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宫建筑中儒家“和”的艺术精神探析

2016-05-14宋康

关键词:艺术精神故宫儒家

宋康

摘 要:北京故宫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之精华,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被称为世界五大宫之首,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主流思想的儒家理论无疑会影响着故宫的建筑形式与风格。本文从天人合一、中和为美和等级秩序这儒家思想的三个方面,解读故宫建筑中蕴含的儒家"和"的艺术精神。

关键词:故宫;儒家;和;艺术精神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5-0047-02

人类居室自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发展到高台宫室阶段之后,历代宫殿的营建都是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尽管各个历史时期的宫殿规模不尽相同,但其共同的特点,正如西汉初期营建未央宫时萧何所主张的“无壮丽无以重威”。这个设计思想不仅为汉代所尊崇,而且对后代产生了重大影响。

北京故宫,是中国古代最后一座皇宫,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历史成就。在占地72公顷的北京故宫中,有一条2000米长的内河,桥涵20座,分布着宫、殿、楼、阁、亭、榭、厅、堂、廊、厦、门、庑,起伏错落,疏密有致,体现了传统宫殿建筑艺术的壮丽和雄伟。故宫建成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已经历了将近600年的沧桑,闻名于全世界。

一、“天人合一”的君权神授

严格意义上讲,“天人合一”思想并不是儒家思想所独有,季羡林就认为,“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道家和禅宗都对其作出过解释,以下所讲的故宫建筑的“天人合一”是从儒家思想角度所阐述的。我国古代政治中最重要的内核,是皇帝与上天之间存在的“血缘关系”。正是因为君权蒙上了宗教神权的神秘面纱,所以皇帝被人们尊为“天子”。西汉董仲舒顺应时势,糅合和吸收诸子百家思想,改造和发展新儒学,把祥瑞、灾异等征兆和人间世事联系起来,以天人感应式的“天人合一”理论来树立君王的权威。正确利用天人感应,是保持政权长治久安的要诀。故宫作为君王的栖身之所,必然要体现出皇帝的天赋神权,至高无上。

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皇宫中历史最悠久,建筑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封建皇宫。所有建筑依着一条南北中轴线展开。内城建筑群体象征紫微,外城建筑群则象征二十八宿及全天星斗。

故宫的内廷由两大块组成,一是条中路,这条中路以乾清宫为中心,二是寝宫建筑群。紧靠乾清宫东西两侧的是东、西六宫和乾东五所和乾西五所等。这样的布局体现出统治者对于天象的重视:东西六宫象征十二星辰,乾东、西五所象征一众星辰,乾清宫对应着天,坤宁宫则对应地,总体上构成群星拱卫的格局,更加体现了君主的神圣。

在太和殿的内部,御座被高置在高约两米的基座上,御座高高升起,象征皇帝至高无上。太和殿内东西共直柱十二根,象征一年中的十二个月份;南北六行七十二根,法五行所得日数;阶基三层,法三统;堂四向五色,法四时五行,无一不凸显出古代帝王的意识形态,象征君主统治的永恒、并且有着上天的庇佑。

二、以和为贵,中和为美

(一)命名原则

首先,最表面最浅显体现“中和”思想的是故宫宫殿名称中直接含有“和”字。比如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中和”出自《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除了宫殿名称直接含“和”外,还有太和门、熙和门、协和门等等。明清两代的帝王认为,只有一个和谐的王朝,其统治才会国泰民安,万世长存。

其二,故宫建筑名字很多都具有明显的政治象征意义,体现当朝统治者渴望以“和”为贵、长“和”不衰的理想与政治抱负。以最具代表意义的太和殿为例,故宫的中心建筑太和殿(原名奉天和皇极)的名字“太和”二字,它象征着统治秩序的和谐、神圣难以侵犯,是统治者自认为的秩序的最佳境界和效果,也寄托着江山永保的美好希望。因此,太和殿不仅是故宫最高大、最宏伟的主体建筑,并且位置处于北京城和故宫的中心,是一个居于要位而统领一切的领袖和枢纽。它从名到实都代表着和谐秩序, 表现出统治者的绝对自信。

其三,故宫部分宫殿的名称命名来源于《周易》,体现了阴阳调和之意。除“三大殿外”,皇帝居住的宫殿称“乾清宫”,以取乾卦象天、象阳、象龙、象君之意。乾清寓意“皇天清明”。皇后居住的宫殿称“坤宁宫”,以取坤卦象地、象阴、象妇之意。“坤宁”寓意“大地安宁”。两宫之间的殿称“交泰殿”,因《易经》中泰卦为下乾上坤,有天降地,地升天的天地互交之意,故称交泰。《易经》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交泰殿”位于乾、坤二宫之间,故称“交泰”正合其意。

(二)建筑原则

在中国历史上,孔孟之道对文学、艺术与宫殿建筑影响很大,许多朝代的宫殿,尤其是西汉以后,在不同程度上都效法儒家经典所阐述的营建制度。明代的北京城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改建,京城的规划中心仍是以紫禁城为中心,以贯穿奉天殿宝座正中的子午线为紫禁城的中轴线,其南北延长线就是北京城的主轴线。为了增加紫禁城前肃穆深邃的庄严气氛,将紫禁城与正阳门的距离拉长达1.5公里之遥,在其间兴建大明门、承天门、端门。这样的设计,一方面给故宫增加了意境化的序幕,更主要的是为了符合《礼记》所载的三朝五门之制。

