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钟敲响

2016-05-14陈秀娟

汽车观察 2016年6期
关键词:宝骏哈弗降价

陈秀娟

在新一轮局势下,自主SUV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销量数据,在4月份的销量排名中,有4款自主SUV排入前十,而5月份仅剩3款自主SUV排入前十。另外,在市场份额占比上,自主SUV相比合资SUV的市场份额占比出现下滑的趋势,这似乎给自主SUV敲响了一记警钟。那么,这背后的原因又有哪些?自主SUV的出路又在哪里?

自主SUV呈下滑之趋

据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5月,SUV车型销量达62.72万辆,环比4月份增长2.17%,同比去年5月增长了36.25%,继续保持了高歌猛进的增长趋势。其中,自主品牌SUV销量为35.5万辆,同比增长40.2%,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

从表面上来看,自主品牌SUV以40.2%的增长率似乎高于平均水平。但记者在统计了今年1-5月自主SUV和合资SUV的销量占比后发现,1-5月份,整个SUV市场销量为321.77万辆,同比增长44.96%。从总体的增长率来看,自主品牌SUV的销量水平是呈现下降趋势的。

据记者统计,今年1-5月,自主SUV销量占整个SUV市场的比例分别为:74%、86%、72%、52%、43%。也就是说从今年2月开始,自主SUV的销量整体占比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5月份,SUV车型排名前十名的车型分别是:长城哈弗H6、广汽传祺GS4、上汽通用昂科威、宝骏560、上汽大众途观、东风本田XR-V、东风日产奇骏、北京现代途胜、东风本田CRV、广汽本田缤智。从本月销量排名前十的车型来看,以往在SUV市场占据优势地位的自主品牌风光不在。虽然长城哈弗H6继续以37435辆的销量蝉联榜首,但放眼前十名的车型,仅有3款为自主品牌产品。值得一提的是,宝骏560没能守住第三名的宝座。宝骏560自上市一来销量一直坚挺,并隐隐有赶超H6的趋势,然而面对H6降价和新车不断上市的压力,宝骏560没能守住老二的地位,位次一再下滑。

除了宝骏560,长安汽车也没能阻止住其下两款车型的下滑之路。继4月CS75开始大幅下滑后,本月CS35也步入后尘,同比下滑达12.6%,从4月的第9名下滑至了第13名,而CS75同比降幅更是达23.9%。

和自主SUV下滑不同的是,合资品牌SUV的春天似乎来临。从中汽协发布的前十排行榜来看,除了多年没有进行大改款的途观同比下滑外,其他车型均呈现出了同比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尤其是昂科威,竟然丝毫不受断轴事件的影响,以1.92万的销量,赶超了宝骏560,排名第三位。本田XR-V排名第六,而北京现代全新途胜也以1.45万台的成绩上升至第八名。至此,在前十榜中合资品牌己包揽了七个席位。

早在今年4月,排名SUV销量前十的自主品牌尚有哈弗H6、广汽传祺GS4、宝骏560,长安CS35,也就是说自主品牌占据包括前3名在内的4个席位,而XR-V领衔的日系品牌也迎头赶上,拿下4席,美系和德系品牌各有一款车型入围前十。相比4月份,CS35在5月份跌出前十,哈弗H6、广汽传祺GS4、宝骏560在5月依然名列前十,但宝骏560相比4月份后退了一个名次。

而在今年3月的SUV销量前十名中,有6款自主品牌车型,日系品牌仅有CR-V一款而已。

而回顾前两个月SUV的销量排名也不难发现,自主SUV在火爆过后整体有降温之势。而作为自主SUV市场中的典型代表,宝骏560与长安CS75、CS35的下滑当然也并非个案,这或许正是中国自主品牌SUV面临新一轮危机的警示。

倒挂背后

对于“5月份SUV销量排行前十中,自主只占到3席,合资竟然占到了7席”这种现状,有观点认为这是属于严重的席位倒挂。曾几何时,自主品牌SUV几乎占据着SUV销量排行榜TOP10的全部席位,最高时达到了9席,除了上汽大众途观,其它全部是自主品牌。哈弗、长安、传祺等品牌长期占据前三的位置。从本月中汽协发布的SUV销量排行榜来看,在销量排名11-20位的车型中,可以发现很多熟悉的身影:哈弗H2、长安CS35、CS75、江淮瑞风S3等以往长期排名前十的车型纷纷出现在了这一区间。

那么,这背后的原因究竟在哪里?

