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赢在格局,输在计较
2016-05-14国馆君
党建文汇·上 2016年5期
有些人处理小问题有条不紊,但遇到大事就手忙脚乱,甚至越做越乱。说到底,不是没有处理的能力,也许是格局小。
格局,是遇事时表现出来的优秀心态和品质。《格言联璧》中提及:“处难处之事愈宜宽, 处难处之人愈宜厚, 处至急之事愈宜缓,处至大之事愈宜平, 处疑难之际愈宜无意。”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理棘手的事,宜宽。“宽”指的是心态,放宽身心,勇于接纳事情的好坏;事情越棘手,越该宽容接纳。 遇事难有圆满,因此不必处处计较,而是在看到事情不好一面的同时,也要领悟到好的一面。有得有失,有失有得,无须动气。
处难处之人愈宜厚。有时我们难以理解一些人的选择,觉得他们难以相处。其实这世上,没有绝对难处之人,更多时候是价值观不同罢了。 因此,和感觉难处的人相处,宜厚。许多人认为,“厚”是慈和厚道,但我认为有更深一层的意思,即尊重。在不触底线的前提下,尊重对方的行为举止,不以个人的意志强加干涉。做到这点,便是令人感觉慈和厚道了。即便两人价值观不同,也能自在相处。
处至急之事愈宜缓。尹和靖云:“莫大之祸,皆起于须臾之不能忍,不可不馑。”说的是,再大的灾祸,都是片刻间的不能忍造成的。《弟子规》也说,“事勿忙,忙多错”。事情已经很紧急了,倘若处理的人又不能定下心来,无疑会愈搅愈乱。 越是紧急的事,越应该缓和周到。
处至大之事愈宜平。做重大的事情,心态要平稳。越是重大的事情、重要的关头,越要平心静气,有举重若轻的胆魄和实力。
处疑难之际愈宜无意。在团体合作当中,会遇到困难和疑惑,甚至有人在你面前讨论他人的是非。这时宜“无意”,不要放在心上,不要对人有成见。
宽、厚、缓、平、无意,这些就是处事的格局,强调的是气度和胸怀。有了格局,再棘手的难题,也不怕处理不好。
(据光明网 国馆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