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喜悦”情感隐喻的对比分析
2016-05-14张帆
张帆
摘 要 无论英语还是汉语都存在着大量的隐喻现象,随着隐喻研究的进一步完善,隐喻不仅被视为是一种简单的修辞手段,而是上升到了认知的高度。人们的情感往往是抽象的或难以表达的,因此人们往往将情感隐喻化,以生动地表达。由此我们可以得出隐喻不仅仅是人们认知和思维的工具,而且在情感概念中也起到了巨大作用。本文试从中英表达情感的角度出发,分析中英情感隐喻的异同,以及导致这种不同的原因。
【关键词】隐喻;情感隐喻;喜悦;对比分析
1 引言
隐喻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并将两种完全不同概念的事物通过含蓄、映射或委婉的表达方式达到形象比喻的言语行为。情感是一种抽象的感情,因此为了更加直观的表达,人们往往将其隐喻化,我们的情感表达不仅仅局限于一种情绪的抒发,更是体现了一种思维方式。因此提出了情感隐喻这一概念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试图分析比较情感隐喻,总结出使用隐喻表达情感的一般规律,并分析中英情感隐喻的异同,从而总结导致这种不同的原因。
2 隐喻和情感隐喻
最初,人们仅仅将隐喻视为一种简单的修辞手法,人们对隐喻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并且亚里士多德对隐喻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在他的著作《诗学》和《修辞》中亚里士多德将隐喻定义为:“隐喻是将属于一事物的名称来指另一事物。”因此,隐喻一直被视为附属于语言存在的语言现象,被视为是语言的修饰手段。直到理査兹提出了新的概念,理查兹突破了传统修辞学仅仅将隐喻视为一种修辞手段的界限,而是把隐喻作为一种语义现象上升到句子层面上加以研究。理查兹首次提出了关于隐喻的本体和喻体概念,率先提出了“相互作用”的理论。此后隐喻的研究开始上升到认知领域,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也是哲学,人类学,语言史及儿童语言领域的研究对象。莱考夫和约翰逊于1980年发表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把语言就是认知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标志着对认知观的隐喻研究全面开始。
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了概念性隐喻这一新的观点,“隐喻是从一个认知域到另一个认知域的结构映射,即从源域到目的域的映射”(Lakoff & Johnson,1980)。由此可知隐喻不仅仅是语言问题,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
而关于情感的概念隐喻研究则始于近代,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内外许多学者从隐喻理论的视角对人类表达情感的概念化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情感是一种抽象的,难以言表的感情,人们常常将情感隐喻化以求生动形象地表达。
美国学者奥托尼指出,认知系统既能影响情感,还能被情感影响,因此对情感概念的研究也是对人类认知系统的研究(Ortony,1988)。情感隐喻与其它的概念隐喻一样,情感隐喻的特点是通过来源域建构目标域,即通我们通常所说的映射( 束定芳,2000)。
在前人对隐喻系统性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通过选择特定的情感,如喜悦,哀伤和愤怒,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将其在英汉表达中的异同进行对比,从而进一步了解隐喻的实质,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3 英汉“喜悦”情感隐喻的对比分析
喜悦是人们抽象情感的一种,喜悦被心理学视为是一种个体在达到目标或者消除紧张情绪后达到的一种舒适和愉快的情感体验。语言学家们经过对“喜悦”情感隐喻的研究发现我们的很多抽象情感是建立在人体感知基础之上并进行隐喻表达的。英汉有关喜悦的情感隐喻既有其共性,也有基于文化或客观条件导致的差异。
3.1 英汉喜悦情感隐喻的共性分析
通过对“喜悦”情感隐喻的研究发现人类的很多抽象情感是建立在人体感知基础之上并进行隐喻表达的。而人类的基本认知具有相似性,并且在身体构造及对外界反应的基本反映也具有相似性,因此英汉有关喜悦的情感隐喻表达具有很多共性。
3.1.1 喜悦是向上的
在人类的认知中,空间感是最容易形成并且被感知到的。因此一些有关空间概念的词汇被用来表达一些抽象的概念,同样地喜悦这一抽象情感也常常被空间词汇隐喻化。“喜悦是向上”这一概念化的表达是建立在人类基础的空间体验之上的。 Lakoff 和Johnson的研究发现, 直立向上的姿势反应的是人类积极向上的情绪,因此通常用身体向上的直立姿势被用来表达喜悦。英汉有关喜悦情感的隐喻表达中,喜悦是向上的是最明显的共性之一。
(1) Im feeling up.
(2) That boosted my spirits.
(3) My spirits rose.
上面这三个英语句子都表达了人类的喜悦情感,而在这些句子中up, boosted 和 rose这些词都和空间概念上的“向上”有关,被用来隐喻快乐和喜悦。同样在汉语中, 也有许多句子用向上这一空间概念来表达喜悦情感。
(4)他们个个情绪高扬。
(5)他正在兴头上。
(6)这下提起了我的兴致。
在这几个句子中,我们我们用“高扬”、“兴头上”以及“提起兴致”这些词语表达喜悦情感,这也是喜悦是向上的这一英汉表达共性的证明。而当我们用一些空间词汇来表达喜悦时,已经下意识地意识不到我们在使用隐喻来抽象表达感情了,因为这种方式与我们自身的身体经验和心理感受密切联系,并且常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3.1.2 喜悦是容器中的液体
在英汉“喜悦”情感隐喻表达中, 还有一个常见的共同之处, 那就是“喜悦是容器中的液体”这一概念隐喻。在英语中还有很多使用“喜悦是容器中的液体”这一概念隐喻来表达抽象情感的句子。
(1)We were full of joy.
(2)He was bursting with joy.
(3)My heart is filled joy .
