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大学生肥胖程度与抑郁症患病率的关系
2016-05-14宋文佳于凯歌
宋文佳 于凯歌
摘 要 目前世界上约有数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而我国抑郁症人群也在不断的呈现上升趋势超过了上千万。肥胖也给人的身体健康、心理状况都造成了严重影响。经过调查汇总研究发现,肥胖能够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尤其是女性风险更大。肥胖既侵蚀我们的肉体,还会破坏我们的精神世界。在众多肥胖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中,往往体态臃肿,总觉得体形难看,时时刻刻都在被人议论和嘲笑,悲观失望自卑,甚少参加正常的社交活动,不愿交友,长期饮食的不规律。结果,搞得越来越孤僻,以至于发展成为精神抑郁症。这几年来,肥胖与精神因素方面的关系导致抑郁症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针对该问题,报道如下。
【关键词】肥胖;女性抑郁;抑郁自评量表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把某高校的1402例学生进行身高、体重的测量,并计算身体质量指数,筛选出轻度肥胖组102例,中度肥胖102例,高度肥胖102例。年龄19~23岁,平均(21.4±1.9)岁,并选择102例正常女性作为对照组,年龄18~23岁,平均(21.7±1.3)岁。
1.2 研究方法
测量女大学生的身高和体重 ,根据公式:女生的标准体质量 (Kg) =( 身高-100)×0.85。如果实际身体质量指数≤20%为正常 ,20%~30%为轻度肥胖 ,30%~50% 为中度肥胖,≥50%为重度肥胖。
肥胖的人也是很不快乐的。肥胖与抑郁症有着密切的关系。肥胖指数在95%~100%的区间内抑郁的增加非常显著(20%为男性,30%位女性)。可见,肥胖和抑郁的共生关系中,肥胖程度有较大作用。
1.2.1 抑郁状况调查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评定被调查者的心理状态,根据被调查者在1周内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抑郁感受的频率做出评价,根据评分标准,指数越高,抑郁程度越严重,具体标准为:≤15分为无抑郁,16~19分为可能有抑郁;≥20分为有抑郁症状。共发放问卷408份,收回问卷408 份,回收率为100%。
1.3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完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完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为差异有计学意义。
2 结果
不同组别女大学生抑郁程度的比较三组肥胖组和对照组进行CES-D的测试后评分分别为(18.25±3.56),(19.71±2.43),(23.01±5.02)分和(17.58±4.49)分,三组不同程度肥胖组评分较对照组高,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38,P<0.05)。如表1所示。
3 结果
经研究发现,三组不同程度的肥胖组分别和对照组相比,抑郁评分明显呈上升趋势,这说明肥胖女性心理还是存在一定问题。肥胖女性的轻度抑郁、严重抑郁和重度抑郁与正常体重的人群相比发病人要严重得多。这是由于本身在体型方面不美观,活动不便,尤其是长期处于心理压抑的状态,缺乏理想和保护,因为体重超重的原因而引起更深的抑郁苦闷绝望和焦虑,肥胖女性就是在这样恶性循环中经受各种煎熬导致其抑郁加重。大量的资料研究表明,由肥胖引起的抑郁症问题,临床常见。显示有抑郁症,自卑心很重,更多的沮丧情绪,直接加重了疾病。由此导致,抑郁症患者甚少参加社交活动,身体活动的不灵活,拒绝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以此形成更多的脂肪,长期受到精神压力等各方面因素的困扰。
抑郁症造成的肥胖问题,要根据病人的个体身体状况,加以治疗,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患者的体质,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消除症状从而彻底清除疾病,减少复发,为确保疗效。
总而言之,只要大家从多方面关心帮助和支持他们,肥胖女性的抑郁会得到改善的。不过,主要还在于他们心理素质,只有应对挫折能力增强,才能从根本上得以解除困扰。抑郁心理状态的好转也将随着体重的减轻或多或少的见好,有多少心情的改善就有多少体重的减轻,好转得越多体重减少则越多。同时社会上也应该给予她们尊重、大力支持和理解,不断增强和培养肥胖女性的自信心,积极引导她们在面对困难时要正确面对,而不是回避和拒绝别人的帮助。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更好的抵御外界大众的评论。同时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食用低盐低油低脂的食品为主。加强体育锻炼,多多参加户外活动,使自己的心情保持舒畅,慢慢的使体重达到正常,进一步达到治疗抑郁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学哲.肥胖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02):113-114.
[2]刘琴芳.运动减肥的机制及运动处方[J].中国体育科技,2002,38(11):61-64.
作者单位
1.陕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处 陕西省咸阳市 712046
2.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陕西省咸阳市 71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