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政錄:光芒中的生命力

2016-05-14安然

摄影世界 2016年6期
关键词:圣地树木蝴蝶

安然

韩国摄影师李政錄凭借独特的摄影技巧受到全球摄影市场的瞩目。李政錄的创作常常是基于观察自然的本能,并尽量符合自然规律。因此他的作品经常被称为具有“探寻人类生命与文化本源的神秘色彩”。围绕“有形世界”(visible)与“无形世界”(invisible)两者的关系,李政錄创作了结合装置艺术的摄影作品,这种手法也是他长久以来反复探索实践的。

拍摄“无形世界”的影像是贯穿李政錄创作的主线。从初期作品《南方土地》到近期作品《蝴蝶》系列,均是他对“无形世界”的探索。无论是最初的黑白色调,还是后来的彩色照片,又或是近期的灯光涂鸦,虽然创作元素与方式有所改变,作品的思想主题却始终如一。

初期作品《南方土地》《滩涂》《呼吸》主要以黑白纪实风格再现拍摄对象,而之后的《神话风景》(Mythic Scape,2007)系列透过对特定地点或事物在精神层面的感受与想象,即通过带有“精神烙印”的有形物品进行展现。再后来的《私人圣地》(Private Sacred Place,2009)系列则是在《神话风景》系列基础上加入更多作者的个人内心活动。

以《生命之树》(Tree of Life,2010)系列为始,直到近期的《蝴蝶》(Nabi,2015)系列,李政錄正式使用灯光技术进行创作。作品《生命之树》来源于摄影师对“有形世界”与“无形世界”间关系的感悟,树木被光芒所笼罩,从而展露出生命的本源,在他看来这也是两个世界间的一种“沟通”。这光芒逐渐演变成《解码风景》(Decoding Scape)系列中自然世界的无声讯号,以及《蝴蝶》系列中的蝴蝶形象。在希伯来语中,“蝴蝶”这个词也有“先知者”之意,在《蝴蝶》中,摄影师用灯光技术呈现的如灵魂一般的蝴蝶形象成为来往于“有形世界”与“无形世界”的使者,并将两者相互连接。

李政錄坚信“无形世界”的实际存在,从宇宙的角度出发,“有形世界”与“无形世界”相互作用、共同存在。他的这些信念也通过摄影作品而被保存,并让观者去解读、发现。

(石宰晛SEOK Jaehyun,韩国策展人,个人网站www.photoseok.com)

说起你的作品,人们最先想到的是闻名于世《生命之树》系列,人们称该系列为高度浓缩摄影师想象力的一部作

品,你赞同吗?

李政錄:我的摄影生涯大致经历了三次变化,从最初对风景的单纯再现,到融入心境的表达,再到如今利用灯光技术。《生命之树》系列是开始用灯光技术进行创作的转型作品,同时也是这种摄影形式的开端。虽然这个系列让我被大众所熟知,但如今它已成为了我急需超越的一部作品。

拍摄内容虽然只是十分纯粹的风景,但因在其中加入灯光设置,来展现大自然的神秘,从而将其演绎成为一部超现实作品。很好奇这样创作的动机与背景,以及该作品的创作过程。

李政錄:《生命之树》的灵感来源于深冬时我在某处见过的一棵柿子树。冬日的严寒里,我在枯脊的树枝下面发现了一丝新绿——早已枯萎的树枝包裹着充满生命力的嫩芽。在过去的无数个冬天里,人们可能未曾直观地感受到树木所蕴含的强大生命力,但这是最真实存在的。那一瞬间我便有了对这种“看似无形却又切实存在”的感悟。

“无形的真实存在”与我们眼睛所能看到的世界相互影响、呼应,于是我萌发了用摄影来表现这一观点的想法。在思考该如何表现干枯树枝迸发出的生命力时,我想到了灯光。光不仅是展现生命力的良好媒介,同时它带给人的神圣感与树木的灵动相得益彰,象征着人类文明的源头。在经历了多次的试验与失败后,我终于在某个瞬间偶然诞生出第一张作品,这一系列作品花了我很多心思。

我需要处理好自然光、闪光灯、探照灯这三种不同的光线。除树木以外,还设置了许多其他道具,根据拍摄当天的光线与天气,选择不同种类的胶卷。野外摄影所遇到的情况很多非人力所能控制,创作难度极大。之前还曾因为暴雨而令花费几个月时间搭造的摄影场地毁于一旦。

