一下料十分有利。
4钢筋优化F料方法
4.1钢筋相加下料
以某建筑分项工程为例:1号筋B20为3.9m;3号筋B20为4.9m:通常情况下B20的钢筋长度为9m,需要做到钢筋相加下料也就是在1根9m的原材上截取3.9+4.9=8.8m,只有0.2m的短头,如此不但可以减少短钢筋头还可以防止焊接施工。假如不是同时截取而是分别按料单顺序下料,那么可能产生极大的浪费。同时,相加下料还一定要对余料的利用进行考虑,例如思考余料能否作为梁垫铁、马凳筋、洞口加强筋等处的二次利用。假如可以利用就防止了截取长钢筋,也可以达到钢筋的节约。
4.2柱子上下结合下料
框架柱层高2.9m,截取2.9×3后9m长度为9-8.7=0.3;假如根据这个尺寸下料,必然造成每根长料有0.3m的废料头产生,宜断料3m,9-3×3=0;每隔5层调整一次。达到钢材的节省,容易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
4.3合理搭配长短钢筋
在钢筋加工制作过程中,往往同一型号的钢筋有多种下料尺寸。在施工过程中无法根据下料单中的先后顺序下料,而需要先截取长料,所剩钢筋有时和其它钢筋长度接近,能够加以利用。不然将造成钢筋的更大浪费。需要可以做到长短钢筋的合理搭配,在下料时就可以实施合理优化,而不是在制作钢筋过程中去运用那些截取的钢筋。如此可以从本质上达到长短钢筋的合理搭配。以某建筑分项工程为例:1号筋B25为3.6m:5号筋B25为5.3m;这两种断料也许不是同一个构件的配筋,也没有出现在同一张下料表中,假如根据顺序下料,必然导致钢筋材料的断料浪费。可是将两种同型号的钢筋和在一起断料,不仅节约钢材,还对钢筋加工十分有利。
4.4钢筋混合下料
有以下两种梁的负弯矩筋:1号筋B22为3.2m;2号筋B22为2.6m;在钢筋下料和钢筋制作过程中可混合相加下料2×3.2+2.65=9.0;完全能够使用一根9m的原材实施断取,而且不会对钢筋出现废料造成影响。
4.5废短钢筋头降格使用下料
对于现场存在的待处理钢筋:如245mm的钢筋头,完全能够再次利用做250 mm墙体的定位焊接钢筋。各种长短不一的废弃钢筋下脚料,能够弥接后用作非主要受力部位的连接钢筋。钢筋下脚料则完全能够加工成马镫筋、拉钩、及用于钢筋之间的保护层隔离。对于加工剩下的废钢筋头,进行归类堆放,及时清理,做到合理二次利用。
4.6改接头钢筋下料
对于柱、梁纵筋接长不能使用绑扎搭接,假如使用焊接方法接长,不但对绑扎钢筋的长度有节省,也相对使绑扎区段内需加密的箍筋数量减少了,还可以使结构的整体性有效提高。梁下部纵筋也防止全部在支座处实施锚固,能通则通,不但能够使钢筋用量降低,还可以缓解节点钢筋的拥挤,保证了混凝土对钢筋的全握裹,且可以便于混凝土的浇捣。
4.7钢筋代用下料
假如有框架梁端中支座负弯矩筋下料长度为4550mm,不可以太机械死板,而需要灵活机动。从9m原材截取4.5m长的钢筋,注意在支座的水平投影长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不小于0.4Lae和是否伸至主锚区弯折。确保施工质量是节约钢筋的前提,不能偷工减料。
5结语
建筑工程的一次性和复杂性造成施工过程中很多的不确定因素,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优化下料,使自身的管理水平增加,确保施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