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筒仓滑模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浅谈

2016-05-14马耀华

建筑建材装饰 2016年5期
关键词:质量控制

马耀华

摘要:滑模施工因其施工连续性好、施工进度快、外观质量好等特点,能够使建筑结构整体性能得到有效提升,在混凝土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对筒仓滑模施工的质量控制做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筒仓;滑模施工;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024(2016)05—82—02

引言

滑模施工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建筑施工技术,在钢筋混凝土工程中该工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滑模施工不设水平施工缝,施工连续性好;施工进度快,辅助性材料消耗少;混凝土表面平整度高,外观质量好,混凝土缺陷处理工作量小。采用滑模施工工艺,其建筑结构整体性能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1筒仓滑模施工质量控制

滑模施工技术在筒仓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下文以某原煤筒仓为例,筒仓外径15m,壁厚350mm,净高36m,为确保工程快速、优质、安全、高效的施工,经过方案优选决定采用技术先进、快速优质的滑模施工工艺。

1.1平台上物料的堆放

平台上物料的堆放必须满足以下的要求:第一是保证平台上尽量少堆放物料,如果必须要堆放的话必须要堆放均匀;第二提升过程中,平台上的人员应分散开,避免集中在一处;第三是在空滑期间,要尽量减少施工人员,杜绝在平台上堆放物料。

1.2钢筋和预埋件施工

钢筋在后台加工成型后,要按规格、长度、使用顺序分别进行编号堆放。在进行钢筋的吊运过程中(包括支承杆),要保证钢筋重量不超过1t,只允许吊到内操作平台上,并分为两处进行对称式的堆放。

首段钢筋的绑扎,可在外模安装前进行,其后钢筋则需随模板的提升穿插进行。为确保水平钢筋的设计位置,在环向每隔3m设置一道两侧平行的焊接骨架(也就是“小梯”)。此焊接骨架的位置应该和提升架的位置错开。筒仓滑模施工过程中,在任何情形下,在混凝土面上至少要能见到己绑扎好的一层水平筋。对竖向钢筋进行绑扎后,要在其上端使用限位支架作好临时固定。钢筋弯钩应背向模板面。此外必须要做好钢筋保护层措施。

确保预埋件的留设位置与型号的准确,为避免遗漏,在操作中可采用清号的方法逐层留设。模板滑过预埋件后,应立即清除表面的混凝土,使其外漏。

1.3门窗洞口及预留洞的留设蕌

孔洞留设可依照孔洞的具体形状,使用木材及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薄膜包土等材料,制成具有足够刚度的孔洞胎膜,胎膜厚度应比模板上口尺寸小5mm~10mm,并与结构钢筋作牢靠的固定。在胎膜出模后,要及时对位置进行校对,适时将胎膜拆除,预留孔洞中心线的偏差要控制在15mm之内。

1.4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浇筑前,要彻底的清理升起的滑动模板表面,认真检查无误后方可进行浇筑。一般而言,筒壁要进行连续的浇筑,不允许留下施工缝。

混凝土主要利用拖式泵输送,可先将混凝土泵送到内操作平台的分料漏斗上,再用人工推车均匀分送入模内。砼入模后,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振实,每层层厚300mm,为便于结合,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深度约为50mm左右的砼内,振捣器不得直接触及支撑杆、钢筋或模板。混凝土的浇注必须依照严格的先后顺序,并按计划对浇灌方向作均匀变换。在夏季高温季节,应先对阴面进行浇灌,然后对阳面进行浇灌;先对墙角、壁柱、门窗洞口的两侧浇灌,后对直墙浇灌;先对较厚的墙浇灌,后对较薄的墙浇灌:要保证每模内的荷载均匀并且保证模板提升时强度一致。

每次提升后,要对砼表面进行抹面压光(使用从砼内砂浆),出模混凝土要做到滑抹同步、抹压同步。在混凝土出模以后先使用用毛刷沾水在其表面进行第一遍涂刷;再使用木抹完成第一遍粗压;随后可用铁抹进行细压,从而达到混凝土表面平整的效果;最后还需使用毛刷沾水沿着筒仓竖直的方向涂刷一次。

对于滑模泵送混凝土的塌落度控制范围应保持于140mm~200mm,其凝结速度必须和模板滑升速度相适应。滑模砼从入模浇灌到开始滑升的时间长度可控制在7到8h,每层从绑扎钢筋到砼浇灌完时间控制为1.5到2h。滑模施工前,砼配合比要通过滑升模拟试验来确定,在滑模施工之前完成,可适度进行调整。在滑模砼养护期间为保持其表面的湿润可通过浇水实现,其养护时间不应低于7d。

