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倒数第一”到“第一”

2016-05-14舒乙

现代妇女 2016年6期
关键词:北碚倒数齐白石

用北京话说,我小时候就是个“没开窍”的小男孩,很典型。妈妈后来说:“舒乙小时候上幼儿园完全是走形式,终日一言不发,一动不动,呆若木鸡。最后,毕业时,幼儿园很不好意思地也给他发了一份结业书,是坐‘红椅子的(意思是排名倒数第一)。”

上小学也是如此,当时为了掩盖我们的真实身份,不被日本人注意,我们都改了名随母姓。我改名“胡小逸”。有一天,老师发考卷,念到我这儿,一声“胡小兔”,全班顿时哄堂大笑,老师自己也狂笑不止。我竟然在写“逸”时,忘了走之底,自称“小兔”。

考试成绩顺其自然

抗战后期,我到了重庆北碚,在那儿一共住了6年,从8岁到14岁,在北碚朝阳小学念书,直至小学毕业。

我入校之后,依然愚钝,每次考试成绩均属下等。父亲昵称我为“傻小子”。但他认为我一切正常,不必担忧。他经常仔细地观察我,在我的各种日常行为中找出许多有趣而可爱的细节,还详细地讲给他的朋友听。妈妈则不然,常常在课余费劲地辅导我练习用注音符号拼音,但我全然不知四音为何物,妈妈一脸苦笑。

这样,熬到了四年级,我的名次居然一点一点前进,进入了前几名,还当了班长,得来全不费功夫,好像什么特别的事也没发生似的。

那个时候,学校里已经有学生会,实行学生自治,即使小学也要实行。一来二去,我竟然当选全校的学生会主席。

父亲认为这一切都极有趣,他买了一只鸭子,教我送给级任老师,郑重地写了一张条子,说“奉上肥鸭一只”,还签了自己的名。他可能觉得这个学校的气氛不错,又自然,又活泼,傻小子竟然当上了学生会主席,好玩好玩。

顺其自然,这大概是父亲的儿童教育观的最核心的东西,和这个观点相反则是“拔苗助长”,愣把大人的意志强加到孩子的头上。其实,不管多笨多傻的孩子,也有他自己的爱好和专长,这几乎是天生的。顺其自然就是要顺这些与生俱来的专长和爱好,不逆着它,让它自然发展,走到哪儿算哪儿。这样做因为饶有兴趣,小孩会自己专心地做下去,成绩得来全不费功夫。

让孩子在玩耍中成长

不是戏称我是“傻小子”吗,不是觉得好玩吗,父亲索性不过问我的功课如何,也不要求考100分,更不要求门门都得100分。相反,他一旦发现我对什么有了点兴趣,便马上跑来帮助我、辅导我、鼓励我。

比如说画画。有一段时间,我突然对齐白石有了兴趣。原因是妈妈由北平带了两张齐老先生的画到重庆北碚。其中一张画的是一群小雏鸡,是一张齐白石的精品。还有一张是由两小幅斗方裱在一起的,一方蟹,一方虾,也是齐白石的拿手题材。在旁听父亲对朋友们讲解中,我不知不觉爱上了画小鸡和画虾蟹,完全是模仿,居然还有点像。父亲大为得意,来了客人,他会大叫:“傻小子,把你的小鸡拿来看看!”他本来十分反对让小孩子当着客人的面背唐诗的那些做法,可是,傻小子自己画小鸡,在他看来,这是孩子自己的兴趣,是天性的流露,非常可贵,值得鼓励。

有一次,重庆开了一次大的纪念集会,为父亲庆贺45岁生日和纪念他从事文学创作20周年。他由重庆抱回一个大的纪念册页,上面全是他的作家朋友和画家朋友为他作的题词和绘画。他一时兴起,突然当众让我也在上面画一页小鸡,让一个8岁的小孩同那些大作家、大画家并列,这是我和母亲以及全体在座的客人都始料不及的,都大感惊讶和奇怪。

夏天,父亲晚上乘凉时,给我们全家讲过美国小说,大概是白天他念英文,晚上用他自己的方式再给我们转述。那时,他对战争题材的小说特别有兴趣,写完了《火葬》,正在酝酿写《四世同堂》。父亲带我上过公众澡堂子,一个大池,热气腾腾,男人们在里面边泡边聊,非常热闹。

就这样,我在父亲不是教育的教育下,渐渐开了窍。小学毕业了,我考上了重庆南开中学,由倒数第一变成正数第一。

(摘自《中华家教》)( 责编 小夕)

猜你喜欢

北碚倒数齐白石
北碚: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亮底色
拜门
齐白石画蝉
齐白石画螃蟹
齐白石的半截虾
《北碚在抗战: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
谁人识英雄?