也正因如此,第二版《生命之树》系列转战室内摄影棚进行拍摄。在室内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试验后,场景才最终搭建成功;仅为了调节第二版《生命之树》的灯光效果,我前后足足花费了4年多。

《生命之树》中,光芒并非为了照耀树木以外的世界,而是象征着“存在”。我所渴望的光芒无需十分夺目,只希望带给人几分玄妙。在经过接连不断的试验后,《生命之树》的模式终于逐渐完善,画面的背景也由自然转移至舞台,从而给人更多戏剧性的视觉效果。

在光的变化得以控制之后,我开始好奇生命之树与现实自然相遇时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在寻找合适的场所时,我们来到了济州岛。济州岛有丰富的植被,充满了无尽的生命力,有时甚至让人感到畏惧。为了能与这独特而又陌生的环境相适应,我花了很长时间进行思考。在村庄里长的帮助下,我们费了很大力气才找到合适的树,从开始寻找到最后栽种花费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之后,我们在海边、牧场及森林里进行拍摄。

虽然因我对济州岛的独特景致不熟悉而遇到一些困难,但拍摄过程也收获很多灵感。然而,即使闪光灯早已操作得十分熟练,野外拍摄依旧困难重重。在一个地点收集拍摄所需数据,就要投入至少一周的时间。时常刮风的济州岛天气变幻莫测,为了能拍出满意的作品,我们每次乘飞机时都会携带很多胶卷。在济州岛完成的作品,便是第二部《生命之树》系列(Tree of Life in Island)。

你的创作过程十分复杂,似乎不能简单地将作品归为摄影作品。作品仿佛是在一张巨大的画布上利用许多综合材料制成,让人联想到装置艺术与大地艺术。你的想象力是由什么激发的呢?

李政錄:之前,我一直认为见到的风景能够带给我灵感,以为只要面对某些特殊场景便能令我心生感触,因此我也曾尽可能努力接触不同的风景。但近期,我的想法有了一些转变。或许,在我内心其实早已有了某个画面,当特定的视觉刺激与我的内心想法相碰撞时,曾经想象的画面便变得具象。当然,我也在尽最大努力寻求合适的外景,但与此相比,我发现“碰撞”更为重要,摄影创作的重点首先是梳理好自己的内心想法。并通过对陌生的环境进行反复观察等方式,激发两者的共鸣。此时,若是脑海中浮现出某些影像,那么就开始通过各种试验来使这影像跃然于画面之上。当内心画面与摄影作品相重合,这部作品便可宣告完成。

除了安装灯光,你还要设计闪光灯、探照灯等。通过这种复杂的设计,您最终想呈现怎样的效果?

李政錄:在古今中外的神话故事中,都能找到树木的痕迹。树是连接神与人类社会的媒介,在崇尚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中,树木占据着十分特殊的地位——连接两者的重要通道。古代人相信,树木也有灵魂,树木中有神的存在,我和他们一样深信不疑。我希望以摄影的形式将这个信念表现出来。在偶然的一次启示中,一幅画面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于是我开始设置场景,利用多种光线进行灯光设计,逐渐令脑海中的画面得以成形。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界也随之发生改变。你通过对现实风景的重新创造,传递出一些讯息,比如现代生活中逐渐丧失的“本土风景”(glocal site)。你从最开始拍摄的人工风景,到《神话风景》(Mystic scape)拍摄自然风景,是如何摸索改变之路的?而从《神话风景》到近

期的《蝴蝶》,10余年间你似乎都在进行类似的创作。

李政錄:“用影像证明‘无形世界的存在”是贯穿我摄影作品的主题。从初期的《南方土地》到近期的《蝴蝶》,都是这种探索的延续。无论是最初的黑白色调,还是后来的彩色照片,又或是近期的灯光装置,虽然元素与方式有所改变,但作品的思想主题从未改变。

继《南方风景》《滩涂》《私光》《呼吸》系列,你又创作完成了《神话风景》《私人圣地》《生命之树》,你似乎更加重视对神秘大自然的演绎,这些作品之间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李政錄:初期作品《南方土地》《滩涂》《呼吸》等,主要是黑白纪实照片。在那一阶段,我热衷于寻求能够投射出内心想法的拍摄对象,同时利用分区曝光法等黑白摄影技术重新对被摄主题进行诠释。在经过一系列拍摄后,我发现纪实摄影很难表达我的理念。与再现所看到的场景相比,我更渴望能表达出精神与灵魂层面上的感触。在思考如何创作的过程中,我通过在风景中加入一些人造元素,来演绎出内心深处曾经幻想过的画面。这便是《神话风景》的由来。于我而言,《神话风景》可以说是我的创作方式由“再现”转向“表现”的首部作品。如果说这部作品略显消极的话,那么后来的《私人圣地》表达的观念更积极一些。