1.5模板的滑升蕌

滑模施工的主要工序无疑是模板的滑升,一般而言,模板的滑升均分为初滑、正常滑升和完成滑升阶段。

①初滑阶段需注意:初滑是在砼分为4层浇灌到模板高度之后开始进行的,先完成1~2千斤顶的提升,随之检查滑模装置以及砼的凝结状态,确定没有异常后,才能进行正常滑升。

②正常滑升阶段:此过程中,两次提升时间间隔应不大于0.5h,滑升中所有的千斤顶都要充分进油,排油。其问如果出现油压升高至1.2倍的正常滑升工作压力值,千斤顶还没有升起的状况时,必须立即停止提升,马上排查原因解决问题。正常滑升的过程当中,必须保持操作平台的水平状态,每滑升300mm的行程,可采用限位卡对千斤顶进行调平操作。

③完成滑升阶段。模板滑升位置在距仓顶标高1m范围内时,也预示着滑模进入了最后的完成滑升阶段,此阶段需减缓滑升速度,完成准确的抄平及找正,确保最后一层砼能够均匀交圈,确保顶部标高及位置的正确。

2滑模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2.1把控质量,做好纠偏

滑模施工中,经常会出现以下的问题:滑模操作盘倾斜、滑模盘出现平移、扭转、模板变形、混凝土表面缺陷、爬杆弯曲等。这些现象究其原因大多都是由于千斤顶工作的不同步、荷载不均匀、浇筑不对称以及过度纠偏等造成的。滑模施工中必须严把质量关,认真细致的做好观测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滑模施工正常进行。第一,利用千斤顶自身纠偏。通常做法是关闭五分之一的千斤顶,进行2~3行程的滑升,随后再将全部千斤顶打开滑升2~3行程,反复操作多次进行逐步调整可达到设计要。如果有必要,可施加外力进行纠偏,纠偏工作必须要有耐心,绝不可操之过急或矫枉过正,切实避免由此产生的混凝土表面拉裂、死弯、滑模变形、爬杆弯曲等事故发生。第二,对于爬杆弯曲的处理,可采用加焊钢筋或斜支撑的方式,弯曲严重时应切断,接入爬杆要重新与下部爬杆进行焊接,并加焊“人”字型斜支撑。第三,对于部分变形较小的模板的处理,可以采用撑杆加压复原,如果变形较为严重的话,需将模板拆除再进行修复。第四,对于混凝土表面缺陷的处理,可采用局部立模的方式,补上比原标号高一级的膨胀细骨料混凝土,然后使用抹子抹平。

2.2停滑措施及施工缝处理

滑模施工需要连续进行,意外停滑必须采取有效的“停滑措施”。混凝土停止浇筑后,每隔0.5~1小时,滑升1~2个行程,直到混凝土与模板不再产生粘结。由于施工造成施工缝,根据相关土建的施工规范,可预先作出施工缝,再在复工之前将混凝土表面残渣清除,并用水洁净处理,先浇一层减半的骨料混凝土或水泥砂浆,然后再浇筑原配混凝土。

2.3混凝土施工

对于混凝土的施工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混凝土浇筑以及滑升速度的依据是混凝土的出模强度,通常而言,每天滑升高度可大于3000mm,每小时应完成120mm,由于筒壁为高耸构筑物,出模强度的控制范围为0.3-0.35MP;第二,混凝土浇筑必须分层均匀按顺逆时针交替交圈进行,每层要在同一水平面上。每层浇筑厚度控制为200~300mm,各层浇筑间隔时间应小于混凝土初凝时间。如果浇筑间隔时间较长,需留置“V”形接口。第三,混凝土振捣时,振捣器应插入前一层混凝土内,控制深度应小于50mm,模板的滑升施工中,杜绝混凝土的振捣;第四,凝土出模时要及时修补,使用木抹子将表面抹平,混凝土出模后应做好及时的养护。

2.4水平、垂直度控制

测量方法:操作平台水平度采用标志法,垂直度采用垂球法。水平控制一般采用限位挡控制法,在提升架上方的支承杆上设置限位卡,距离以一个提升高或一次控制高为准,一般控制为30~50cm,为使所有千斤顶行程一致,应在千斤顶上方设限位卡。纠偏的措施有如下三种:第一种是操作平台倾斜法,一次抬高量不大于2个千斤顶行程;第二种是调整操作平台纠偏法,在爬升较快千斤顶部位加载,使其行程压低,逐步控制平台复位;第三种是支承杆导向纠偏法,如果前两种方法不能实现纠偏,可采用此法继续纠偏。在提升架千斤顶横梁的偏位,有反向倾斜,利用支承杆的导向作用带动了提升架上升,以此可以达到纠偏的目的。

猜你喜欢

质量控制
浅谈机车总风缸的制作质量控制
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探究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关于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以及质量控制的思考
浅析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浅谈石灰土基层施工及质量控制
黄土路基台背回填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