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收支影响货币供应量的机理及优化策略分析

2016-05-14李晓都黄慧雅倪曼琦

进出口经理人 2016年5期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协整检验国际收支

李晓都 黄慧雅 倪曼琦

摘 要:我国加入WTO后,与国际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受外部环境影响更甚。货币供应量愈发受国际收支影响,导致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增强。使用1999-2015年的相关数据,运用实证方法对货币供应量受国际收支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揭示其内在机理,为改善货币供给、优化货币政策提供启示。

关键词:国际收支;货币供应量;协整检验

我国货币供应量近年来增长迅速,M2余额已近150万亿,超过同期GDP总量一倍。与此同时,外汇储备也逐年增长,一度超过3.3万亿美元,2014年后涨势才有所放缓。在现有的外汇制度和人民币结算体系下,我国货币供应量受国际收支的影响较大。但二者的紧密程度到底多大,如何通过优化国际收支完善货币政策效果,需要给予更准确回答。

一、文献综述

在固定汇率制下,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导致外汇储备快速增加,央行为了对冲外汇占款而不断投放基础货币,造成货币供应量的被动增长,为执行货币政策带来了难度。国内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该问题。

从央行资产负债出发,徐明东和田素华(2007)利用央行的国内资产变动额、国外资产变动额和GDP季度数据,采用递归参数方法发现,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导致央行净外国资产大量增加,成为国内货币增长的重要来源。

从基础货币出发,岳意定和张璇(2007)运用协整理论和自向量回归(VAR)模型,分析基础货币受外汇储备、再贷款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及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利差的影响,发现外汇储备对基础货币的影响最显著;但在现有结售汇制度下,央行对外汇占款的调控余地较小。

从外汇储备出发,高领军(2007)使用外汇储备与货币供应量年度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我国货币供应量受制于外汇管理体制,而发达国家由于外汇制度不同,外汇储备与货币供应量之间普遍不存在这种关系,货币政策独立性强。周铁军和刘传哲(2009)使用外汇储备、外汇占款和货币供应量(M2)、基础货币月度数据,运用动态状态空间模型分析发现,我国外汇储备与货币供给、外汇占款与基础货币呈高度正相关,而且随着外汇储备和外汇占款增加,两者分别与货币供给和基础货币的相关程度不断增大。

二、实证分析

(一)指标设计与数据选取

本文以外汇储备FER为解释变量,以货币供应量M2为被解释变量数据,采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月度数据揭示二者之间的关系。数据处理使用Eviews 6.0。

为保证数据可比性,我们将样本期分为1993-2010年和2011-2015年两段。其原因在于:1、2011年前后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央行动用外汇储备对汇率市场进行了较强干预;2、2012年强制结售汇制度终结,民间持汇意愿及实际持汇增加,部分金融机构将外汇流动性提供给企业和个人,满足其资产配置需求;3、2014年以来,国外投资者抱有人民币贬值预期,导致资本外流;4、外汇储备会计重整对以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额度产生影响。

(二)实证检验

1、协整检验

首先分别对外汇储备和货币供应量月度数据作单位根检验,发现在两个样本期内,LNFER、LNM2都是一阶单整。

然后使用E-G两步法作协整分析,选择外汇储备作解释变量,货币供应量作被解释变量,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作简单回归(见式1),回归结果见表1。由结果可知,在两个样本期内,外汇储备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都是显著的,但在早期解释力度更大。

然后对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2。结果显示,货币供应量与外汇储备在1993-2010年间存在协整关系,在2011-2015年间不存在协整关系,即货币供应量与外汇储备之间的长期关系并不是稳定的,受外部经济条件的影响。

2、Granger 因果检验

由于货币供应量与外汇储备只在1993-2010年间存在协整关系,于是在此区间对二者进行Granger 因果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结果显示,外汇储备变化是货币供应量变化的原因,但货币供应量变化不是外汇储备变化的原因。外汇冲销并不是完全冲销,货币供给变化受外汇储备变化影响较大,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实证研究可获得如下结论。其一,外汇储备与货币供应量之间是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外汇储备变动1%会带来货币供应量同方向变动0.636%。其二,外汇储备增加本币升值压力。央行为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通过增发货币对冲外汇占款,但这又造成国内面临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相当程度影响。其三,外汇储备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由短期偏离向长期均衡的调整很快,证明外汇储备和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其四,分时间段看,外汇储备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长期协整关系在近年受到影响,表明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因素可能正在发生变化。

基于上述结论,我们认为,要想在货币供应与国际收支之间取得较好平衡,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其一,改善我国国际贸易方式,努力达到国际收支平衡。出口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在长期内仍不可缺少,经常项目收支还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顺差。但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出现了国际资本外流情况,再加上来华投资减缓,最终导致资本项目逆差,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贸易顺差造成的国际收支失衡。因此,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其二,减缓国际收支非平衡波动对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我国基础货币投放与外汇占款高度关联,可以同时采用反向操作减缓外汇储备波动带来的货币投放波动。比如利用公开市场业务对冲,增加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其三,不断完善汇率制度。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把稳定汇率作为长期追求的目标。应该逐渐完善完善外汇管理法规,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利用金融工具——如期货、期权等——稳定汇率。

参考文献:

[1]徐明东,田素华.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与货币供给动态关系:1994-2007 [J].财经研究;2007;33(12):4-16.

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GD14XYJ16);广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平台资助项目(2014WQNCX074);2015年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广大[2015]60号)。

猜你喜欢

货币供应量协整检验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分析
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国际收支分析
外汇储备对我国通货膨胀不确定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通货膨胀对上市公司股票收益率的影响研究
中国卫生总费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货币供应量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研究
当前货币供应量(M2)是否适度的分析与研究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