在上面三个句子中,“full of”、“bursting with ”和“filled”来表示容器中的液体充满了这一概念,以此来表达喜悦之情。同理在汉语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4)他心中充满了喜悦之情。
(5)他满怀喜悦。
(6)她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
“充满”、“满怀”和“按捺不住心中喜悦”表示容器中的液体充满了这一概念。在这一隐喻概念中,我们将人体看做一个容器,而情感看做容器中的液体。当液体被充满时,情绪也就高扬,而人体这一容器也会满溢,强烈的情感外漏,以此表达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因此“喜悦是容器里的液体”这一概念隐喻也是英汉情感隐喻表达的另一共性。
3.2 英汉喜悦隐喻的差异性分析
语言以及情感的表达不仅仅受到客观世界的影响,更受到不同的价值观念以及文化传统的影响。而英汉两个国家的传统文化、社会习俗以及价值观念的不同导致对喜悦这一情感的隐喻表达各有特点,呈现出英汉“喜悦”情感隐喻表达的差异性。首先在英语情感隐喻表达中, 有“喜悦是离开地面”这一隐喻概念, 例如在下面的英语句子中,“flying”、“six feet off the ground”和“in the clouds”这些离开地面的词语来表达喜悦之情。
(1)I was flying high.
(2)I ' m six feet off the ground.
(3)We were in the clouds.
而在汉语表达中,通常不用“离开地面”来隐喻表达喜悦。因为在汉语语言的价值观念中,“离开地面”是一种傲慢自大的表现,比如在下面的句子中:
(4)你太飘飘然了。
(5)他又在云里雾里了。
(6)他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
“飘飘然”以及“云里雾里”表达了一种贬义,这是由于中英的价值观念不同造成的,由此产生了表达喜悦的差异性。人们自小接触到的价值观念不同,由此产生的语言表达也会有所不同。中国将谦虚视为美德,情感的表达比较含蓄,沉稳,因此 “离开地面”是一种骄傲自满的表现。与之相反, 英语民族表达情感上比较直率,喜悦的情感会直接抒发。因此英语中有“喜悦是离开地面”这个概念隐喻。
其次在英语中, 还有“喜悦是眼睛在动”的概念隐喻表达, 比如在下面的句子中:
(1)His eyes were shining.
(2)Her eyes were sparkling like diamonds.
(3)Amusement gleamed in his eyes.
在汉语中关于情感隐喻的表达也利用了眼睛,但是与英语不同的是,汉语中眉毛的使用也是非常常见的,因此汉语中有“喜悦是眼睛和眉毛在动”的隐喻概念, 例如:
(4)他眉开眼笑。
(5)她喜上眉梢。
利用眉毛来表达情感在英语中也是非常常见的, 比如用“喜上眉梢”、 “眉开眼笑” 等词语来表达情感。在英语和汉语表达情感对眼睛的描绘也不尽相同。在英语中, 用眼睛表达“喜悦”强调的是眼睛亮度的增强, 而在汉语中, 眼睛形状的变化则是强调的重点。
同时汉语中还有一个“喜悦是心中的花”的概念隐喻。因为在汉语中“红花”是喜悦、光荣和快乐的象征,“红”也是中国文化中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
(1)他心里乐开了花。
(2)他心花怒放。
而在英语中就没有“红花”这一喜悦的象征, 红色在英语中常常被引申为战争、流血和牺牲。因此, 在英语中就没有“红花”来表达喜悦的概念隐喻。
4 中英情感隐喻表达异同的原因
通过对“喜悦”情感隐喻的研究发现人类的很多抽象情感是建立在人体感知基础之上并进行隐喻表达的。而人类的基本认知以及思维模式具有相似性,并且在身体构造及对外界反应的基本反映也具有相似性,因此英汉有关喜悦的情感隐喻表达具有很多共性。
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人们所处的地理环境以及历史文化背景等社会因素的不同,使得人们的思维方式及情感表达也有个体的差异,比如汉语表达比较含蓄,而英语表达比较直率。西方抽象性思维见长,而汉语文化思维具有具象性,使用具体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思维,由此也会导致英汉有关情感隐喻表达上的差异性。
通过对上述英汉情感隐喻实例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英汉语的情感概念隐喻都是建立在人类普遍的情感体验以及生理反应的基础之上。人类的抽象情感的表达经常借助于空间位置或者是具体有形象的物体。它的共性主要来源于人类共同的生理反应和身体经验,而英汉语的情感概念隐喻之所以有各自的特点,存在这差异性,是因为英汉语民族虽然对情感感受有着相似的身体体验,但特定的文化模式也会体现在对情感隐喻表达的构建中。
5 结语
隐喻的研究不仅仅被视为一种简单的修辞手段,更是上升到了认知的层面,通过将情感隐喻化使其能够被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本文通过研究中英喜悦情感隐喻表达的示例,总结中英喜悦情感隐喻的一般规律,同时发现汉英语言在表达喜悦的隐喻上的差异,由此形成有关喜悦表达的独特认知。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英汉表达喜悦情感的方式都受到方位的影响,但是由于文化背景,生活环境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二者又有很大的差异。
参考文献
[1]Andrew,G.The Language of Metaphors [M].London:Routledge,1997.
[2]Lakoff,G& 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3]Ortony,A.The Cognitive Structure of Emotions[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4]Richards.The Philosophy of Rhetoric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30.
[5]陈家旭.英汉语悲伤隐喻认知对比分析 [J].长沙:民族论坛,2005.
[6]陈文萃.从英汉表情感的成语看英汉情感隐喻的共性[J].南宁市:广西社会科学, 2004.
[7]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8]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9]林书武.“愤怒”的概念隐喻[J].大连:外语与外语教学,1988.
[10]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省青岛市 26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