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预警监测的原则探析
2016-05-14杨驰宇王霞滕洪辉于凯
杨驰宇 王霞 滕洪辉 于凯
摘要:目前我国积极倡导在环境污染损害尚未发生之前,实施环境预警监测。环境预警监测是一项刚刚兴起的课题,也是环境监测部门有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时代要求和重要任务。文章阐述环境预警监测的意义,并着重对环境预警监测的原则进行了探析,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环境;预警监测;原则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6)05-0077-03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6.05.019
Analysis of the Principle of Environmental Alert Monitoring
Yang Chiyu1, Wang Xia2,Teng Honghui3,Yu Kai2
(1.Siping Ci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onitoring Station .Jilin 136000 ;
2.Environment Monitoring Center of Jilin Province,Changchun 130011;
3.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Jilin Normal University,Siping 136000)
Abstract:Today, Environmental alert monitoring has been actively carried out before that environment is polluted in China. Environmental alert monitoring is being researched as a newly emerging subject. It also is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and important mission of effective response Unexpected environmental events to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epartment. The signification, principle of environmental alert monitoring are analyzed, which have a reference significance.
Key words:Environment;Alert Monitoring;Principle
我国水污染现象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显现,但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了当前水污染严重的局面,突发环境事件高发的态势,平均每2天就发生1起,环境污染投诉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1]。有关研究表明,近十几年来,我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GDP的10%左右[2]。温家宝总理在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强调指出:要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趋势,准确预警各类环境突发事件,切实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能力[3]。环境预警监测工作近年来在我国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内外学者们已对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并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成果。但是,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仍大都属于经验性研究,基本理论研究和方法探究尚显薄弱。为此,针对我国监测工作的发展现状,对环境预警监测原则进行探讨。
1 环境预警监测的意义
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了解环境的难点之一是,一些污染物通过短期观察(即使几十年或一百年)很难揭示其环境风险行为的全过程。环境风险一般具有内生性、外部性、潜在灾难性、高度不确定性和不可逆性等特征,风险一旦发生通常表现出区域化趋势。尽管风险开始时都是发生在某一个地点内部,但其灾难性影响却会很快扩散到了周边区域,最后导致区域性的灾难。更重要的是,高度发达的现代信息技术,风险和灾难所导致的恐惧感和不信任感将通过各种信息手段在其所在区域迅速传播,进而引发该地区社会环境的不稳定。因此,我国积极倡导在环境损害尚未发生之前,实施环境预警监测。
环境预警监测是指对环境指标的环境监测数据进行连续性分析,预测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事件的环境监测活动[4]。环境预警监测工作的开展将为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分析说明污染物排放情况,有效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为政府环境预警行动决策提供技术支撑[3]。
2 环境预警监测的原则
科学合理的环境预警监测的原则,将为开展环境预警监测,预报环境风险发挥积极而深远的作用。当前我国对于环境预警监测的原则尚没有一个统一界定,在文献资料、国际条约和宣言中[5-7],对环境预警监测的原则存在各种各样的定义,但除各种表述的文字存在差异外,大多数的定义都包含了一些被学者和决策机构普遍接受的要素,即在环境损害(污染事故)尚未发生之前,实施环境预警监测。基于这一原则,结合我国环境管理现状,提出我国环境预警监测的原则为: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要广泛而前瞻性地考虑问题,协调多部门组织建设本行政区内的环境预警监测体系,实施环境预警监测,预报潜在的不确定环境风险,制定出公众可接受的风险管理机制和行动措施。
2.1 树立新的环境保护理念——在不能被证明某污染物或活动为安全之前,则假定其为有害
在环境预警监测中,即使某污染物的监测值很低,但只要以最先进的监测方法能够检测出其存在,无论其现在是否对环境造成危害,仍然要长期对其开展监测工作,而不应因其未显现出危害性而忽略其对环境的(长期、累积等)影响。如英国对湿润淋溶土壤100多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磷的移动每年不超过0.1—0.5 mm,但是农田长期过量施用磷肥可导致土壤表层磷素积累,进而引发磷元素的迁移,亦会对地下水环境构成不同的污染风险[8]。为此,对某些环境指标及早采取预警监测是必要的,即使没有(科学)证明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有害,也不应等到该风险的事实与严重性完全清楚才对其开展监测[9]。在环境预警监测中实施这一原则体现了环境风险管理的预先应对理念[10]。
2.2 环境预警监测作为政府的责任,应建立环境预警监测机制
