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再思考
2016-05-14叶柏树
叶柏树
摘 要 体育是各类学校必开设的一门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锻炼身体意识。尤其是高校的学生,在各大压力下,更需要有一个好的身体。本文简要介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几条建议。
关键词 高校 体育教学 改革 成果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6-040-01
为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我国实行教育改革,做到各类人才在德、智、体、美四个方面全面发展,学生的理论知识丰富且扎实,实践能力强等。在理论知识方面,我国倡导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实践技能训练上,我国倡导改变原有的步骤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探索实验操作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除了在这两方面改革外,我国在体育课程教学上也有所改革,我国在各大高校施行改变原有的训练模式,开始以“锻炼身体、保证健康”为第一要素的训练模式,从而在某种程度上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虽然教育改革在实践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但也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反思。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措施。
一、当前我国体育改革中存在的不足
(一)学校的体育项目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
目前,学生喜欢具有刺激性的体育活动,例如攀岩、滑冰等,但是学校经费有限且考虑到学生安全问题和管理问题,学校不开设这些项目,因此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在体育课程上缺乏兴趣;而且近些年人们生活压力增大,从事体育教育的老师少,各大高校在体育课程上的师资力量相对较差,有些项目没有老师给予全面的教学和指导,使得学校这些体育设施空闲,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高校的这些教学资源现状是学校体育项目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的重要原因,在高校体育课程施行自主选择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校园网络中自主选择学校规定的的任一课程,并且学生必须选择其中一项,学生的兴趣广泛与学校的资师力量和体育设备形成矛盾,学生为了学分不得选择不喜欢的课程,最后造成学生学习质量下降,学习兴趣底下等不良现象。
(二)学生选择的体育课上课时间与其他课程冲突的矛盾
当前各大高校使用学分制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学分制的主要特点是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以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为毕业标准。学校为了使学生能顺利毕业,在每学期都需要修一定的学分,学生学习精力有限,因此某些体育课程与学生其他科目形成强烈的竞争局势。学生在大学以前的学习中重视智力教育,忽略体育教育,造成在学生的潜意识中,体育是一个玩乐与休息的课程,高校学生在某些课程安排与体育课程发生冲突时,学生会毫不犹豫的放弃体育课程学习。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安排这些选课,高校体育改革中“三自主”教育模式很难进行,这不是学校可以调节的。
(三)学生学习兴趣高与学习成绩低的矛盾
在体育改革中实行的“三自主”的教学中,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体育课程,学生兴趣得到提高,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在一个学期学习之后,期末成绩却很低,学生学习兴趣大受打击。通过对近些年学生体质检测的收据进行统计得到,体育改革虽然使学生自主选择体育课程,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但是数据显示学生的体质没有的到显著提高,而且有下降的趋势,近些年高校学生患病率也在提高。
二、对我国体育改革中不足提出的改进措施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
在高校前四个学期中,体育课程是必不可少的,体育教师是实施高校体育教学的的引领者,也是高校体育改革的中坚力量,决定高校教学的教学质量高低。我国高校目前开设的科目较多,但是由于师资力量低,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对于出现这种情况,引进高素质人才是必须的,引进外国人才,取长补短,完善体育教学,对已经引进的人才实行派出去进修方式提高老师的综合素质,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实行“弹性时间”制
学分制教学致使学生在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相冲突时,学生果断放弃体育课,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我国重视体育教学,为了响应国家政策,学校领导及相关老师想要改变这一现状的方法,实行“弹性时间”制是其中一个被接受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兴趣,学生避开体育以外的课程,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喜欢的老师上课,学生必须进行期末考试。
(三)必修与选项相结合,不断完善学习成绩考核体系
高校体育改革正在实施,但是学生的身体素质没有得到提高,反而有下降的趋势,而且学生的成绩也不理想。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第一学期以太极拳为必修的基础课程,为学生剩下的三个学期体育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并使学生培养出一两项喜欢的项目,养成终身锻炼的意识。除了改变体育课程安排以外,完善的体育考核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其能促使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锻炼方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三、结束语
劳逸结合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这是一个不变的真理。我国近些年开始重视学生身体素质,实行体育改革,学生素质虽然有提高,但是没有达到国家改革目标,体育改革还存在不足,笔者分析几个不足并提出改进促使,但还不是全部,需要更多的人进行研究,为我国体育教学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静波,曹策礼.我国大学体育教学面临“扩招”的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2).
[2] 李静波,樊莲香,田春阳.我国大学体育教学发展趋势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