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筷子大文化
2016-05-14王克毅
青少年日记·小学生版 2016年5期
王克毅
4月21日 晴
说起筷子,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它笔直挺拔,有着细细的身子,左右长短相同。在餐桌上,要想吃饭,我们可离不开这种工具。
那么,筷子是怎样发明的呢?据说大禹治水时,他因为忙得不可开交,三次经过家门口都顾不上回去,饿肚子更是家常便饭。大家为了感谢治水的人,送来了一大桶热乎乎的白米饭。大伙太饿了,抓起米饭就往嘴里塞。但米饭实在是大烫了,结果每个人的手都被烫得发红,越是想快点吃,就越是吃不成。大禹一着急,随手捡了根树枝,扒饭吃,但又觉得不快,就又捡了根,合成一双。用两根树枝吃,很快一碗饭就吃完了。大伙觉得这个方法好,于是纷纷效仿,筷子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后来,人们又发明了各种各样的筷子。有象筷、有玉筷、有漆筷、有铜筷……古代的皇帝用银筷试毒。普通的平民百姓用的大都是竹筷或木筷。20厘米左右的筷子,成了中国人餐桌上的必需品,它轻便,用起来顺手,一用就是几千年。
看吧,小筷子不仅是餐桌上的餐具,同时还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呢!
浙江省乐清市南塘小学五(3)班
点评:
本文是一篇不错的说明文习作。在介绍筷子时,作者从外形特征、发明经过、发展过程等角度分开介绍,结构和条理十分清晰。收尾部分,将小小的筷子和中华历史文化联系在一起,做了升华,非常不错。
指导老师:黄 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