我国目前已构建环境预警监测的预警机制框架,即国家建设重点区域、流域的环境预警监测体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建设本行政区内的环境预警监测体系。环境预警监测体系包括环境自动监测设备、自动监视设备和监控机构。环境监测机构在环境监测活动中发现监测数据出现明显异常或者显著变化的,应当分析原因并及时向所在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交异常报告或者预警信息报告[4]。如山东省德州市在水污染防治中已建立主要河流断面水质三级预警监测机制,水污染防治由单纯的事后监督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控制,随时掌握水质动态,确保一旦出现水质超标事件环境管理部门能够快速反应,及时处置[11]。
2.3 准确把握环境风险的双重性,制定出公众可接受的风险管理水平和行动措施
国际上对于环境预警主张政府重视风险的双重性观点,即人们对环境风险的感知存在科学观和价值观的双重观点,尤其是公众的价值观的风险观点。科学家从概率角度探讨风险,将风险理解为“事件发生的概率与可能导致危害程度(不利后果)的乘积”,即风险(值)=概率×危害程度[12]。而公众眼中的风险不单纯是概率,更多地从价值观角度看待风险。风险涉及价值观因素越多,公众产生的恐惧、愤怒、焦虑和警觉的感觉就愈强烈。公众对风险的可接受程度主要是由“恐惧”的程度和接受的人数所决定. 如在对浏阳镉污染事件调查的正式展开后,附近群众恐慌情绪加剧。浏阳市政府部门在处置镉污染事件过程中尽管做了大量工作,当地群众却并不“领情”,出现政府很“卖力”,群众不“买账”的现象,引人深思[13]。科学家更多地注意风险的危害程度,而公众更多地关注风险的恐怖程度。因此,环境预警监测时,只有准确把握风险的双重性,同时考虑对其它环境安全因素和人群健康,以及生态、社会等因素的综合判断,才能基于公众可接受的风险管理水平做出科学合理的环境风险预报,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预警监测行动措施,政府公信力才会不断提高。
2.4 环境预警监测要广泛而前瞻性地考虑问题,要求多部门协调
环境预警监测要广泛而包容性地考虑问题,环境预警监测的措施应能预报生态、人体健康等潜在的不确定环境风险,进而能够为决策者防止、控制或减少生态、人体健康等潜在的不确定环境风险的发生的提供前瞻性技术支撑。这亦是开展环境预警监测的目的所在。尽管某些问题最初似乎是技术性的,但预警监测涉及其它许多部门和领域,包括区域、国家甚至国际层面的社会、经济、环境问题。但政府行政部门设置时通常不可能包罗万象,因此在环境预警监测中,就必须与其它有关部门保持联络并进行合作。合作不仅是横向的,而且也应是纵向的,如区域、国家与国际行政层面联系与合作。
突破行政障碍与行业限制的先决条件是建立广泛而前瞻性地考虑问题,要求遵循多部门协调的环境预警监测原则。如江苏省环保厅设立了监测与信息处,围绕太湖应急预警监测,形成了环保部门牵头,水利、气象等政府部门及科研院所紧密配合,协同高效完成太湖蓝藻与水质监测预警的良性工作机制[14]。
3 结语
上述的环境预警监测原则意味着,如果表面上能够确定存在环境与健康风险,就应当对环境中潜在污染物进行环境预警监测,这样既可以提供准确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预先摸清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把污染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安定,又可以为政府制定法律法规、调整产业结构政策、做出综合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已加大对环境预警监测工作的投入,然而面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风险,准确预报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影响环境风险发生的因素很多,我们只能选取其中的主要因素进行预警监测,预警监测不能涵盖影响环境风险发生的所有因素,对于环境预警监测工作,还有待环境科研人员花时间,下大力气去研究。同时,要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在环境预警监测实践与研究方面的先进经验,建立科学规范的国家环境监测预警机制, 确定环境监测各要素的风险评价指标,制订环境风险级别的划分标准,开展空气、地表水、土壤环境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和预警模型研究,开发预警发布平台,实现预测预警模拟分析的可视化,以期保证我国21世纪的环境安全。
参考文献
[1]周生贤.真抓实干 开拓进取 全面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J].环境保护,2008,19:4-9
[2]文雯.小项目为何屡屡造成大损失?[N].中国环境报2009-08-14(1).
[3]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司.探索环境监测新思路[N].中国环境报,2009-05-13(2).
[4]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函.环办函〔2009〕394号.环境监测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2009-04-27.
[5]Cornwell,L.,and Costanza,R.1999.Environmental bonds:Implementing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in environmental policy.Protecting Public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Implementing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C.Raffensperger and J.Tickner,eds.[M],Island Press,Washington DC,220-240.
[6]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8/21/content_533123.htm
[7]Trouwhorst,A.Evolution and status of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in international law.Kluwer [Z],Dordrecht 2002
[8]王建国等.长期施肥条件下水稻土磷素分布特征及对水环境的污染风险[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6,22,3:88.
[9]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v 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Z],(C-180/96)[1998]ECR I-2265,I-2298.
[10]Ragnar Lofstedt and David Vogel,The Changing Character of Regulation:A comparison of Europe and the Unite states.[J],Risk Analysis(2001)21,399~403
[11]董若义.德州水污染防治再出新策建立主要河流断面水质三级预警机制,逾期超限实行挂牌督办直至区域限批[N].中国环境报,2009-08-04(7).
[1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第8版[M].北京:环境科学出版社,2015:229.
[13]黄勇.“我们何时喝上放心水?”[N].中国环境报,2009-03-20(8)
[14]高杰等.江苏加快建立监测预警体系[N]中国环境报2009-0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