梁漱溟先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谈到中国哲学形而上学的大意时说:中国这一套东西,大约都是具有《周易》,对《周易》又有许多家的说法,却有一个的、为大家工人的中心思想,就是“调和”。儒家思想认为美与和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美来源于和。儒家的中和思想贯穿于中国古代建筑理论当中,它主张建筑应建造有度,也就是“适形论”。

故宫前朝各殿为国家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巍峨壮观的气势,表现出阳刚之美,建筑风格与建筑用途相一致,突出皇权的神圣威严与至高无上。后寝为紫禁城之阴,宫殿小于对应的前朝殿堂。作为日常起居生活的场所,这里空间组合紧凑,建筑相应低小,与实际使用的要求一致,使人感到舒适、安宁。比较三大殿,此处更具阴柔之美。中路两侧东西各六宫,则体现出两两相对、对称和谐、完整统一的审美思想。位于东西两路建筑整体空间布局井然有序,亦张亦弛,人与建筑融合在大自然之中。再如御花园绛雪轩与养性斋,平面构图一凸一凹,立面形象一低一高,东西相对,体现阴阳配合的原理。堆秀山与延晖阁,一山一阁,一为石质,一为木构,刚柔相济,统一中体现变化。

三、等级森严的儒家礼制

中国古代传统的儒家礼制思想,在人们的观念中形成了鲜明的等级制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建筑的内容和形式,这种影响在宫殿建筑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儒家的等级秩序几乎成为北京故宫规划和设计时时刻要注意的重要因素。

从总体布局上看,代表专制皇权的主要建筑都集中在故宫的中轴线上,其中最主要的太和殿处于前朝的中心位置。太和殿在整座紫禁城中体量最大,用的是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式屋顶、最高等级的金龙和玺式彩画和最讲究的菱花桶扇门窗,这座代表专制皇权的宫殿在地位和装饰等各方面都是首屈一指的,充分地体现了皇权为中心,皇权第一的思想。

从建筑功能上看,紫禁城的大门午门正面在城墙上开了三个门,左右侧面又各开一门,称左右掖门。中间大门是专供皇帝出入紫禁城用的;除皇帝外,皇后在成婚时可以从此门人宫;经过皇帝金殿御试,中了状元、榜眼、探花的头三名可以经此门出宫,但只许走一次,仅此而已。正面的东门为文武百官出入正面的西门供皇室成员出入。东西两侧的掖门,在皇帝升殿会见诸侯群臣时,文官出入东掖门,武官出入西掖门;举行殿试时,赴考的各地进士,按名次排列,单数走东掖门,双数走西掖门。故宫的大门在使用上就体现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丝毫不能越界。上下台基的台阶也是这样。重要宫殿的台阶都分为左中右三个部分,左右都有分步的台阶,而中央部分则是专供皇帝上下台基的,因此这一部分称为“御道”,上面往往都雕有龙纹作装饰。

从建筑的装饰上看,宫殿建筑群的重要大门用的是一种版门,它的形式是用厚木板拼联做成,上面有一排排的门钉。这种门钉原来是用来固定木板的钉子头,后来就逐渐成为门上的一种装饰。明代规定,皇宫建筑的版门用红门金钉,以下皇族官吏按级别大小依次用红门、绿门、黑门,金钉、铜钉、铁钉。此外还在门钉数量的多少上做文章,皇宫大门用钉最多,即九路九排共8l枚门钉,往下次用七路七排49枚,五路五排25枚,等等。在故宫的午门、太和门、神武门等大门的门上都看到用的是红门金钉81枚这种最高等级。

故宫在在建筑屋脊上有一系列琉璃小兽作装饰,这种走兽装饰的最高等级也规定用九个,即龙、凤、狮、天马、海马、獬豸、斗牛、狻猊、押鱼,从前到后依次排列。故宫前三殿中的太和、保和殿和后三宫中的乾清、坤宁宫屋顶上用的都是九个;中和殿、交泰殿就只能用七个;太和门地位重要,也用的是七个,比它次要一点的乾清门只能用五个;而御花园的亭台楼阁上则看到只用三个走兽了。在这当中,太和殿作为皇权,为了凸显其地位,在太和殿九个走兽后面又特别加了一个“行什”,行什是一只猴,不属于九兽之列,这在古建筑上可算为孤例。

总体来看,故宫作为皇家宫殿,它身上必须要体现皇家威严,皇权的至高无上不可侵犯,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天人合一和森严的等级制度方面。但是同时,统治者本身也希望通过宫殿的设计表现出自己的长治久安,这就是儒家“和”在故宫建筑中的体现。古代中国人既追求理性的宇宙秩序与社会规范,又希冀恬静与宁和的生活期望,威严与和谐也就在故宫身上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于倬云.中国宫殿建筑论文集[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2.1.

〔2〕郝海燕.论儒家“天人合一”的含义[J].高校理论战,2010(08).

〔3〕陈江风.天人合一——观念与华夏文化传统[M].北京:三联书店,1996.26.

〔4〕杨继学,杨明媚.先秦儒家的和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河北学刊,2011(01).

〔5〕汤一介.儒学与“和谐社会”建设——纪念《中国社会科学》创刊三十周年[J].中国社会科学,2010(06).

〔6〕李泽厚.初拟儒学深层结构说(1996)[J].华文文学,2010(05).

〔7〕宝贵贞,毕伶丽.先秦儒家耻感文化略论[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

(责任编辑 徐阳)

猜你喜欢

艺术精神故宫儒家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雪中故宫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汉代陶塑的时代风格与艺术精神探析
清初遗民万寿祺书法研究
试析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精神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
从“以直报怨”到“以德报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论儒家的仁与恕
故宫大探索
宝岛上的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