随着各大车企纷纷加码SUV投放,该市场的竞争性也以白热化的趋势显现出来,而最直接的体现则是价格的回归。

由于产能过剩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各大合资品牌纷纷加大了促销力度,以韩系品牌为代表的合资品牌从去年开始就加大了降价促销的力度一直延续至今,如起亚狮跑,现在的厂商指导价为10.98万~14.68万元,而基于同一平台开发的起亚智跑、ix35,市场实际售价已经降到了12万左右,已经开始与自主品牌产品捉对厮杀。

另外,今年3月,自主SUV两款主销车型哈弗H6、长安CS75相继“官降”,成为业内最具火药味的比拼。而吉利博越则更是以一个很亲民的价格上市。从4月16日起,广汽三菱SUV车型新劲炫ASX,全系调整售价为10.98万~17.98万元,相当于其全系车型市场指导价下调了1.5万~3.9万元不等。这被视为今年合资品牌向自主SUV的“宣战信号”。

一直以来,价格战直接影响市场销量是不争的事实。

对于SUV细分市场的降价现象,记者特意走访了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的一些4S店。在同一线的销售人员以及看车的消费者交流中得知,这种降价现象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购车选择。

“以往20万区间的合资SUV经过降价后现在直接进入10万区间,本打算买自主SUV的车主们只需要再加几万就可以入手合资车,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合资SUV。”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一4S店的销售经理小王对记者表示。

在记者谈及自主SUV也有降价时,小王笑着对记者说道:“受合资SUV降价的影响,虽然自主SUV也会应声而降,但自主SUV的价格本来就低,降价的空间毕竟还是很有限。所以,这对准购车主来说是没有太大吸引力的。”

记者随机在该4S店内采访了几位来看车的消费者,他们大多数表示,如果在价格相差不是太大的情况下肯定是选择合资SUV而不是自主SUV。“现在合资SUV普遍都有降价趋势,并且降价力度还挺大,本身合资SUV的品牌力和口碑摆在那儿,再加上价格上的优惠,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当然是会选择合资SUV,这样不仅仅是面子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把车买回去后开着心里也放心、踏实我的上一辆车就是一辆自主SUV,开了一段时间老出些小毛病挺闹心的,经过了上一辆车后,我个人心里有些阴影,自主的车总感觉开着心里不踏实。”正在4S店里看途观的陈先生对记者说道。

当然,陈先生的想法并不能代替整体消费者的心理,但是这也说明了一些问题。

很显然,随着合资SUV价格逐渐杀入10万-15万元区间,这对于以往以配置和性价比优势作为卖点的自主品牌产生了不小的冲击,自主品牌SUV也很难在未来的竞争中靠性价比取胜。这表明,自主SUV在合资SUV的价格战攻势面前抵抗力仍不强。

除了价格的因素,产品线也是不可忽视的另一因素。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自主SUV往往作为消费者的“第一台车”,自主SUV火了几年,有部分消费者差不多到了换车的阶段。随着收入的提高,需求的提升,当然考虑购买更高级别的车型。然而在这方面,自主SUV并没有准备好。

在产品线上,大多自主车企还在紧凑型SUV和小型SUV领域徘徊,根本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更高级别的车型上去。即使有些车企先行一步,但在价格上,自主品牌依然没有打破价格的魔咒。

这对于想购买更高级别SUV的这一部分车主们来说,他们很难在自主SUV中做出满意的选择。

“当自主SUV的车主考虑换车的时候,即使品牌忠诚度再强,在自主序列中,也没有那么多更高级别的产品可供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把目光投向合资SUV中去。”北京北辰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副总经理颜景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了目前市场在售的自主品牌SUV车型在产品力上仍然与合资品牌有较大差距。

路在何方?

随着各大品牌SUV新品不断投放以及合资品牌的进一步下探,留给自主品牌SUV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对于自主SUV来说,路在何方?

对此,有业内人士针对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的研发资金投入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自主品牌车企与外资品牌车企在研发投入上的差距,来作为分析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在核心技术差距的依据。

或许,研发投入上的差距或许是造成二者在市场上差距加大的原因之一。

不过,有观点认为,这并不是核心因素。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差距的关键还是在于是研发与管理体系以及用人机制上的差距。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研发与管理体系和用人机制,激发广大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即便投入巨大也会造成大量的资金浪费,养了人浮于事不作为的闲人还拿不出成果。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董扬也对记者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表示:“一些车企急于求成,短视的思想仍然很严重,山寨、换皮、以次充好等行为严重损害自主品牌整体形象。”

或许,要保住SUV这个细分市场,在价格之外,质量、研发与管理体制以及品牌力对于自主车企来说更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宝骏哈弗降价
哈弗神兽
哈弗F7x
神话在继续
玩出新感觉
宝骏310成“爆款”只是时间问题
宝骏5601.8L手动豪华型
青年骏马
我的车城 全国重点城市汽车降价监测
没“逗你玩”国际大牌,这次真的降价了!
长城哈弗H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