《私人圣地》的灵感来源,是对古代人类所崇尚的圣地的好奇。我偶尔也会在某处“圣地”感受到无法言喻的神圣,时常还会幻想古人在这样的地方举行神秘仪式的情景。

这部作品便是将我脑海中的想象具象后的成果。诸神们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赋予混沌世界以秩序,最终演变成整个宇宙。与此同理,在选定好我心目中的圣地之后,先去除茂密的杂草令土地变得整洁,然后再在其中安置富有灵气的石头与树木,赋予其一定的形态与结构,从而构成专属于我的秘密私人圣地。

以我的专属私人圣地为主题所创作的摄影作品,有的最长花费三四个月的时间,希望能够快些完成的焦躁心情也曾令我十分痛苦。但在此期间,我也因对专属私人圣地的神圣感触而感到十分幸福。在单调而枯燥的现代人生活中,哪怕仅有片刻逃离,享受在专属圣地中幻想的瞬间,也能够令我的灵魂得到净化与充盈。

你的作品与其说是进行思考或反省后的结果,不如说是接近于一种本能,这是与生俱来的感知能力吗?您看待世界与自然的角度是让人觉得很特殊。

李政錄:相比通过研究或以理论为基础进行创作,我更依靠于直观和灵感。虽然灵感在英文里写为“inspiration”,但我更愿将其理解为“spiritual sense”,即“精神意义”。与灵感发源地进行交流,是我的一贯主张。灵感发源地有可能是自然、神灵、宇宙,或者是自身内在任何地方。虽然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名字、身份,身处的文化圈与个人价值观也不尽相同,但我认为所有事物都有其共通之处。重要的是如何努力找到灵感发源地并与其进行沟通。

发出嘈杂声的收音机只有在校准频率后才能放出音乐,虽然灵感有时可能十分模糊,但如果不断地祈祷、冥想,或通过其他方法,便能如同校对收音机频率般听到灵感准确的声音。通过认可最初的灵感并与之沟通来获取更多灵感,然后努力尝试表达出来,这便是我的创作方式。

与传统意义的摄影相比,你作品中的“绘画成分”似乎更多,为什么?

李政錄:我并不十分看重摄影与绘画的区别,两种体裁都是将灵感以画面形式表达出来。与经过复杂流程的摄影相比,以画笔作画似乎更加便捷。我坚持采用摄影这一媒介是因为摄影特有的纪实特性。若是将“无形世界”以绘画形式进行表达,那让观者的感受可能仅单纯地停留在幻想阶段。而摄影因其特有的纪实感作保障,“无形世界”可以在摄影作品中趋于现实。也正因为如此,作为“无形世界”的影像证明,摄影多了一丝妙趣。我认为,对于某些人口中所提到的“幻想现实主义”,摄影是可以将其表现出来的最有力的媒介。

你的作品不仅囊括韩国风景,还有其他国家的一些

风景。据我所知,你近期还去土耳其拍摄了文化遗址。那么,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你拍摄对象已经从激发想象的、随意的空间转移到特定的文化遗迹?之后的作品会怎么发展?

李政錄:在过去的数年中,我来往于济州岛、日本、中国、土耳其等地进行拍摄。极具冲击性的异国风景使我陶醉其中,同时也令我创作出更多作品。无论是济州的原始风景,还是日本福岛的灾难景象,亦或是中国的历史景观,都带给我很多灵感。去年,我绕地球大半圈,到土耳其卡帕多西亚(土耳其中部的一处历史遗迹)拍摄。

在旅行途中,我萌生了很多感悟——曾经远走世界,如今应回归心灵,向内心最深处延伸,就像要抵达内心的遥远彼岸,在那里找寻未知的存在。以后的一段时间,我应该都会探寻内心,努力将其以摄影的形式表达出来。

猜你喜欢

圣地树木蝴蝶
蘭亭——他和他们心中的圣地
圣地延安 告别贫困
辨认树木
五“地”五“乡”圣地高平
树木也睡觉
捉蝴蝶
夜跑族看这里!夜跑圣地大汇总
捉蝴蝶
树木之最
找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