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农夫”杨芩
2016-05-14申姣
申姣
“我始终记着家乡的父老乡亲在我读书时对我的帮助,我要回来,尽自己的一份力回报家乡。”在他朴实的言语里,满是感恩的情怀。
于是,他放弃了大城市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从教。他召集同事,带领学生,手挖肩挑,硬是开辟出了数块面积累计近十亩的基地示范园,种植了蓝莓、猕猴桃、枇杷、酥李等8个优良水果品种。
他就是贵州省“千”层次创新型人才、果树学博士,2016年贵州省青年科技奖获奖者之一——杨芩。
朝梦想出发
农闲时,放牛,砍柴,挖土,挑粪,插秧,打谷,山里的农活,杨芩几乎都做了个遍。从小生活在大山里的他,对跋山涉水、挖坑种树别有一份热爱,这也使他对农村有了一种特殊期待——改变农村风貌,让穷乡僻壤变成富庶之地。
可是梦想之路的开辟少不了锋利的宝刀——知识。杨芩明白,农村的孩子要想改变命运有出息,就只有读书。从江元哨小学到双井中学,再到施秉一中,他一路攻城拔寨,成绩骄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2年金秋,无数心血和汗水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杨芩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四川农业大学,成为全县历史上唯一一个考取“211”农业大学的农村学子。
考上了大学固然是喜事,但杨芩却高兴不起来。因为他知道,家里经济已十分困难,上大学要交的学费对整个家庭来说,无异于一笔天文数字,何况还有住宿费和每月的生活费,决计是凑不出来的,他已经做好了放弃读书的决定,准备外出打工。所幸的是,这一情况被县领导知道后带头组织捐款才筹到学费,解了燃眉之急,圆了他的大学梦。家乡对他的支持,更坚固了他往后回家乡发展的决心。
钟情果树学
在报考大学专业时,杨芩综合分析了家乡的气候特征:黔东南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的特点。全州境内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而土地以黄壤和红壤为主,黄壤和红壤PH值呈酸性,非常适宜蓝莓、枇杷、桃树、猕猴桃、板栗、梨树和葡萄等经济林木以及水果植被的生长和繁殖。
在杨芩看来,在家乡发展果树种植,对改变家乡风貌极其重要。于是,最终他选择了果树学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
4年后,杨芩顺利地从大学毕业,并考取了公务员。此后,为进一步实现自己“果树种植”的人生理想,杨芩克服重重困难,考取四川农业大学果树学专业研究生。在读研的日子里,他博览群书,遍访名师,往返于实验室、宿舍和基地之间,最终顺利完成学业并提前一年毕业,成为四川农业大学果树学专业历史上第一个提前毕业的学生。
硕士毕业后,杨芩婉拒了国内其他大学的邀请,放弃了优厚的薪资和舒适的工作条件,怀揣服务家乡、振兴家乡的决心,毅然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黔东南,在凯里学院任教。即使在他再度到四川农业大学攻读博士期间,也不忘为家乡出一份力:他频繁往返于四川和凯里之间,不计报酬,出色地完成了因凯里学院缺少教师额外安排他的教学任务。
硕果一路香
如今,杨芩已扎根于教学和科研六年,这几年,他指导学生参加众多有益的社会和创新活动,获贵州省教育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重点项目1项、校级学生科研项目4项,为园艺学专业七十名同学参加全国花卉园艺师职业资格考试提供免费指导,使参加资格证考试的同学全部获得职业资格证。
此外,他还一直从事园艺教育和果树生长发育系统调控与生态栽培研究工作,结合地方产业人才和技术需求,将园艺专业和园艺学的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取得了突出的阶段性成果。
杨芩在平凡的岗位中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获得了多项荣誉:入选贵州省“千”层次创新型人才、黔东南州州级拔尖人才、贵州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等。另外,他也是贵州省教育厅重点支持学科园艺学负责人,贵州省教育厅教育质量工程项目“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负责人,凯里学院重点学科园艺学学科负责人,先后被学校多次评为项目申报先进个人和优秀教师。
杨芩表示,在未来,他定将继续秉持着回报家乡的热忱,一路向前,为家乡发展献出自己最大的力量。(编辑/梅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